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回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回族 > 回族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三章 回医药学理论体系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1-26 16:32:31
  • 核心提示: 根据安迪光教授的研究,中国回回医学理论体系是以天人浑洞的“真一”为核心,以元气学说为核心,以元气、阴阳、四元、三子、七行学说为基础,并兼收希腊医学的四元素

        根据安迪光教授的研究,中国回回医学理论体系是以天人浑洞的“真一”为核心,以元气学说为核心,以元气、阴阳、四元、三子、七行学说为基础,并兼收希腊医学的四元素、四体液与四际分空学说。
        天人浑洞的“真一”内涵妙质元气,元气两仪阴阳,阴阳化而生水火,水火交错,万物化生,水得火而生“气”,火暴水而生“土”,土与水合而生“金”,气与火合而生“木”,水、火、气、土四者共合而生“活类”,金、木、活三者在天地化育中称为“三子”,而当三者形成后万物莫不靠它而资生,所以又称三母。
        在自然生化过程中,万物按一定生成次序先后问世,先者为其胜,为其名,但这只是就其主流而言,其实金、木、活三者相互交错,三气无所不至,万物而生。
        回先贤认为,在自然形成的过程中,若金气胜,金气流行,山得之为玉石;水得之为蚌珠;土得之为五金之矿;鸟兽得之成为鸟兽之宝;草木得之,为草木之情;一切万物得之,而各成其为坚明定固也。
        “木气胜,木气流行,山得之生嘉植;水得之生萍藻;沃土得之生禾稼;瘠土得之生草毛;四植之中,禀土胜者为坚质;禀气胜者为中空;禀水胜者多繁花;禀火胜者多果实;而要皆得此木气以化育者也”。
        “活气流行,生于山者为走兽,其形体与丘陵似;生于林者为飞禽,其羽毛与枝叶似;生于水者为鳞介,其鳞甲与水波似;生于土者为蛰虫,其形质与土壤似。四生之中,禀气火胜者能飞;禀土水胜者能走;禀气土胜者性温;禀火土胜者性烈;禀气水胜者性贪;禀水火胜者性暴,而要皆得此活气以化育者也”。
        由上可看出,无金则木不生,无木则鸟兽不育。抑万物之生,皆从地出,自下而上也。故金藏土中,木见土外,鸟兽则飞行于空中,可见金、木、活“三子”堪称万物母,它与四元(四奇形)化育之功相同,皆为人和万物的基本物质。
        对方位及天空,回先贤认为,当四元气、水、火、土形成的同时,方见四方,即气位为东方,土位为西方,火为南方,水为北方。空中天地者,近于地者“温际”;上于温者“湿际”;再上者“冷际”;近于天者“热际”,此乃四际分空之论。这四际分空又是气火水土“四元”聚集而成,温际属土,其气和平;湿际属水,其气稍冷;冷际属风,其气肃冽;热际属火,其气炎热。四际之气皆为人与万物所仰藉,并使之因时而得其所。
        回先贤不但对大自然的形成有较系统的认识,而且对人的形成过程也有较系统的理论。回先贤认为:“人不能先天地而自立,天地万物亦不能无人而自有,万物为人之护卫,人为万物之枢饥”。也就是说人类的进化和大自然的形成是同步的。回族医学对人类的进化也是用以元气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七行为理论框架来解释的,认为从大自然元气发露至而成人身必须经过六阶段。即:①“浑洞品”(是元气发露始有的混沌之象);②“起化品”,阴阳分(相当于元气两仪阴阳阶段);③“广化品”(相当于阴阳开始广化万物的阶段,象著于水、火、土、气四元出现);④“正位品”(相当于水、火、土、气四元形成后,天地定位,万物始化阶段);⑤“蕃庶品”(相当于水、火、气、土、金、木、活,此四元三子相互作用变生万物的阶段);⑥“成全品”人类出也(相当于大自然形成之阶段)。此六个阶段无不充分体现了人天原始浑洞的统一及进化过程的和谐,虽属古朴,但较概括而形象。
        人类形成后的繁衍,回先贤认为,初有一点种子,藏于父肾,授予母宫”,而授予母宫的一点种子是得父母交感之气而成,由于父之阳动而生水,水挟阳气而授予母,母之阴动而生火,火挟阴气而纳此一点种子于宫,起初阴阳交而水火聚,故凝结为一。当胚胎初化,于是一分为两,成为“清”、“浊”不同的形态,清者为阳、浊者为阴,如同大世界元气两仪阴阳,清与浊在母体内特定的条件下,得到母宫的温养,而不停地运动变化。其运动趋向是,清阳向内,浊阴向外,如此,“清”与“浊”又各自两半,分成了四个层次,如同阴阳化四元,也就是“四体液”,即“黑液、红液、黄液、白液”,黑液属最外一层属土;近于黑者色红属风;近于红者,色黄属火;其居中者,色白属水。四者均为人身血肉精气之本。回医学认为,胚胎一个月,黑红黄白四液形成。接着人身小世界继续依其特有的运动方式化育而成。