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藏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藏族 > 藏医药概览 > 正文
  • 第九章藏药学的理论体系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8-19 08:27:15
  • 核心提示: 藏药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讲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与五源(水、土、火、风、空)有密切关系;二是讲性、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
    万物之生机来于五源,药物的

        藏药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讲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与五源(水、土、火、风、空)有密切关系;二是讲性、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
        万物之生机来于五源,药物的生长亦来于五源。其中,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源,水为药物生长、汁液,火为药物生长热源,气为药物生长之动力,空为药物生长之空间。五源缺一,特别是空(天)缺了,药物则无生机。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这就是当今所说的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的特殊性。同时它认为药物的性、味、效亦源于五源。土与水使其生出甘味,火与土使其形成酸味,水与火的成分大时则生出咸味,水与风的成分大时则生出苦味,火与风的成分大时则生出辛味,土与风的成分大时则生出涩味。这就是两个大种的成分配合不同,随之药物也产生了六种味。
        土性药其性重、稳、钝、柔、润、干,其作用是能使身体坚实,主要能医治“龙”病。水性药其性稀、凉、重、润、柔、软,其作用是能滋润身体,主要是能医治“赤巴”病。火性药其性辛、锐、干、糙、轻、润、动,其作用是能生火热,主要医治“培根”症。风性药物其性轻、动、寒、糙、燥、干,其作用是使身体坚实,精气通行,主要能医治“培根”、“赤巴”病;空性药物统帅其他四大种所生的药物,遍行全身,主要治疗综合性的疾病。因此,五大种相合生成各物,地上无物不为药。向上运行的药物是火性药和风性药,下行药物是土性药和水性药,泻药大部分是甘味药。
        药味的区别:计有甘、酸、咸、苦、辛、涩六种,其滋养身体的力量依次以前者较大。舌对药物的感觉就是味,因此甘味在口中能长时间地停留,能引起食欲;酸味会使舌酸,口水外流;咸味一接触舌头,口水会聚集;苦味能使口臭消失,引起反胃;辛味一到口里就感觉刺舌头,流眼泪;涩味一到口中便觉粘舌、粘颚,有粗糙的感觉。
        一、药物分类
      按照六味分类如下。
      1.甘味药物类
      如甘草、葡萄、红花、滑石、腊肠果、玉竹、黄精、川芎、白糖、蔗糖、蜂蜜、肉类、酥油等,凡药物之味与这些味相同者,都属于甘味药。
      2.酸味药物类
      如石榴、沙棘果、木瓜、余甘子、柏子、五味子、乳酪、酪浆、酒曲,以及具有酸味的其他药物。
