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傣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傣族 > 傣族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二节五蕴(巴咱夯等哈)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9-27 09:34:37
  • 核心提示: 五蕴,又称五阴,傣语叫“巴咱夯等哈”。来源于小乘佛教佛经之中,指色、识、受、想、行五种表现。
    色蕴.(傣语:山哈那夯)
    傣语称“山哈那夯”。指人的

        五蕴,又称五阴,傣语叫“巴咱夯等哈”。来源于小乘佛教佛经之中,指色、识、受、想、行五种表现。
      色蕴.(傣语:山哈那夯)
      傣语称“山哈那夯”。指人的形体和变化。世界上万物都有一定的形态,人亦如此。各器官也有不同的形状。人的一生从生长、发育、成熟到死亡都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这种人体的变化,称之为色蕴。
      识蕴(傣语:纳麻夯)
      傣语称“纳麻夯”。“心”之别名。指人对事物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受蕴(傣语:鲁巴夯)
      指人体对喜乐忧苦的感受力。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
        行蕴(傣语:稳雅纳夯)
        傣语称“稳雅纳夯”。指人自胎儿开始发育成长、衰老死亡过程中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的变化活动。
        想蕴(傣语:先雅纳夯)
        傣语称“先雅纳夯”。指人的认识的直接反应,即思想和想象的思维过程。
        五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心主神,受、识、想、行四种精神表现是通过“心”来调节的。傣医不仅重视身体健康,而且更注重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只有眼明、耳灵、头脑清醒、反应灵敏、观察力强、预见力强,而且有助人之心的人,才可视为健康人。五蕴代表了人的形体和精神表现,由于心的功能失常,五蕴的变化,导致人体内四塔平衡失调而产生的疾病称为“五蕴”之疾。傣医借用佛经之“五蕴”来说明情志致病的特点,为傣医学理论体系赋予了新的内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