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藏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藏族 > 传统的疗法 > 正文
  • 藏医的特色疗法—泻下疗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1-18 10:45:50
  • 核心提示: 藏医泻下法是服用具有下泻功效的方剂将脏腑病邪排出体外,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嫁吐蕃王赤德祖赞时带去很多汉族的 医学书籍,后被编译成《月王药诊》,此书是现存最早的藏医书籍。书中专章讲述泻下疗法。公元8世纪,宇妥·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也特书两章阐述泻下疗法。

    【概述】  
      藏医泻下法是服用具有下泻功效的方剂将脏腑病邪排出体外,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嫁吐蕃王赤德祖赞时带去很多汉族的 医学书籍,后被编译成《月王药诊》,此书是现存最早的藏医书籍。书中专章讲述泻下疗法。公元8世纪,宇妥·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也特书两章阐述泻下疗法。后世的藏医名著中皆有专章叙述。此法千余年经久不衰,延用至今。 
     【疗法介绍】  
      一、操作方法
    1、术前诊察 (1)诊察能否使用泻药(见适应症及禁忌症项)。 (2)诊察施行泻法的时机:疾病已届成熟阶段者;病邪已敛入胃中者;痞瘤已被攻破者;陈旧性疾病已被引发者;病势正当亢盛期者。凡具备上述条件,可以施行泻下法。否则不可滥用。因为,若泻之过早,不能清除病根,过晚,则会促使疾病滋长,都达不到治病目的。(3)察患者体质:凡久病体力衰弱,不能进食,脉象无力,出现细而疾、颤抖、问歇脉者均忌用此法。
    2、术前准备
    (1)缓准备:除了突发性疾病,最短也要在7天前用汤剂或散剂收敛或汇聚已扩散的病邪,攻破痞瘤,促使瘟热等病成熟。如用四味藏木香汤促使瘟热成熟:三果汤促使血热病成熟;三味藏茵陈汤促使胆热病成熟;用大唇马先蒿花、裂萼蔷薇花、小檗皮,猪血、蔓菁膏研未内服,收敛中毒症的毒邪散布;服用姜黄。小檗皮、大黄汤,收敛散布于身体上部的培根木布症。服用硼砂、紫草茸、茜草、山矾叶汤,收敛散布于下体的培根木布症。木布症散于全身者,用猪血、藏木香、芫妻子、沙棘果膏、白糖共研内服收敛之;黄水散布者,用文官木、小檗皮汤收敛之,赤巴病散布者,用藏茵陈、藏木香、小檗皮汤收敛之。血痞瘤刚形成时,先宜用放血疗法泄其血热。若病期已久,则用炒盐、火硝、鹫粪、沙棘果膏、"泽差"芒硝共研细未,长期服用以破之,然后用泻下法治疗。胆痞瘤用黑冰片(野猪粪煅炭)、石榴子、波棱瓜子、白糖研未内服,待攻破后再用泻下法。石痞瘤,用火硝、鸳粪。烧盐、硼砂研未内服,待攻破后用泻下法。虫痞瘤用鹫粪。烧白晌砂、信筒子、阿魏、麝香、紫铆共研内服,待改破后再施泻下法。血管痞瘤,用甘草、大株红景天、沿沟草、鹫粪、白硇砂共研内服,攻破后泻下。水痞瘤,用贝壳煅灰、鹫粪、水虫、冬葵、螃蟹、白硇砂、海金沙研末服用,攻破后泻下。脏腑疬痈及肌、骨、脉道疬痈,先用放血疗法放血后,再用寒水石(制)、银珠、硼砂。白硇砂、喜马拉雅多子芹等共研末服用,待攻破后再用泻下法。

    (2)急准备:急性发作疾病,在施行泻下法的前2天,用煎煮野蒿全草、酒糟之水,温洗全身,再以油脂(热症用新酥油、寒症用植物油)涂擦、按摩全身(除腹部、膀胱外)。如隆盛及腹部坚硬者,宜内服2小勺融酥油、口噙长嘴诃子;隆盛严重者,用轻导泻剂灌肠,便可熄灭隆并能引发赤巴、培根病。总之,隆是泻下法的大敌,其中上行隆在泻下时使人呕吐不止;等火隆使胃腹胀满;下泄隆使下泻不止,并引发零星隆病、虫怒症等,故在行木前首先驯服之,临证慎之。在行术前1天,食用麦粥、油汁以引发培根病、赤巴病;食用豌豆粥、豌豆叶汤以引发培根病;食用青菜汤以引发隆病,特别是血病、赤巴病;食用腐败食物和饮用陈酒酸酒以引发木布病;食用陈旧或腐烂的鱼肉、猪肉以引发培根赤巴合症;食用新鲜鱼、猪肉,以引发中毒症;喝生牛奶以引发虫病、陈旧瘟病、培根等。总之,食饮对各自疾病不利的食物以激发病势。行术的前晚,饮服不加调料、油脂的荨麻汤,再引发病势,使胃腹柔软,并可压抑隆增盛。