        3.成味药物类
        如光明盐、硇砂、角盐、黑盐、藏红盐、白秋石、火硝、哇擦、皮硝、灰盐、芒硝、土碱等。凡药物之味与这些药味相同者,都属于咸味药物。
        4.辛味药物类
        如胡椒、干姜、荜茇、鲜姜、阿魏、溪畔银莲花、毛莨、天南星、葱、蒜等。凡药物之味与这些药味相同者,均属辛味药物。
        5.涩味药物类
        檀香、诃子、毛诃子、毛瓣绿绒蒿、红景天、西河柳等。凡药物之味与这些药味同者,均属于涩味药物。
        冰片、亚大黄等属于混合型药味的药物。
        二、药物的性味效
        具有甘、酸、咸、辛味的药物能医治“龙”病,具有苦、甘、涩味的药物能医治“赤巴”
    病,具有辛、酸、咸味的药物能医治“培根”病。特别是甘味药物适宜身体的需要,能增长元气和体力,对老人小孩有补益作用,治疗消瘦、气管炎、肺病有特效,还能使身体的肌肉丰满,愈合疮伤,焕发容颜,使五官灵敏,延年益寿,治疗中毒症、“龙”病、“赤巴”病等都有效用。但是甘味药物运用过量时,则会诱发“培根”病、肥胖症、消化能力下降、遗尿症、甲状腺肿大等疾病。
        酸味药物能生胃火,增长消化能力,能使油脂糜烂稀释,还能顺气。但是用量过多,则会产生血液病、“赤巴”病,使肌肉松弛、视物昏花、头晕、水肿、臌胀,发生丹毒、疥癣、皮疹、口渴等疾病。
        咸味药物能使身体坚实,有疏通作用,能治闭塞梗阻症,用以罨熨时则产生胃火,有健胃作用。但是应用过量时,则会导致头发脱落、头发变白,面部皱纹增多,体力减退,也能诱发麻风、丹毒、血液病、“赤巴”病等许多疾病。
        苦味药物能开胃、驱虫、止渴、解毒,也能医治麻风、晕眩、瘟疫、“赤巴”病等疾病。有收敛作用,能使溃烂、大小便干燥,使心智敏锐,能治乳房炎症、声音嘶哑等病。服用过量时,则会诱发体力减弱、“龙”病、“培根”病等。
        辛味药物能医治血病、“赤巴”病、脂肪增多症,祛腐生肌、愈合伤口,使皮肤滋润光泽。若服用过量时,则产生胃液淤积、便秘、腹胀、心脏病、消瘦等症。
        总之,甘味药物能医治“龙”病、“赤巴”病,但是除了陈青稞、干燥地方产的肉以外,一般能诱发“培根”病。可是,野牛肉、鱼肉、绵羊肉、蜂蜜等有补益作用。酸味药物能医治“培根”病,诱发“赤巴”病,但是余甘子能医治血病、“赤巴”病、热症。咸味药物能医治“龙”病、“培根”病,但除了黑盐、光明盐以外,服用过量时,也能引起“赤巴”病,特别过量时,会诱发“培根”病。苦味药物能医治“赤巴”病,引起“培根”病和“龙”病,但是大托叶云实、宽筋藤都能医治“培根”病和“龙”病。辛味药物能医治“龙”病和“培根”病,但是除了大蒜和荜茇外,也能引起“赤巴”病;特别用量过大时,由于其性轻而粗,能诱发“龙”病。涩味药物能医治“赤巴”病,但是除了诃子、毛诃子外,一般对“培根”病和“龙”病有害。
        三化味:即消化后变化的情况。药物服后,与胃火相遇,这时“培根”、“赤巴”被“龙”依次消化。甘味和咸味被消化后变为甘味;酸味处于中间阶段,消化后仍为酸味;苦、辛、涩味消化后,成为苦味。消化后的每一种药味,能医治两种疾病。
        八性:是指藏药药物具有八种性能,即重、润、凉、热、轻、糙、钝、锐八性。重、钝两者能医治“龙”病和“赤巴”病,轻、糙、热、锐能医治“培根”病,重、润、凉、钝四者能诱发“培根”病。同时将药物的性归为寒、热两大类,也把疾病归并为寒性与热性两大类。“龙”病、“培根”病属寒性,“赤巴”病和血病属热性,“黄水”病和虫病为寒热并存。这是主导,其他六性介于其间。因此,临床则依据对治原则,即热性病以寒性药物治之,寒性病以热性药物治之,寒热并存之病则以寒热药兼用。