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苗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苗族 > 经典成药 > 正文
  • 泻下剂——大黄附子汤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9-28 08:50:19
  • 核心提示:【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大黄附子汤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三两(9g) 附子炮,三枚(12g) 细辛二两(3g)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方解】本方证因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入于内,阳气失于温通,气血被阻,故见腹痛。寒邪阻于肠道,传导失职,故大便不通。寒邪凝聚于厥阴部位,则胁下偏痛。阴邪壅滞,阳气被郁,故发热。阳气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征。治当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下大便以除积滞,立温阳通便之法。本方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三味协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
      附子与细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方法,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是与麻黄同用,意在助阳解表;本方是与苦寒泻下之大黄同用,重在制约大黄寒性,以温下寒积,意在温阳通便。一药之异,即变助阳解表而为温下之法,且方中附子用至三枚,远比麻黄细辛附子汤为大,此中轻重,大有深意,临证用药当细心体会。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温下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冷积便秘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使用时注意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2.加减法:腹痛甚,喜温,加桂枝、白芍以和营止痛;腹胀满,可加厚朴、木香以行气导滞;体虚或积滞较轻,可用制大黄,以减缓泻下之功;如体虚较甚,加党参、当归以益气养血。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