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资源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中药资源 > 区划及区域 > 正文
  • 中药区划(三)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0:52:03
  • 核心提示: Ⅳ1秦巴山地、汉中盆地当归、天麻、杜仲、独活、猪苓区

    本区包括秦巴山地、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北缘山地及陇南山地。涉及陕西、湖北、四川、甘肃4省73个县(市)。本区以农业、林业为主,畜牧业为辅,中药材是本
            Ⅳ1秦巴山地、汉中盆地当归、天麻、杜仲、独活、猪苓区
        本区包括秦巴山地、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北缘山地及陇南山地。涉及陕西、湖北、四川、甘肃4省73个县(市)。本区以农业、林业为主,畜牧业为辅,中药材是本区重要的多种经营项目。区内交通不便,广大山区主要靠公路运输。商品经济不太发达,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
        本区山脉广布,地形复杂。由于秦岭对南北气流的阻挡作用,使本区具有温暖湿润、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野生中药资源种类繁多,尤其是神农架林区为著名的“植物宝库”。本区山区药用植物垂直分布明显,秦巴山地、神农架尤为突出。以秦巴山地为例,800—900米以下地带分布着700多种药用植物,不少是典型的亚热带成分如七叶树、天师栗、白蔹等等。800-2300米地带药用植物约为900种,如黄皮树,黄精等暖温带植物;2200-2700米地带药用植物约150多种,分布有太白贝母、延龄草等;3350米以上的高山灌丛草甸地带,气候高寒,植被稀少,有秦岭龙胆、高山唐松草等。本区野生中药资源大约2800种以上,华中五味子、猪苓、淫羊藿、柴胡、天花粉、威灵仙、茜草、九节菖蒲、升麻等为本区主要野生品种。野生蕴藏量丰富的品种还有赤芍、苍术、防风、连翘、前胡等近20种左右,著名的动物药材有林麝、灵猫等。还有不少民间广泛应用的品种如太白米、太白乌头、太白花、秦岭岩白菜等,值得深入研究开发。本区多是边远山区,科技开发能力较差,中成药工业生产和加工能力不足,药用资源的开发潜力甚大。所以开发药用资源,保护珍、稀、名贵及濒危药用物种,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本区内是极为重要的。
            Ⅳ2川、鄂、湘、黔山原山地黄连、杜仲、厚朴、吴茱萸、茯苓、款冬花、木香、朱砂区
        本区位于云贵高原及其延伸地带,包括四川东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湘西地区及贵州大部地区,涉及4省共130个县(市)。本区以林业为主,宜林地广阔,用材林树种杉木、马尾松和经济林树种油桐、油茶、乌桕、茶叶长势良好。本区以山原山地丘陵为主,具有山体高大、山顶宽旷的地貌特点。北部因长江切穿巫山而过,形成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水利资源相当丰富。本区云雾多、湿度大、雨量充沛。区内以亚热带植物区系为主,并伴有温带、南亚热带植物成分。植被类型以壳斗科青冈属、栲属和山茶科、冬青科等常绿植物为主。
        本区中药资源约有4200多种,其中植物类4000种左右,动物类200多种,矿物类70种左右。鄂西南山地、武陵山、雪峰山等均是野生药用资源丰富的区域,而且地带性垂直分布明显。木通、前胡、何首乌、南沙参、钩藤、金银花、续断、桔梗、百合等20-30种野生药材蕴藏丰富。矮地茶、云实是本区主要的野生品种;华南落新妇、小花清风藤、青蒿、苦木、女贞子、忽木、两面针、雷公藤、苦参、五倍子等是具有开发价值的代表性种类。本区的自然条件适宜林木药材和多年生喜温凉、喜荫蔽药材生长。全区家种药材大约有60种左右,其中黄连、杜仲、厚朴、黄柏、茯苓、吴茱萸等是本区的优势品种。区内石灰岩分布广泛,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贵州汞矿储量占全国第一位。贵州、湖南等地的雄黄,湖北、贵州的石膏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朱砂、水银、雄黄、石膏为著名的矿物药材。
        本区是林木药材生产区。发展林木药材的途径是:适地适树扩大造林面积,建立林木药材生产基地;强化管理,特别是中、幼林的抚育、管理,保护资源禁止砍伐幼小树木,提高杜仲、厚朴等药材的质量。本区多年生家种药材,应以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质量为主。栽培药材如黄连等要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Ⅳ3滇、黔、桂山地丘陵三七、石斛、木蝴蝶、穿山甲区