如上所述,藏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三大因素”(即“龙”、 “赤巴”、“培根”)失调所致,而“三大因素”失调又是所用药物的性质不当,饮食不和,起居不适作为病因或诱因所致。所以在治病时要综合考虑,辩证定性对症治之。如“龙”的病因是性轻、性糙的药物或饮食所致,当选择性重、性润的药物或食物对症治之;“赤巴”病的病因是性热、性锐的药物或食物所致,当选用性寒、性钝的药物或食物对症治之。若所用药物或饮食的性质和疾病性质一致,不但不能治愈,反而会导致疾病恶化。由此表明药物的性质是和疾病的属性对应而治的,寒与热,轻与重,锐与钝,润与糙是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的矛盾对立统一体。
        十七效:系指藏药对疾病具有十七种对治功效。寒一热;温一凉;干一稀;润一糙;轻一重;稳一动;钝一锐;柔一燥及软。藏药学理论认为药物的性、味、效与五行有渊源关系。即土性强的药物具有重、稳、柔、钝、润、干之效,可强筋骨,治“龙”病;水性强的药物具有稀、寒、重、钝、润、软、温、干之效,可使七大物质基础聚集,亦治“赤巴”病。火性强的药物具有热、锐、燥、轻.、润、动之效,可生热促使七大物质基础的成熟,能治“培根”病。十七效亦源于药物的药味,如药味甘、苦、涩者属于寒性效能,咸、涩、甘者属于润性效能,苦、涩、甘者属于钝性效能,酸、苦、辛者属于轻和糙的效能,辛、酸、咸者属于热和锐的效能。药物的药味若和“三化味”相同,在临床上疗效最佳。
        藏药在临床上应用往往是复方,单味药甚少,而味、性、效是指单味药讲的,在复方中如何应用?其一是藏医组方时特别考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君药是方中主药,臣药是方中主药之臂,这两味药在方中主导。佐、使则是根据主导药的味、性、效配伍。这是组方时注意要点。其二是组方时要对疾病的诊断确切,明辨疾病的性质、导致疾病的病因(包括主因和诱因),弄清病的属性和药性之关系,组方有益。反之,不但不能治愈疾病,而会贻误病情甚至恶化。因此,用药时必须根据病的属性决定其药的味、性、效来组方。味是主导,性、效是对治关系,即因果关系。病有其性,药亦有其性,同性治之(即寒性病用寒性药)必遭其祸,对性治之(寒性病用热性药治之)必得其愈。因此,在藏医药理论中异性对治是首要原则。性与效既是指病又是指药,二者不可割裂理解。如寒性病用热性药治之,热性病用寒性药治之,寒、热二字就移位了。同理温与凉;润与糙;钝与锐;稳与动;轻与重等等均互为对治,也是矛盾对立的统一。
        概而言之,药物的功效是以寒热为主导,热的效能医治寒性病,寒的效能医治热性病。其他效能依次对治。十七种效能有医治三灾病的二十种特性,它们大都是从药物六味产生的,药味又是由土、水、火、风、空五源决定的。重、润等性质是由此而产生的。咸、涩、甘三味依次增重。辛、酸、咸三味依次变温而锐。药味没有任何改变时,都具有各自的效力。药味虽然相同,但由于各自性能依赖于五源的成分有大有小,这时药力将发生变化。如果药味不同时,反者的功效就大;如果一切相同时,药味便起了作用。按照药味而没有产生危害,这是药物被消化后的变化起了作用。与药味相反时,则是功能起了作用。因此,配方制剂时,则要把药味起作用的药物加在一起,全面考虑;把功效起作用的药物加在一起;消化后变化作用的药物加在一起。
        具体的功效,按照药物的性质,将每一种性质的功能加以叙述,计有:珍宝药类、石药类、土药类、木药类、精华药类、湿生草药类、旱生草药类、动物药类,共八类。
        珍宝药类