    3.施行泻下 (1)清道剂:半夜时温服长嘴诃子、大黄、亚大黄、光明盐、荜茇煎汤。服汤后,能泻者为软腹,肠鸣者为中腹,无反应者为硬腹。根据软硬程度,决定泻剂用量。如是硬腹,为剂量过小,不仅不易下泻疾病,反而会诱发其它疾病;如为软腹,为剂量过大,则造成泄泻不止,损伤正精。上述清道剂有软腹作用,使后服正式泻剂不致引起呕吐,并有防止锐泻剂刺激胃肠等辅助作用。

    (2)泻下方剂:①四味勇猛舵手丸:长嘴诃子(略煨)、巴豆 (去皮、心,麦面包裹置热灰中煨熟)、"西日堪札"(热酥油中浸)、喜马拉雅大戟(去皮、筋,拌人青裸中炒熟)四药各等份研末水泛丸(如莱菔子大小)酌情内服。本方药性锐利猛烈,也适用于体壮邪实之疾病。

    ②十味舵手膏:疣果大戟、喜马拉雅大戟、诃子、大黄,“莞布”、泽漆、“西日堪札”、巴豆、蓖麻子、腊肠豆。加水熬成硬膏内服。本方药性温和,药力不疾不徐,无呕吐反应,不引起隆病,不伤正精,治剑突痞瘤不疼痛。因此对于泻下法的禁忌症,冬季、孕妇、儿童、老年及体质虚弱患者,即使在旅途中,也可根据病情、体力强弱用本方治疗。 ③其他专方:五味大戟丸:疣果大戟(黄牛溲中煮制)、亚大黄、泽漆、藏黄连、波棱爪子制丸或散剂,泻治波动热症、瘟热病。 三味大戟散:疣果大戟(制)、亚大黄、狼毒,泻治白喉、炭疽、痢疾、急腹痛、急刺痛等。

    四味大戟散:喜马拉雅大戟、藏黄连、硼砂、沙棘果膏,泻治培根木布病引起的热病。

    三味泽漆散:泽漆、硼砂、蒲公英,泻治赤巴病。 五味大戟丸:喜马拉雅大戟、沙棘果膏、海螺灰、蛇肉、白硇砂,泻治血聚集、凝块,胆汁逆落于胃,血偏盛和赤巴偏盛的急腹痛,不消化引起的急腹痛、尿阻急痛、培根木布病引起的急腹痛,胃肠胀满等。 五味“西日堪札”丸:“西日堪札”、高原毛茛、短尾铁线莲、草玉梅、白硇砂,藏糖制成丸剂,泻治一切痞瘤。

    五味大戟丸:喜马拉雅大戟、红杉木、干姜、铁粉,用黄牛溲泛丸,泻治浮肿病。 十三味巴豆丸:巴豆、喜马拉雅大戟、“西日堪札”、大戟、泽漆、大黄、瑞香狼毒、腊肠豆、"莞布"、白硇砂、亚大黄、铜垢、荜茇,用藏糖制丸,泻治水肿、肾性水肿、臌胀。

    八味诃子散:长嘴诃子、小檗皮、黄葵子、草乌、隆胆草、短穗兔耳草、腊肠豆、大黄,以上八味熬汁,加喜马拉雅大戟末,泻治一切中毒症。 六味大戟丸:喜马拉雅大戟、藏黄连、紫草茸、硼砂、贝齿灰、麝香。水泛丸,泻治肉中毒。

    八味大戟九:喜马拉雅大戟、巴豆、银朱、荜茇、自硇砂、光明盐、诃子、山奈。水泛丸,泻治因跌打引起的胸腹腔出血。

    六味大黄汤:大黄和长嘴诃子各4等份,冬葵子、甘草、光明盐、荜茇各1等份熬汤,泻治初患的消化不良,势小的陈旧瘟、 病,对胃病、肝病甚效。 六味诃子汤:长嘴诃子尖、余甘子、毛诃子、大黄、喜马拉雅大戟、白坛香,用黄牛溲煮熬,泻治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黄水病、陈旧热症、浊热症。

    (3)服药方法:泻下药剂,分为汤、散、丸和药油丸4种。年老和体弱者,宜服汤剂,因能掌握服用量。体质强壮,病势亢盛者,服散剂为宜,有呕吐情况者,宜服丸剂。腹部坚硬并有呕吐者,服用药油丸。向患者保密所用药物,连续服泻。对于服药过久有厌药情况者,药物中掺和少量食物压住药味。