        本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南缘。包括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共73个县(市)。本区为壮、苗、布依、哈尼、彝、瑶、水、仡佬、仫佬、回、傣等民族聚居区。以农业为主,林业、畜牧业为辅。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桂北、桂东等地水陆交通方便,开发历史悠久,地区工业、轻工业较发达。黔西南、桂西北以及滇东南边远山区较为落后,生产水平较低。
        本区为典型的岩溶地貌,各种峰林、溶洞分布于全区。这种特殊的地貌成为蛤蚧、穿山甲等著名的药用动物栖息繁衍区域。
        本区中药资源有3000多种,其中植物类3000种左右,动物类300多种,矿物类30种。贯众、狗脊、石韦、骨碎补、山芝麻、十大功劳、何首乌、木鳖子、石斛、南沙参、木蝴蝶、两面针等为本区的大宗野生药材。区内高温多湿的热带、亚热带丛林适于石斛生长,年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本区家种药材约有60种以上,三七、罗汉果、灵香草、肉桂、艾纳香、八角茴香、天花粉等是主要品种。尤其是三七为本区的名特产品,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年产量占西南区的90%以上,占全国的70%。在矿物药材中,朱砂、炉甘石、雄黄、石膏、滑石及钟乳石为本区主要品种。本区的民族药丰富,现已整理出壮药700多种,瑶药500多种,侗药近300种,仫佬药200多种,苗药200多种。诸如买麻藤、飞龙掌血、野碗豆、昆明山海棠、蜘蛛香、通天藤等品种是民族药、民间药的主要品种,临床应用疗效显著,颇有开发价值。本区中成药工业比较发达,产量、产值曾居全国第三位。以中草药为原料生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中成药产品,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除此之外利用中草药为原料生产的日用产品、化妆用品经济效益日益增加。本区多为边远山区,技术人才和设备不足,药用资源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家种药材生产起伏较大,产量、质量不稳定。今后,本区应着力培养人才,加强与各地的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以发掘本区的新资源。家种药材的生产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查,避免盲目生产。建设商品生产基地,提高科学种药的水平。
            Ⅳ4四川盆地川芎、麦冬、附子、郁金、白芷、白芍、枳壳、泽泻、红花区
        本区位于四川盆地,涉及四川省100个县(市)。区内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基础好,种植业高度集中,是我国粮棉油麻的主要商品基地。区内交通便利。铁路、公路以及水运四通八达。本区云雾多、湿度大、日照少、光辐射量小,冬季温和,夏季炎热,盆地内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土壤为富含钙磷的紫色土和紫泥土以及肥力较高的冲积性水稻土。地带性植被为偏湿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和竹林。
        本区中药资源达3000种,其中植物类2800种,动物类200种左右,矿物类30多种。本区是我国著名的家种药材产区,自然条件适宜,种植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纯熟。所产附子加工而成的附片,张大均匀,油润光泽;郁金个大、皮细、体质沉重,色鲜黄;川芎饱满坚实,油性足,香气浓烈;白芍根粗、肥壮、质坚粉足、内心色白,有“银心”白芍之称;麦冬皮细、色白、油润;白芷富于粉质,香气浓郁,断面有菊花心;红花色泽鲜艳,味香而油润;枳壳青皮白口;荆芥芥穗饱满,香气浓郁。泽泻、菊花、川明参、白姜、薄荷等品种量大质优。总而言之,川产地道药材以质地优良,商品调剂面广而称著于世。本区药材生产起伏较大,平均单产不高。应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和市场预测,改造低产田,培育良种,提纯复壮,集约经营,使家种药材稳定发展。
          Ⅳ5云贵高原黄连、茯苓、天麻、半夏、川牛膝、续断、龙胆区