        黄金,功效是延年益寿,使老人身体坚实,能解珍宝毒。白银,能使“黄水”、脓血干枯。铜,能使脓血干枯,清肝热,清肺热。铁,能解肝中毒,治眼病,医浮肿。松耳石,能解毒,清肝热。珍珠,能解毒,治脑漏。珍珠母,作用与珍珠的作用相同。海螺,能干枯脓液,清骨热。珊瑚能清肝热,清脉热,解毒热。青金石,能解毒,治麻风病。
        石药类
        赤石脂分为雄赤石脂和雌赤石脂两种,功效是医治“黄水”病、保护骨脂、愈合骨折、预防脑病。钟乳石、白长石、紫长石等功效与赤石脂相同。炉甘石,功能清肝热。磁石,功效是能拔出体内所中的箭镞,能医治脑病、骨病、脉管疾病。红色高岭土,功能是愈合骨折、医治脂肪疣、祛腐生肌。菊石,功效是清骨热。猪头石,功能是医治“黄水”疮、骨损伤。石燕,功效是祛腐生肌。金石和银石,功能是干“黄水”。密陀僧、玄精石,功效是滋补骨髓、生骨色。自然铜,功效是养脑、医治“黄水”病。硇砂,功能是保护脉管与骨脂。石脑,功效是养护大脑、祛腐生肌。水银,功效是能治骨折。锡矿石,功效是生新肌。雄黄、雌黄,功效是医治脂肪疣:祛腐生肌。珠角石和阴起石、马起石均能医治韧带损伤。花蕊石,功效是治疗疮疡、生肌收口。银珠,功效是医眼病、治骨折、治“黄水”病。寒水石,功效是止腹泻、医治“培根”病。石灰,功效是医治胃部“培根”凝结病。滑石,功效是峻泻脉病,对尿道结石也有疗效。阴性石,功效是医治男性尿道结石。
        土药类
        石蕊,功效是医治肾脏疾病及尿闭病。黄丹,功效是清脉热、滋养五脏,治疗疮伤、干枯脓血、治疗烫伤。火硝,功效是化结石、医治痞块。芒硝,功效是增加胃热、治疗痞块。咸矾、黄矾,功效祛腐生肌、医治痞块。胆矾,功效是医治痈疽、治疗痞块、消除眼中云翳。岩精,功效是医治一切热症,特别是在清胃热、清肝热、清肾热等方面,疗效显著。
        木药类
        此类药物分为根、梢、干、枝、树脂、皮、茎、叶、花、果等十种。其功效将在精华药类、湿生草药类、旱生草药类中介绍。
        精华药类
        此类药物包括草类、树木、动物三种。
        冰片,功效是解热,对长期发热不退的痼疾有效。白檀香,功效是清肺热、治心热。紫檀香,功效是清血热。沉香,功效是清心热。牛黄,功效是治瘟疫、解毒、清肝热、治腑热。竹黄,功效是医治各种肺病、治疗疮伤引起的发热。红花,功效医治肝病、收敛脉口。小豆蔻,功效是医治肾脏病,治疗一切寒病。肉豆蔻,功效是除“龙”病,治疗心脏病。丁香,功效是医治命脉病,寒性“龙”病。草果,功效是医治脾病、胃病和寒病。麝香,功效是解毒,医治虫病、肝热、肾热。熊胆,功效是祛腐生肌、收敛脉管。毛瓣绿绒蒿,功效是治肺热、清肝热。
      湿生草药类
      木棉花瓣、木棉花丝,功效是清肺热、清肝热、清心热。香旱芹,功效是清肺热。斯拉那
    保,功效是医治寒性肝病。蛇床子,功效是医治寒性胃病。麝香黄蜀葵,功效是医治皮肤病、治疗“黄水”病。草决明,功效同蛇床子的功能一样。波棱瓜,功效是清六腑之热,医治“赤巴”病。丝瓜瓤,功效是将“赤巴”向上引吐。止泻木,功效是医治“赤巴”病,清热退烧。芫荽,功效是医治胃部“培根”引起的热症。沙棘,功效是补肺、活血、医治“培根”病。藏木瓜,功效是医治“培根”病、清热。石榴子,功效是医治一切胃病、生胃热、治疗寒性“培根”病。白胡椒,功效是医治寒性“培根”病。荜茇,功效是医治所有寒性疾病。生姜,功效是升胃热、助消化,医治“培根”病及“龙”病。干姜,功效是医治“培根”病及“龙”病、活血。小米辣,功效是生胃热,治水肿、痔疮及虫病,除麻风。桂皮,功效是医治胃病、肝病、寒性“龙”病。大托叶云实,功效是升胃温。阿魏,功效是驱虫,医治寒性疾病、心风病。酸藤果,功效是驱虫、升胃温。可瓜子,功效是驱虫。乳香,功效是下泻和干“黄水”。安息香,功效是治邪魔病、疔疮,消炎。