    (4)服药时间:一般在清晨空腹服用,服药后用冷水漱口2~3次,再口含蔗糖、藏糖等甜食,以防呕吐。同时要安静,少说话,不宜侧卧,背靠枕头蹲坐,放松肛门,不要憋住矢气,欲泻则泻。

    (5)催泻:服药2~3次后,患者自觉胸懑和欲吐消失,不曾泻出者,一般疾病可频服开水,以助泻下,但不可过迟或过早,如饮水过早(胸懑、欲吐未消失前)则会引起呕吐,饮之过迟病邪不能排出。隆盛者,宜用骨汤催泻;体弱者用藏糖汤;热邪成熟而亢盛者,用雪水;黄水病及陈旧 热病用黄牛溲汤催泻。如泻泄缓慢者,宜用长嘴诃子尖汤催泻,不论寒热症一般用开水加光明盐频频催泻,则能泻下。

    (6)泻下反应处理:在服药泻下过程中,如果患者因身体虚弱,出现神志不清,频频空呕者,是隆风抬头的缘故、可用油脂加肉豆寇研末的药油涂抹按摩全身或四肢、掌心、并以酥油或藏糖焚火烟熏,内服骨汁汤抑制隆邪。

    (7)泻下衡量标准:泻下的次数,以30次为最宜,20次为中等,10次为下等。泻物数量, 3L为最宜,2L为中等,1 L为下等,便色,色青而清稀如水者为上等,浑浊如痰者为中等,色如胆汁者为下等。是否需要继续泻下,必须依患者病情和体力而定,如病人体质强壮丽病邪没有根除者,应继续反复催泻;如病邪未除面正精已受损耗者,应即刻停止催泻,以免发生不测,如病邪已除,尽泻清水者,不 论患者体力强弱,应服药止泻。术后有些病者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必须采取措施,或进行抢救。

    1、术后处理 (1)镇呕逆:服泻下药后,若出现呕吐者,可用冷石块冷敷天突穴,并使患者嗅闻酒等芳香气味,揪住头发用冷水喷激面部、按压两肩,不使身体晃动。呕吐原因较多,因药物刺激太大引起呕吐者,采药必须适时(泻药在秋末采集),炮制必须合法。因药量过大引起的,则适当减少药量,增加服药次数,定时给药、使药力相继不辍。未经过抑制隆势而引起呕吐者,应按上述抑隆势法,做好抑隆事宜。由于疾病所致者,用亚大黄镇吐,最为有效。因患者厌药及胃药不和所致者,在患者不觉察时将药混入食物中令食用。此外,服泻药时,不能让病人多讲话,多活动(2)找分散:服药后不吐不泻无任何反应者,其原因不外乎药分散和病分散两种。因药力不足或药量不够引起的,谓之药分散,则用调整方子、增力药量、重复给药等办法解决;因药物被胃肠吸收,不能充分发挥泻下作用,只能引起轻微疼痛的,谓之病分散,少量酸酒温服即可。

    (3)导迟泻:服药后迟迟不泻,如胃部胀满坚硬者,宜用油炒面、牛粪、沙子、炒青棵等温敷胃部,然后令病人轻轻活动。如此法无效,可用灌肠导泻法,如仍然无效,则用金腰子与"莞布"各等分研末煎汁内服吐泻俱下,将胃中病邪排除无遗。

    (4)止泻过度:服药后泄泻不止者,其因有热、寒、药力滞留及病口开放4种所致。因热泻不止者,泻物金黄,奇臭,量少疼痛,脉及尿均现热象。宜在两时及小腿部冷水喷激,并以矮紫堇研末用星光下汲取的水浸泡内服或内服七味胆散、四味止泻木汤。寒泻不止者,泻物清稀如水,无臭味,多泡沫粘糊,宜用肥巴肉汤或融酥油中,加五味子及肉桂止泻。药力滞留泄泻不止者,宜服光明盐煎汤。病口开放泄泻不止者,不需用药止泻,只宜培补正精,但对胆脉开放所致者,及时用四味止泻木汤加熊胆内服即可止泻。以上4种泄泻过度,用米或青稞粥、新鲜肉汤调理,并调入兽骨或兽皮熬胶及五味子、葫芦子、橡实、锁阳、车前子等,少量频服,还要禁忌各种饮料及茶水。

    (5)抢救:用泻下药后,如病情出现剧变,必须进行抢救,此 时应注意5种情况:

    ①零散之隆鼓动:如果患者服药后全身不适,恶心空呕,体力虚惫,神志昏迷或错乱、耳鸣、呵欠、痛无定处者,皆为零散隆被鼓动所致,可用酥油、肉类等物偎火熏之,并在疼痛处用油渣饼热敷,将肉豆寇、丁香、河子用新鲜酥油煎后涂擦按摩手足掌心,再服骨汤以抑隆势。如上述诸法无效时,可灸囱门,第6、7胸椎穴和膻中并停止泻下。