        本区地处西南边陲包括川西南山地,云南高原大部及贵州高原西部,涉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112个县(市)。本区为多民族聚居区,农林牧业兼营。广大山区交通闭塞,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而不平衡,昆明、东川、大理、攀枝花等城市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本区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山峡谷切割强烈。亚热带-热带高原湿润气候,立体垂直变化显著,干湿季分明。东南部及东北部高原“四季如春”、“一雨成冬”。本区大部分地区光热充足,热量丰富。本区中药资源约有4500种,其中植物类4200种左右,动物类260种,矿物类近40种。续断、滇龙胆等为本区大宗野生药材;木通、黄芩、何首乌、金银花、丹参、半夏等蕴藏丰富;金铁锁、雷公藤、峨眉莲座蕨、西南赛楠、峨眉南星、尾叶紫金牛等为本区极有开发价值的品种。本区家种药材约140种左右,三七、当归、黄连、木香、茯苓、天麻等为主要品种;家野兼有的品种有云木香、云茯苓、云黄连、云当归等。本区是三角叶黄连(雅连)、云连的主产区,产量几乎占全国的10O%,是著名的出口药材;云茯苓体重坚实、个大圆滑、不破裂;天麻体重质坚、色黄白、半透明;半夏因个圆、色白似珠,有“地球半夏”之称;雪上一枝蒿今为本区特产药材。本区的大宗家种、野生地道药材,质地优良,而产量和收购量较小。区内的家种药材栽培于高山坡地,面积不大,难于管理,单产不高;野生药材因生态环境的变化,森林覆被率下降,蕴藏量减少。保护森林和野生药材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是本区的发展方向;精耕细作,提高家种药材的管理水平是发展药材生产的重要措施。应充分发挥本区科学技术优势,重点研究有广泛开发前景的民间药和民族药资源。
            Ⅳ6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山南麓川以母、木香、当归、大黄、羌活、重楼、麝香区
        本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线向云南高原山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涉及西藏、四川、云南三省、区共27个县。为高寒山区,地广人稀。以林、牧业为主。区内交通相当困难,社会经济极为落后。
        本区属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山峡谷区,地形错综复杂,主要山脉和河流相间并列,地势高峻,峡谷幽深。气候垂直变化极其显著,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因受地热变化和多样气候的影响,本区东南部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西北部为冷、云杉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川西、滇西北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也是西南区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东喜马拉雅山南麓及藏东南山地热带雨林、河谷地尚有番木瓜、香蕉、荔枝、咖啡等热带作物。本区动物资源以东洋界成分占优势,并有部分古北界成分。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梅花鹿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藏羚羊、麝等。
        本区中药资源约有4000多种,其中植物近4000种,动物200多种,矿物30多种。本区中药材以野生为主,珍稀名贵品种如川贝母、黄连、天麻、冬虫夏草、胡黄连、麝香、豹骨、熊胆、鹿茸等驰名国内外;茯苓、何首乌、天南星、大黄、石斛、甘松等是本区的大宗野生品种;川贝母、珠子参、雪莲花、重楼、雪上一枝蒿、雪茶、绿绒蒿、岩白菜、丽江山慈菇、甘青青兰、三分三等都是有高原特色的品种。本区有开发价值的藏族民间药如滇藏无心菜、工布乌头、光序翠雀花、灰绿黄堇、细果茴香、宽果丛菔、大株红景天等均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主要的家种药材有云木香、云当归、大黄、黄连、胡黄连、茯苓等。云当归个大、肉质、体实、色白、味香浓,是本区的地道药材,为出口品种,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云木香亦为本区地道产品,油润气香浓,年产量占西南区的30-40%。本区名贵动物药材种类多、产量大,除麝香、熊胆、猴骨、鹿茸、牛黄、穿山甲、水獭肝、全蝎外,尚有五灵脂、蕲蛇、乌梢蛇、斑螫、灵猫香、蜈蚣等。麝香是本区动物药材的代表品种,年收购量占西南区的52%,占全国的30%。
        目前,麝、熊、穿山甲等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民族药、民间药的开发是本区的主要任务。必须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整顿药材市场,禁止高价抢购。建立动物保护区,以逐步恢复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区的民族药和民间药亟待开发,但区内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引进设备和技术,与区外联合攻关。
