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黎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黎族 > 黎族医药 > 正文
  • 第一节 民族概况及医药简史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2-23 10:22:45
  • 核心提示: 从《中国黎族大辞典》载,欧阳觉亚在《黎族名称由来小议》中,认为黎族名称的演变,可能与在不同时期的读音变化有关。隋代以前可能音似“俚”,到了中古时音近&ldquo

        从《中国黎族大辞典》载,欧阳觉亚在《黎族名称由来小议》中,认为黎族名称的演变,可能与在不同时期的读音变化有关。隋代以前可能音似“俚”,到了中古时音近“黎”,“俚之所以讹为黎是中古时人们根据当时黎族自称的音译而成。”
        从考古学史料和汉文史籍记载,远在距今3 000多年前,黎族的祖先就在海南岛定居生息。公元前100多年,中央封建政权在海南建郡县制称珠崖、儋耳。在历代汉文古籍中,对于海南岛上汉族以外的原住居民有着许多不同的称呼,如西汉时称为“骆越”,东汉时称为“里”、“蛮”。隋、唐时代则“俚”、“僚”并称。黎族的族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文献上。“黎” 这专用民族之各到宋代才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从史籍考究,1950年以前,海南岛基本没有进行考古普查,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物,认为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135处。经考古学家初步鉴定,从陶罐、陶缶形器的遗物,认为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其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周之际,即距今3 000多年前。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编写的《黎族简史》论证:黎族的远古祖先与古代生活在两广地区的古越人,以至后来的俚人、僚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并且推断黎族的远古祖先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或更早一些从两广大陆沿海地区(特别可能是从雷州半岛)陆续迁入海南岛。我国学者根据文献记载,考古发掘以及语言学、民族学等各方面材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黎族与我国南方操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诸语言的壮、侗、水、傣、布依等民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是以古代“百越”族发展而来的,特别是与“越”的一支“骆越之人”关系密切,在考古学上得到证实。
        黎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省,贵州省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全国共有l 112 498人。黎族中93%的人口聚居在海南省的琼中、保亭、乐东、白沙、东方、昌江、陵水、三亚、通什等自治县市境内。
        黎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生活习俗。
        小家庭生活:黎族的小家庭生活是独立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在合亩制地区的小家庭则有显著的特点,直至1950年前,它还没有成为完全独立的生产单位。合亩地区的小家庭必须参加合亩的集体生产和分配,但可以经营自己的副业和手工业,种植山栏和小块园地,家庭的私有财产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黎族地区普遍存在闹“隆闺”的风俗,青年男女在村边的“隆闺”吹鼻箫、口弓,通过唱歌倾诉爱情,体现了男女青年社交的自由。女子婚后几天便回娘家居住,到怀孕才回夫家定居,俗称“不落夫家”。非婚生子女一般不受歧视,离婚和寡妇改嫁比较自由,但女子没有财产继承权。
