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乡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东乡族 > 医学理论 > 正文
  • 第二节 医药简史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2-23 09:35:30
  • 核心提示: 东乡族医药的起源与形成,是和东乡族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生产实践分不开的,远较民族史早的多。东乡族在未形成人们共同体之前,除回回色目人来自中亚之外,汉族人和蒙古人

        东乡族医药的起源与形成,是和东乡族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活、生产实践分不开的,远较民族史早的多。东乡族在未形成人们共同体之前,除回回色目人来自中亚之外,汉族人和蒙古人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自古以来就在伟大祖国这块土地上生活着、劳动着。他们为了生存,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大自然和猛兽作斗争。在劳动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也逐渐积累了本民族的医药知识。因此,东乡族医药属于传统医药范畴,在传统医药基础上,不断补充而发展起来,并具有民族特色。
        在石器时代,逐步发现了某些工具可以治病,如锋利的石片可以切脓疮;刺激某一疼痛处,可以治愈某种病。这就成为外科手术和针刺疗法的萌芽,以后发展成石针、骨针和各种金属针。由于火烤感到舒服,或因此而减轻了某一局部的疼痛,于是人们用兽皮、树叶、砂土烘烤后,贴敷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用树叶、草根等作燃料,进行局部固定炙治,这就出现了原始的“熨法”和“灸法”,发展成针灸。而今东乡族所用新鲜的热动物皮外敷治疗疾病的方法,可谓原始方法的保存。
        明代东乡族形成之后,一直过着比较固定的生活,依靠本民族保存于民间的言传口授方药,防病治病,保护健康,为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着积极作用,使东乡族人口不断增加。然而到了清朝以后,由于战乱和瘟疫流行,如天花、麻疹、白喉、痢疾、黑热病、伤寒等传染病猖獗,仅靠全县极少数私人药摊和几名“种花先生”点种牛痘,根本无法抵御,致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得不到丝毫保障。
        建国前,东乡族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防治疾病,虽然民间有个别医生,但是尚未正式开业行医。在此情况下,却招来了外地来东乡或其他兄弟民族少数的民间医疗人员,在东乡县开设简单的医药和针灸零星摊点。当时稍有名气的有四家,如唐汪乡的张老三在唐汪开设中药铺,汉滩乡祁振光擅长中医内科和妇科,刘苗芳擅长中医外科,四川人蒋回春在当地开设中医诊所等,为各族人民防治疾病。同时东乡族也吸收中医药知识,为其所用,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而且还积极学习西医药知识,如东乡族马雪天自学西医,在县城流动开设中西药铺,虽然药品简单,资金有限,却为人民健康和东乡族医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多次派医疗队为少数民族防病治病,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并培养和培训出东乡族中、西医药人员,为东乡族人民健康服务。有效地控制了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有些传染病现已绝迹。
        因此,东乡族医药知识,是东乡族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同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出来的,是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为东乡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