诃子,除咸味外,还具备酸、苦、辛、涩、甘等五味,其功效是滋养身体、升胃温、助消化,能医治“龙”、“赤巴”、“培根”诱发的疾病。其品质为尊胜、无畏、甘露、增盛、干瘦等五种。尊胜类像葫芦的尾巴,能医治“龙”、“赤巴”、“培根”所聚集的疾病;无畏类具有五个棱,对眼病及邪魔病疗效显著;甘露类肉厚,能使消瘦者肌肉丰满;增盛类呈扁圆瓶状,对治疗疮伤是上品;干瘦类肉较少,有褶纹,能医治小儿“赤巴”病。诃子,功效医治“培根”病、“赤巴”病和“黄水”病。余甘子,功效是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广酸枣和白刀豆以及酸藤果三者,功效是清除心、肾、脾等脏的热病。芒果核、蒲桃、大托叶云实能医治肾脏疾病。软枣,功效是医治热性的“培根”病。广木香,功效是医治“龙”病、血病、腹胀、肺病、喉蛾、鼻息肉等。姜黄,功效是解毒、愈合骨折、消炎。水菖蒲,功效是医治消化不良、升胃温、喉蛾、疔疮等。琥珀,功效是止呕吐、医治热性“培根”病。钩藤,有白、褐两种,功效是清热解毒。山莨菪,分为黄、白两种及矮莨菪等,功效是清热解毒。榜嘎,功效是治瘟病、清热解毒、清胆热。红乌头和黄乌头,功效是解肉毒、解药物中毒。甘草,功效是医治肺病和脉病。宽筋藤和悬钩木,功效是医治热性“龙”病。水麻,功效与悬钩木相同,能医治瘟疫。獐牙菜,功效是医治“赤巴”的各种热病、肝胆病。哇夏嘎,功效是医治所有的血热病。穆坪马兜铃,功效是医治肺热、肝热、腑热。圆穗蓼和头花蓼,功效是医治“培根”病、“龙”病、寒性“黄水”病。小蘖及茶子,功效是敛毒、医治“黄水”病。生等,功效是医治血病和干“黄水”。娑罗子,功效是催吐。巴豆、蓖麻油膏,功效是峻泻。腊肠果,功效是治肝病、缓泻。葫芦和五味子,功效是医治一切腹泻症。
      旱生草药类
      藏黄边,功效是降血压、医治紊乱症、五脏热病。翼首草,功效是治瘟病、解毒、医治久热症。矮紫堇,功效是止血、治溃疡、多血症、脉热病。甘青青蓝,功效是治胃热、肝热。虎耳草和花锚,功效是医治“赤巴”热病、肝胆病。肉质猫眼草,功效是峻泻四种“赤巴”病。乌奴龙胆,功效是解毒、治热泻。囊距翠雀,功效是治邪魔、瘟疫。绢毛菊,功效是医治头部外伤、解热毒。耧斗菜,功效是坠死胎、去弹镞。独行菜,功效是干枯胸部“黄水”病、治头部骨折、保护骨脂。独一味,功效是保护骨髓、医治“黄水”症。棱砂贝母,功效是医治头部骨折、解热毒。翻白草,功效是医治疮伤、消炎、解毒。高山龙胆,功效是医治喉炎、解热毒。接骨木,功效是收敛伤口、解热毒。藏川芎,有解毒作用。旋复花,功效是医治头部创伤、干“黄水”。刺毛绿绒蒿,功效是医治骨折、增生骨脂。全缘叶绿绒蒿,功效与刺毛绿绒蒿的功能相同。菟丝草,功效是清肺热、肝热、脉热,解热毒。粤氏马先蒿,功效是敛毒,特别是解肉毒。长筒马先蒿和水葫芦苗,功效有收敛作用。蔷薇花,功效是医治“赤巴”、抑制“龙”病。花苜蓿,功效是医治疮伤、治疗肺病。蒜芥,功效是解肉毒、治紊乱症。茵陈蒿,其功效是解肺热。青蒿,功效是医治喉炎、肺病。当归,功效是清心热、解毒。刺柏,功效是医治虫病。矮素馨(果实),功效与莨菪子、天仙子的功效相同。马蔺子,功效是医治腹绞痛、杀虫。大叶三七,功效是敛毒、消炎、杀虫。萝蒂,功效是医治胸外伤及眼病。益母草子,功效是去眼中的云翳。角茴香,功效是治瘟病、解热毒。天南星,功效是杀虫、除骨刺。杉叶藻,功效是清肺热、肝热、脉热。草莓苗,功效是化脓、医治“黄水”病。蔓麦瓶草,功效是医治月经疾病。葫芦巴苗,功效是医治肺脓肿、止腹泻。贝母,功效是医治急性胃病、感冒。玄参,功效是医治天花引起的发热。金莲花,功效是医治疮伤、脉管疾病。卷丝苫苣苔,功能是解毒、止热泻。瓦韦,功效是医治疮伤、干枯脓液、保护骨脂。草木樨及甘松,功效是医治久热、解热毒。藏黄连,功效是利水、清瘟热。黄秦艽,功效是愈合疮伤、接脉、治肠绞痛。艾叶,功效是止血、消除四肢肿胀。