      黎族村落:黎族的村落多建于地势比较平坦的河谷阶地上,同村聚居的多是同一血缘集团的人,沿海平原地区则不同姓氏杂居的较多。住房较古老的形式是‘‘船形屋”,状如船篷,半圆筒形,用竹木扎架构成轮廓,盖以茅草。房子里一般不分间隔,用藤条或竹片编成地板,离地约半公尺,并留有煮食用的火灶塘,灶是用三块圆形石头筑成。这类房子多保留在合亩地区。一般地区的住房因受汉族的影响已改成金字形屋顶,上盖茅草,墙用竹条或树枝编扎成墙架,然后再糊以泥巴贴整齐成隔墙,屋内间隔成厅房。在琼中、陵水、崖县、乐东等与汉区接壤的地区,少数地主、富农也有盖汉族形式的砖瓦房。
        饮食习惯:黎族一般日食三餐,平常很少肉食,宰食禽畜多用火烧去毛,以三块石为灶,用陶锅(早期都是黎族妇女自制或从汉商处购买)煮食。挑水是用竹筒或陶罐。烹调方法简单,一般没有配料。肉食多用火烤或生腌,腌肉和以米粉、野菜等腌渍成酸,长期贮存以备款待客人和自用。烧竹筒饭是一种特殊加料的熟食方法。1950年后,烤竹筒饭是一种黎族地区招待客人的上乘饭,有的配佐椰子丝,或鱿鱼、虾米,或配以猪肝等,使烤竹筒饭别具风味。
        烟和酒是主要的嗜好品,妇女还有嚼槟榔的嗜好,用贝壳灰和青蒌叶裹着嚼。烟叶以自种为主,多使用竹制水烟筒吸烟。酒为自酿的糯米甜酒,酿酒用自制蒸酒的陶器和酿酒糟罐,饮酒时也有用小竹管插入酒罐内吸酒敬客的习俗。
        丧葬仪式:合亩地区保留较古老的仪式,村内或峒内遇有人死,便鸣土枪报丧,全村或全峒的人都来吊唁、哭丧,三天不吃主粮,不做重工,不入田园耕地,只喝糯米甜酒。这些甜酒都由兄弟、亲戚家送来,先在酒罐内冲入清水,以后用竹管吸酒,吸完后再冲水。一般都是用独木棺,不停棺,当天埋葬,不建墓冢。死者如系男人,葬于本村同一血缘集族的公墓地,外村嫁来的女子,则须抬回其娘家,葬于其父方的公墓地。
        节日:黎族传统节日有“三月三”节,还有春节。没有与农事活动和渔猎直接有关的节日。合亩地区的节日,只有在春节时男子们进行集体狩猎,全村出动,猎取物全村人共同分享,或举行射击、射箭比赛等活动。
        宗教一巫术:海南岛黎族地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宗教体系,但对“万物有灵”的迷信很浓,流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而以祖先崇拜为主。合亩地区只有在杀牲供奉时才能念祖先的名字,平时严忌念及,认为让鬼听到祖先的名字,就会招致家人患病。人们对于疾病以至其他不幸事故的解释,一般认为是“祖先鬼”、“雷公鬼”、“风鬼”、“山鬼”、“禁鬼”等作祟的结果。黎族普遍相信巫术,如遇有人害病,便要请“道公”、“娘母”等到家里来杀牲作法“送鬼”。卜卦也是很流行,有鸡卜、蛋卜、石卜。这种巫术,迷信活动也有受外族道教的影响,巫卜是黎族原始医学模式的残留。
        查考黎族原始社会的历史文化,经济医药文化,无不记载着崇神信仰,祖先崇拜。鸡卜、杀牲求神治病等,黎族中普遍存在。黎族家中如有人生病,即请巫师到家中杀鸡、杀猪、杀牛祭神救治,这种施巫术的人,男性称“道公”,女性称“娘母”。这种施巫术治病的史迹,20世纪50年代仍有巫术的残存,说明是黎族崇神的医学模式。但是除杀牲求神治病之外,还采用草药治疗,草药医是黎族先民传授下来的特殊医技,有内服草药、外敷草药、蒸熏法、骨伤疗法、佩药法。
        黎族医疗方法的传授没有文字记载,主要是口传心授,师徒传教,一代一代传授下来。传授方法:开始由“药母”带着学徒上山去识别药物,称为“踏草”,包括药用植物(草药)的名称,根、茎、叶、果形态,生长的地方等。草药医平时就留心察看,那些草药生长在什么地方,遇到病人需要用时,就直往那里采集。学徒先掌握草药的作用,识别草药使用方法后,就由“药母”杀鸡祭神,搞一种传授药方的登药仪式,黎族人称为“交刀”。交刀后,学徒才可单独采药行医。
        从医学模式史料查考,黎族医术的原始时代,主要是祖先崇拜,鸡卜、杀牲祭神治病的崇神医学模式。到20世纪50年代,已发展到生物医学模式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由于不断加强医学建设和医药人才的培养,(如黎族苗族自治州医院,黎族苗族自治州卫生防疫站,黎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黎族苗族自治州妇幼保健所,黎族苗族自治州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黎族苗族自治州中医院,黎族苗族自治州药材公司等等),促进了黎族地区医学从崇神医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