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傣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傣族 > 独特的资源 > 正文
  • 以傣医药为突破促进民族医药和谐发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2-23 11:45:27
  • 核心提示: 傣医学是一门以傣族传统文化和特定的地域环境为背景,以人体生命及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规律为研究内容,通过250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医药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而
    傣医学是一门以傣族传统文化和特定的地域环境为背景,以人体生命及疾病的发生、发展、防治规律为研究内容,通过250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医药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而完整理论体系的医学学科。 云南中医学院提出以傣医药作为云南民族医药研究的切入点与突破口,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构建团队 建设学科与研究平台 学院采取了院校合作、与地州上下联动,整合临床、科研、教学优势资源的策略,解决了团队师资建设问题。学院现有人员4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博士20人,硕士1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全国名老傣医师带徒指导老师1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傣医学学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民族医药学科,是从民族医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培育分化出来的学科,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根据傣医学发展的要求,现已形成傣医病证诊疗规范化研究、傣医“杂风病”病证特征的提取及诊断标准研究、傣医临床有效单验方收集整理及评价研究、“雅解”临床应用规律及作用机理研究、乳腺病傣医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等5个傣医药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傣药学学科2012年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通过凝练学科特色,现已形成傣药信息数据挖掘与评价研究、傣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傣药炮制与生物转化研究、傣药有效物质基础及药效研究等4个研究方向。 2009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云南中医学院为中医药优势学科傣医学继续教育基地,2009年由云南省省委宣传部在云南中医学院设立了云南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学科与基地的建设为傣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重点突破 研究成效显著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紧紧围绕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以傣医药为重点,带动彝医药、纳西东巴医药、佤医药、哈尼医药等研究。现在研傣医药科研项目2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项目研究总经费达540余万元,傣医学学科建设经费700万元。 2009年“傣医基础理论的整理研究”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傣医药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2012年,“傣医基础理论的整理及应用研究”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3年,“傣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由云南中医学院、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套傣医学本科规划系列教材。包括《傣医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傣药学》《傣医方剂学》《傣医经典选读》《傣医药学史》《傣医临床学》。该套教材是在傣医药理论整理研究的工作基础上,遵循并突出傣医药规律和特色,本着“抢救、继承、总结、发展、提高、创新”的原则编写的,也是傣医药系统整理研究所形成的创新性成果,反映了傣医药科研成果和学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该套教材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各类教育培训中,并作为民间傣医医师资格认定考试的参考资料。2007年被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认定是学院办学特色之一。现已培养中医学傣医方向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70多人;培训傣医执业医师和傣医助理执业医师考试人员321人;培训乡医24人,通过云南省卫生厅民间傣医医师资格认定考试人数42人。 联合强校 建立多层次人才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2002年与西双版纳州卫校合作招收了傣医方向的专科生,2006年,招收培养了首届中医专业傣医方向的本科生。 2002年开始培养中医基础理论民族医学方向硕士研究生,2008年民族医学学位点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培养了中医专业傣医学方向、中药专业民族药学方向硕士研究生30余名。现在读民族医学硕士研究生10人。 2012年,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民族医学博士研究生机制,目前已招收2名博士研究生;2012年申报的全日制傣医学本科专业经教育部专家论证和实地考察,获得专业设置资质。 2014年,招收了我国第一批傣医学专业本科生27人,从而建立了傣医学教育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广泛交流 引领区域民族医药学发展 在学术交流方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彝医医院、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迪庆州藏医医院等国内外科研院所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先后主办了2005年“首届傣医药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第六届全国民族民间医药学术会议”、2010年“民族医药发展论坛”;自2007年起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共同发起并成功主办了6次由中国、泰国、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参加的“大湄公河流域民族医药交流会”,产生了较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发挥了引领区域民族医药发展的关键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