•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水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水族 > 水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三节 水医药的发展历程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1-26 16:01:14
  • 核心提示: 上古时候的水族初民自有鬼神意识之后,便把所有疾病的产生都归咎于鬼作祟,于是巫风盛行,水族医药也长期处在“巫医一家”的混沌状态。后来占卜行巫都难如愿,才注重

        上古时候的水族初民自有鬼神意识之后,便把所有疾病的产生都归咎于鬼作祟,于是巫风盛行,水族医药也长期处在“巫医一家”的混沌状态。后来占卜行巫都难如愿,才注重人体病变的观察和临床实践的体验,知道过多劳累,饮食过量和气候变异等可以致病,于是在病因的致思途径上逐步摆脱“病源于鬼”的愚说,在医理上则受《水书》和《易学》原理的“天地咸应”、“天人合一”、“天示人以行事”及“五行生克”、“阴阳互补”的文化心态所支配。
        据史载,于唐、宋、元、明时期,水族地区的各州、县在向王室朝贡的方物中都已有“丹
    砂”(朱砂)、“犀角”和其他草木药物。但长期在领主经济土司制度的桎梏下,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水族医药的发展极为缓慢。清康熙之后的“改土归流”,促进了水族地区与外界的经济交往,水族地区这时开始出现“场期药市”。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外国殖民主义的侵入,鸦片的大量种植外运,工矿业和森林资源的开发,水族地区的药材也随之商品化,五倍子、杜仲、黑白木耳、香菇、桂皮、黄柏等植物药材和熊胆、麝香、虎骨、猴结等动物药材以及朱砂等矿物药材为外运商品的大宗。这时水族地区开始出现汉人开设的“药馆”,专管医药购销业务。一些水族草医生也采用赶场天设点的摆摊或在家等人上门求医和病家请出诊等三种行医方式,对于本地常见病、多发病,如劳伤、风湿、中风、跌打损伤、白带、房室伤等有特殊疗效,医疗范围日渐扩大,涉及到内科、外科、骨科、儿科、妇产科及神经科等许多现代化医学领域(只不过水族草医生不这么划分罢了)。在诊断病情方面,不同程度运用望色、闻声、问病等方法。在水族民间,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除使用药外,还有一套土法治疗法,如刮痧、拔火罐、推拿按摩、针灸、口咂疗法等。
        在近代史上,特别是在清咸起义战争中,水族人民与邻近的苗族、布依族、壮族和汉族人民结成广泛的反清大同盟。各民族间不仅在政治、军事和物资上的相互支持,更是由于战争的需要,医药和医疗技术的相互支援和交流,显得更为突出。很多水族英豪出走湖南、广西学习武打气功和治疗刀伤、枪伤特效医药。水族社会随之出现以杂耍、卖艺为形式的武侠医士秘密传授武术和医术。在起义队伍中,涌现出众多的既有精湛医术,又有高强武艺的水族医师和水族医疗救护队,这使水族医药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发展。水族人民的伟大儿子,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活动家之一,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祖传的药铺,就是在清末水族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下开设起来的。邓恩铭烈士少年时候曾参与家人上山采药,在药铺里参与药物配方制剂。在听长辈讲述水族英雄潘新简起义称王的故事时,他感慨愤笔题诗:“潘王新简应该称/水有源头树有根/总为清廷政腐败/英雄起义救民生。”寥寥数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他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和“救民生”的博大胸怀。邓恩铭当年操持的柜至今成为《邓恩铭烈士故居》陈列的重要文物之一。
        共和国的成立,给水族人民的医药带来了新的纪元。在水族主要聚居区的三都水族自治县,于1958年和1972年,开展了两次较大的采、种、制和学、认、用中草药的群众运动。1972年组织群众1 800多人,采集中草药材5万多公斤。首先在水龙医院建立制剂室,自制中草药针、片、膏、酊、丸、散等各种剂型,携带下乡防病治病,收到了一定效果。随后大河、周覃、都江、普安、城关等区医院和县医院都先后建立了制剂室,自制各种草药剂型,主要有68种。水龙区卫生院以水冬瓜等四味草药接骨,并采用中西结合的办法,共治愈骨折病人20多例,效果良好。与此同时还发掘药物近1 000种,药方4 000余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