亚大黄,功效是医治“黄水”病、肾性水肿。苍耳苗,功效是医治瘟疫、解毒、清肾热。膜边獐牙菜,功效是医治瘟疫、肝病。鹅不食,功效是医治“赤巴”病。贯众及柳树,功效是解药物毒、肉毒。槟榔叶及茜草,功效是医治肺热、肾热、扩散热症。冬苋菜,功效是医治尿闭症、止渴、止泻。岩白菜,功效是愈合创伤。淫羊藿,功效是医治肛门梗阻。锦鸡儿根,功效是医治肌肉发热、脉热。苏木,功效是活血、清血热。忍冬果,功效是医治心热、妇科疾病。白花棘豆,功效是治肾型水肿、消浮肿。萼果香薷,功效是祛腐生肌、医治毒虫咬伤。藏麻黄,功效是止血、清肝热。菥萁,功效是清肺热、肾热。木紫菀,功效是医治瘟疫、解毒、清肺热。猪殃殃,功效是治胆病、眼黄症。叉分蓼,功效是医治肠道和六腑的热症。酸模,功效是医治伤口发烧。。兰石草,功效是补肺、治肺脓疡。高山葶苈,功效是医治伤口发烧。兰石草,功效是补肺、治肺脓疡。密花角蒿,功效是医治耳病、消腹胀。砂生槐,功效是催吐胆汁。黑穗粉菌,功效是增胃热。溪畔银莲花,功效是祛腐肉、增胃热、治“黄水”病。毛莨及铁线莲两者的功效与溪畔银莲花的功效相同。黄花杜鹃,功效是医治“培根”病的寒热往来症。茴香,功效是清除“龙”引起的热病、解毒、治眼病。平车前、大车前及翠雀,功效是止腹泻。荠菜,功能是止各种呕吐。佛手参,功效是强身体、补精液。橐吾,功效是催吐“赤巴”病。对耳草,功能是催吐“培根”病。大戟和泽漆,功效是峻泻一切寒热疾病。白芷,功效是医治“黄水”病。钩腺大戟,功效是峻泻“赤巴”病。大黄,功效是解热毒、清腑热、峻泻“培根”。小大黄,功效是消炎、使疮伤结痂。瑞香狼毒,功效是医治疥疮、消炎。独活,功效是医治“黄水”病、腰部寒性病。玉竹和黄精,功效是益寿延年、医治“黄水”病。喜马拉雅紫茉莉,功效是医治下半身寒性疾病、治“黄水”病。蒺藜,功效是医治淋浊症、痛风、肾脏疾病。
        动物类药
        分为角、骨、肉、血、胆、脂肪、脑、皮、爪、毛、尿、粪便、全身等十三类,其功效如下。
        1.角类药:犀角,功效是干枯胸腹和脓血、“黄水”。狍角及鹿角,功效与犀角的功效相同。羚羊角及黄牛角,功效是止腹泻。鹿角及各种绵羊角,功效是催产。野牦牛角,功效是增胃温、治痞块。羚羊角,功效是医治瘟疫病。
        2.骨类药:龙骨,功效是祛腐肉、愈合伤口。虎骨,功效是补骨脂。贝壳,功效是止血、干枯脓液。被雷电击毙的动物骨骼,功效是医治肠病。头盖骨,功效是医治肠道疾病。猪骨,功效是医治溃疡病。绵羊骨,功效是医治“龙”病。黄牛的髌骨,功效是医治尿闭症。刺猬骨,功效是止血。猴骨,功效是催产。蜗牛壳,功效是治虫病、肾性水肿。奇蹄动物的骨骼能干枯“黄水”。
        3.肉类药:蛇肉,功效是活血化瘀、治眼病。鹫肉,功效是增热,治甲状腺肿大。孔雀肉,功效是治“赤巴”病,解毒。蜥蜴肉,功效是医治腰、肾的寒性病。马鸡肉,功效是止呕吐。麻雀肉,功效是消化青稞糌粑。石龙子肉,功效是增生精液。黄鸭肉,功效是医治小腿抽筋和疔疮。
        4.脏腑类:各种动物心、肺、肝、脾、肾等脏器,都相应地医治脏器病。狼胃,增胃火、助消化。狼舌,功效是医治舌肿胀。猪舌,功效是医治骨刺。狗舌,功效是愈合各种疮伤。驴舌,功效是止腹泻。公羊睾丸,功效是补阳。狗的睾丸,功效是下胎盘。狐狸及燕子的肺,功效是医治肺穿孔。
        5.血类药:鹿血,功效是治虫病、子宫出血。山羊血,功效是医治梅毒、天花。野牦牛血及羚羊血,功效是止腹泻。猪血,功效是解毒、收敛溃疡。驴血,功效是医治风湿症、关节间积“黄水”。鸡冠血,功效是滋补肌肉、保护骨脂。胎血,功效是堵脉口、生新肌。
        6.脂肪类药:蛇的脂肪,功效是去箭镞。鹿的脂肪,功效是解毒,治虫病。猪的脂肪,功效是敛毒,医治皮肤“黄水”病。