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回先贤对大自然的认识堪称为古朴的唯物辨证法思想。之所以称其为古朴,是因为上述理论本来就是古人所就相比,相比现代对大自然的认识就比较原始了;之所以称其为是唯物辨证论思想,是因为上述理论,首先肯定世界是物质,且是运动的,变化的,在此基础上,以元气发露,两仪阴阳,阴阳化而生四元,四元相互作用而生金、木、活三子,四元三子共同作用而生万物,世界人类备也。这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理论迥然不同,故而称之为古朴的唯物辨证法思想。回先贤认为,在宇宙没有形成之前的先天世界里,处处充满着一种混沌状态盼物质,“中含妙质”,是谓“元气”。阿拉伯哲学中“顿拉底”这一概念与此类似,并引申为“原动精神”,回先贤把这种原动精神称之为“发露”,元气发露则意味着自然生化开始,是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根。这里所言后天包含了自然宇宙这个“大世界”和人身这个小世界。元气自然生化的整个过程,只能通过不断运动才能实现,而这种运动变化最大的和最突出的特征集中体现了“动”与“静”,中国的回回先民将这种形式引用中医学的“阴阳”概念来解释混沌元气之开始生化,其“动”多“静”少者,谓之阳,其“动”少“静”多者谓之阴。回医学认为“动”与“静”这两种相反相成的运动及其运动形态的存在,无论是“动”还是“静”,它们始终都在运动不已,天地万物的变化均归于这种运动,而这种运动形式既对立又统一,也就是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宇宙间无“纯阴”、“纯阳”、“全阴”、“全阳”,是阳中含有真阴,阴中含有真阳,这充分体现了回医学的唯物辨证法思想。
        由于自然生化的继续发展,  “动”、“静”运动的无体性,阴阳则化为四元(水、火、气、土),四元相互作用则生金、木、活三子。回先哲之所以把“水”、“火”、“气”、“土”称为四元,说明它是同时成为一切有形物质(“形”)与无形事物(“色”)的,又称为“四象”,象是象征、现象之意,应包括有形运动的形象和无形运动的形象,是为反映自然规律的四种动态形象的总称。又称“四气”,是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弥漫无隙”,渊源于阴“静”阳“动”,在自然生化中,有着四类变化的运动性态。金、木、活三子又称“三耦行”, 四元又称“四奇行”,  “四行”,行是行动、运行之意,指运动不已,“四行”与“三耦行”组成七行。“四行”与“三耦行”化育之功相同,均为人和万物的“基本物质”。但“四行”先于天地定位,再由“三耦行”化育万物。至此回医学有了“气”,“行”、“象”等概念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过程的无限运动性及其所表现的形象、气象等,为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类自身的生命运动过程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人作为“小世界”与“大世界”同源,且处于同一运动过程之中,但人是“人成全品”,阿卜杜拉的《道行推原》指出:“人是大极大全,无美不备,既美其形,复美其妙”。回医学的小世界种子,大世界元气之说,不但说明了人与自然的渊源关系,还反映了“大世界”从“无形”到“有形”,  “小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观点,从“无形”的元气到万物形色的生成,从“有形”的种子到生命过程的演化,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生生不息的自然过程,与老子“无生有,有生无”的自然观一脉相承。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所谓的“造化”与“神机”。
        回医学理论的病因学、病理学、病机学、脏象学等,仅从现有历史资料中难以释全,但从《回回药方>残卷中所提及的关于人体医学,病理病机学、病变部位来看,盛于元代的中国回族医学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特点主要是:回医学将古希腊的四体液学说改造为“黑、红、黄、白四液”,并将其纳入元气、四象理论中加以运用。此外又将“冷热干湿”说改造为“温际、湿际、冷际、热际”说,并与四元配合作为病因病理学的组成部分,这也说明了回医学是东西方医药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