    ②药不对症:由于诊断与治疗错误,未能掌握应泻与不应泻的时机,药病相悖者,辨其寒热属性,分别用温凉药剂治之。热证刺痛,用藏木香、川木香共煎汤凉服。或内服四味藏木香汤,并用石块冷敷。寒证刺痛,内服四味光明盐汤,外用油渣饼温敷。

    ③镇吐过度:服药后,出现剧烈咳嗽,上体刺痛者,因服用镇吐药物过多使泻药逸入肺脉所致。宜用箭叶橐吾、刺参、喜马拉雅大戟(三味均春季发芽时采挖)各等份,菖蒲、光明盐、荜茇,加短穗兔耳草、甘草煎汤内服可缓慢引吐,或水泛丸内服迅速引吐入肺中的泻药。此法无效时,可在"若嘎"、"若唐"或"刚札"等逸穴处放血。若肺已溃脓,则用沙棘果膏、甘草、川木香、余甘子、荜茇、蓝石草、麻花艽花各等份研末,用蜂蜜拌和,少许酒送服。或服用25味冰片散加短穗兔耳草、赫定篙灰、硫磺,干肺脓尤效。

    ④虫怒:由于服泻药而触发体内寄生虫蠢动引起腹剧痛,宜 用驱虫剂杀之,或取1粒马钱子砸碎用酥油包裹吞入腹中。或将 穿山甲研末加新鲜酥油制丸开水冲服,便能杀虫。

    ⑤停药:体弱患者,由于不能承受猛烈泻下,即使病邪尚未 祛除,亦当中止泻下,不容迟疑。如果继续泄泻,病虽除但生命亦将难保。
    5.善后调理施治泻下之后,饮食方面,宜食用米粥、炒青棵粥等不加盐、油、肉的清淡饮食以补益身体。以后逐渐增加肉汤、稠粥等。特别对热证类,如瘟热症、疫热症、波动热症等在初发时便施泻下药者,宜进食冷水中加少许糌粑的粥、青稞粥,加水的乳酪等凉性饮食;陈旧热症,宜进食黄牛肉肉汤,茶、凉开水等凉性饮食。寒证类疾病泻下后,宜进食新鲜或陈旧羊肉汤、薄酒、融酥油、热食等热性饮食,量逐渐增加。否则,热性疾病反用性热的饮食,则生余热,寒性疾病反用性寒饮食,则息灭胃火,产生痞瘤。饮食调理最少也得连续半月之久。
     
     【疗法评析】  
      一、适应症
    凡瘟病已经成熟者,波动热及热病已成熟而亢盛者,中毒症已被敛杀者,六腑的热性疾病,食积不化,痞瘤肿块,浮肿、水肿,肾型水肿,培根木布症,黄水病,麻风,痛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虫病,眼病朦胧症,陈旧性疮疡,特别是赤巴病,疗效显著。
      二、禁忌症
    凡身体衰弱,老年,孕妇,龙病患者,胃火衰弱者,肛门疾病,下泄龙上逆者,呕吐,以及外伤,如子弹等异物遗留于体内疼痛者等,均不可使用本法。冬季不宜使用泻下法。
      三、优缺点
    泻下法有峻缓之分,峻泻则易造成体虚,诱发龙型疾病,胃火衰败。对此,须用热性饮食和药物扶助胃火。缓泻容易留下病根,易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病情加重,特别易诱发培根病和赤巴病。对此,须用光明盐、石榴等扶助胃火、补益身体。然而,泻下法生效时,疾病能迅速根除,不诱发培根与赤巴型疾病。身体轻松有力,内脏功能加强,食欲增加,大小便正常。
      四、原理探讨
    藏医理论认为,饮食起居不当,情绪变化,病邪侵入等因素,引起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则食物精微不能生化,滞留于胃肠等部位引起培根胃涎储聚,日久浊垢瘀积乃成食痞块。消化不良则使等火龙衰弱,不能将精华糟粕分离,糟粕流入精华的通道,致使赤巴留居不能制造精血,长久停留于肝脏,形成潴聚、滴漏、溃散、蔓延,痞瘤症、水肿疾病、内脏脓疡、痛风、黄胆、脉道痞块、木布病、脾病等许多疾病。因此,不消化症为内科疾病的根源。泻下法,利用药力能迅速泻下胃肠积食,养荣胃火,使胃肠功能正常。胃肠功能强盛,则营养生化、造血功能加强,因而疾病也会痊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藏医的特色疗法—泻下疗法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