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蒙古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蒙古族 > 蒙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四节 药味的转化学说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8-19 09:32:03
  • 核心提示: 药味的转化也称作药物的消化。这是为了尽可能全面解释药物作用原理而提出的又一种学说。蒙医认为,当饮食或药物入胃后,遇到胃内“巴达干”(相当于胃液汁)、&ldq

        药味的转化也称作药物的消化。这是为了尽可能全面解释药物作用原理而提出的又一种学说。蒙医认为,当饮食或药物入胃后,遇到胃内“巴达干”(相当于胃液汁)、“协日”(胃温)、“赫依”(相当于消化运动)等基本物质(称作胃三温),即起变化,致使药物原有的气味改变。这种变化叫做“药味的转化”。这种“转化”不仅在胃内(但主要在胃内完成第一步),而且在小肠、大肠,甚至机体各器官内都有(一般认为第二步或进一步),直至消化完了为止。
        到目前蒙医解释药味转化原理的理论,大致有三种学说。当今最公认的一种学说,叫做“依胃三温转化学说”,这一学说所述的药味转化结论是:甘味与咸味经转化后,为“甘”;酸味经转化后变“酸”;苦、辛、涩三味经转化后,为“苦”,这转化后的甘、酸、苦三味也称作“转化三味”。药物在体内发挥效应时,不仅转化前的味起作用,而且转化中或转化后的味都在起作用。蒙医用这种辩证论解释了药物在体内的复杂效应过程。例如荜茇味辛,治疗“巴达干”等寒性病是无疑的,还应该升温。但是,辛味经转化后变成苦,可以降热。即最终效果是祛寒性“巴达干”,也不升温,反而降温。因此对伴有热证的寒性疾病,多用荜茇做调理药(或加味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