        7.脑类药:山羊脑,功效是医治筋络损伤。羊脑,功效是治头晕、脑震荡。鹿脑,止腹泻。野兔脑,功效是治肠绞痛。
        8.皮类药:蛇蜕,功效是医治白癜风、牛皮癣。犀牛皮和黄牛皮,功效是医治天花。老鼠皮,功效是排脓。
        9.爪类药:鳄鱼爪,功效是清骨热。驴蹄,功效是医治闭尿症。马蹄,功效是治痞块。
        10.毛类药:孔雀翎,功效是解毒,治肺脓肿。水鸥翎,功效是医治尿闭症。猫头鹰的翎毛,功效是医治肾性水肿。鼯鼠毛,功效是医治子宫疾病。青羊毛,功效是解毒。种山羊阴囊毛,功效是医治疗疮、炭疽病。
        11.粪便类药:鹫粪,功效是增热,医治痞块、肿胀。野猪粪,功效是医治消化不良、清消炎、治瘟病、胆囊痞块等。人中黄,功效是医治胆囊痞块、解毒、消炎等。马粪,功效是医治虫病、“赤巴”病、“龙”病、呕吐。野兔粪,功效是峻泻肾性水肿。狗粪、狼粪及雪鸡粪等,功效是消痞肿。鸟粪及老鼠粪,功效是排脓。鸽子粪,功效是使肿块化脓。
        12.全身类药:斑蝥,功效是峻泻脉病。螃蟹,功效是医治尿闭症。蜣螂以及“相相吐露”,功效是医治急性肠胃炎。粉蝶蛹,功效是医治血液外溢。螺蛳,功效是医治脑漏。水老鼠、山雀,功效是解毒。沙蜥蜴,功效是治虫病、解毒。
        此外,《晶珠本草》对药物性能分为药源性能和本质性能。
        药源性能是指药有味、性、化味、化性之别。要认清五源生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尽管药物种类繁多,只要能掌握住味、性、效由五源所生,在用药时就不至于混淆不清了。
        本质性能。《晶珠本草》记载:“药味相同而化味、性能不同;性相同而功效不相同。”北方医家热丹谦保说:“学者们说,这是由于与味相反的性形成的,与味不同。”化性形成的功效,先知们的典籍中也很少编汇齐全的。为了方便没有机会查阅许多典籍者,本书特别收载了每味药的识别、名称和药性。本质性能分为:生地性、同味性、气味性、对治性、同类性、色形性、缘生性、祈愿性等八性。
        1.生地性。《续》中说:“雪山药有日月之力。”生长在雪山、高山的阴凉之处的药物,具有月亮之力,非常寒凉。生于该地的凉药是药生适地,质佳,为上品;生于该地的热药是生不适地,效力很差,不可入药。生于山坡之阳和山沟温暖地方的药物,具有太阳之力,非常温暖。生于该地的热药是药生适地,质佳,为上品;生于该地的凉药是生不适地,效力很差,不可入药。这点在一切药典籍和歌诀中,都说药效之精在于药性之力,非常重要。
        2.同味性。所谓同味性,就是所说药物的本质性能要与味相应。
        3.气味性。如冰片、白檀、阿魏、藏红花、麝香等汁液精华类药物,气味浓烈时,表明有药性可入药,气味散后虽有味再无药效。
        4.对治性。如孔雀肉和胆、翎能解毒,猪鼻能治疔疮、炭疽,水獭肉脂能治鱼刺卡喉;水绵和水生动物胆治火伤,豹骨、龙骨治狗咬伤,麝香解蛇毒,驱邪之物可除邪等等。
        5.同类性。如额骨治头痛,蛇眼治眼疾,狼舌治舌肿,虎牙、豹牙、龙牙治牙疼,绵羊甲状腺治活动瘿瘤,野牛心、鹦鹉心、野兔心等治心绞疼,狐狸肺、燕肺和吃奶羔羊的羊羔肺治肺病,各种胆治胆病,吃奶羔羊的。肾治肾脏病,猞猁肠和獾猪肠治肠绞疼等。
        6.色形性。同形性如马脑石治脑病,“四肖夏”分别治心、肝、肾、脾病。同色性如紫檀、紫草、硇砂、锦鸡儿、苏木等红色药物治血病,小蘖等黄色药物利胆。
        7.缘生性。如野兔脑和经血治赤痢,头破的三角骨治头破等。
        8.祈愿性。如马蔺能解毒,烈香杜鹃和佛手参是滋补良药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