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苗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苗族 > 经典成药 > 正文
  • 解表剂——九味羌活汤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9-27 15:33:35
  • 核心提示:【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 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组成】 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香白芷一两(6g) 生地黄一两(6g) 黄芩一两(6g) 甘草一两(6g)
      【用法】 上 咀,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之,而不用汤投之(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 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方解】 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风寒湿邪侵犯肌表,郁遏卫阳,闭塞腠理,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 楚疼痛。里有蕴热,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是表证兼里热之佐证。治当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方中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以为君药。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而温,功可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以上五药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 。
      临床应用本方,尚须根据病情轻重,辅以羹粥。若寒邪较甚,表证较重,宜热服本方,药后应啜粥以助药力,以便酿汗祛邪;若寒邪不甚,表证较轻,则不必啜粥,温服本方即可微发其汗。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正如《顾松园医镜》所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原书服法中强调,“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明示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对后世颇有启迪。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内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 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本方虽有生地、黄芩之寒,但总属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2.加减法:若湿邪较轻,肢体 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以加强宣痹止痛之力;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黄,加枳壳、厚朴行气化湿宽胸;无口苦微渴者,生地、黄芩又当酌情裁减;里热甚而烦渴者,可配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止渴。
      3.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急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附方】
      大羌活汤(《此事难知》卷上) 羌活 独活 防风 细辛 防已 黄芩 黄连 苍术 甘草炙 白术各三钱(9g) 知母 川芎 地黄各一两(30g) 上 咀。每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渣,得清药一大盏,热饮之;不解,再服三、四盏解之亦可,病愈则止。若有余证,并依仲景随经法治之。功用:发散风寒,祛湿清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头痛身重,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舌苔白腻,脉浮数。
      大羌活汤系李杲所制,比九味羌活汤少白芷,多黄连、知母、防己、白术,故其清热祛湿之功较强,宜于外感风寒湿邪而里热较重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