            Ⅴ华南南亚热带、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包括福建东南部、广东南部、广西东南沿海及云南西南部、台湾岛及其周围全部岛屿、海南岛及南海诸岛。涉及6省、区、共203个县(市)。本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经济作物、南药的主产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渔业生产发展较快。
        本区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盆地、台地、平原,一般海拔300-800米。海岸曲折,平原狭小,较大的有珠江三角洲平原等。西部属云南高原南缘,山地海拔多在1000-1500米,台湾东部山地,海拔一般在3000米以上。海南岛山地集中在中部偏南,五指山为最高峰。本区属南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冬暖夏长,干湿季节比较分明,年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北部有些地区,冬季有寒潮出现,夏季台风频繁,暴雨多,降雨强度大,对农作物危害很大。本区大部分丘陵、山地为赤红壤、砖红壤,盆地及滨海平原大多以水稻土为主。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和赤道热带珊瑚岛植被。全区分布的热带动物有巨晰、鹦鹉、棕果蝠、长臂猿等,还有棱皮龟、玳瑁、海龟等海洋动物。1.本区中药资源特点
        (1)以南亚热带、热带为主的药用资源十分丰富。本区陆地和海洋药用资源约4500种以上,占全国药用资源种类的36%,居各区首位。其中陆地资源中,植物类约4000种,动物类200多种,矿物类及其它类30种左右。本区家、野药材的产量和收购量占全国70%以上的品种有广藿香、益智、肉桂、槟榔、巴戟天、广郁金、草果、砂仁、诃子、高良姜、儿茶、木蝴蝶、千年健、荜茇、山柰、降香、相思子、胡椒、鸡血藤、鸦胆子、红豆蔻、排草、血竭、苏木、芦荟等。本区野生中药资源种类较多,但蕴藏量不大。在北热带雨林、李雨林中分布的药用植物主要有槟榔、益智、巴戟天、芦荟、胡椒、荜茇、粗榧(红壳松)、壳砂、高良姜、青天葵、南肉桂、苏木、海南地不容、安息香、儿茶、龙血树等;海滩则有锦地罗、补血草、厚藤、老鼠勒、龙船花、草海桐、长柄黄花稔等待有种分布。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分布有穿心莲、排草、山栀子、石斛、山慈菇、何首乌、红芽大戟、通草、朱砂莲、灵香草等;这一区域内山高林密,气候凉爽,为菌类药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如银耳、雷丸、猴头菇、茯苓均生长良好。本区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阔叶林中的动物资源有坡鹿、虎、象、白花锦蛇、云豹、蛤蚧、穿山甲、金钱白花蛇、海南熊等。
        (2)南药品种独具特色,南药生产取得明显进展。本区是我国唯一的南亚热带、热带中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发展南药生产的最佳区域。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为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也是本区的代表品种。益智过去以野生为主,供不应求。70年代中期开始人工栽培,特别是橡胶林下种植,荫蔽好,环境适宜,目前基本解决了国内的药用。本区从国外引进30多种进口药材,进行引种驯化。通过多年的试验,已有豆蔻、丁香、南玉桂、马钱子、大风子、檀香、藤黄等品种在国内生长繁衍,有的已提供了商品。除此之外,当地有产的诃子、云木香、安息香、千年健等品种引种或野生变家种成功,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南药进口品种已从50年代初的70种减少到80年代中期的38种,不仅解决了国内的市场供应,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本区家种药材约100种左右,其中茯苓、山药、肉桂、郁金、草果、泽泻、三七、天花粉等是本区的大宗品种。广东石牌、高要、湛江、万宁等的广藿香,产量占全国的90%以是;雷州半岛的徐闻等县的高良姜、广东化州橘红、新会陈皮、德庆何首乌和巴戟天、广西防城的肉桂等,都是本区的地道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商品畅销各地。
        (3)以当地中药资源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工业发展迅速。本区中药资源中特有种类较多,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各种中成药是本区中成药工业的特点。区内重点中药厂家,占全国的18%。90年代初,全区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居各区首位。其中,广东省1990年中成药产值位居全国第一。中成药产品的代表品种片仔癀、新癀片、海珠喘息定片、胃乃安、消渴丸、珍珠粉、正骨精、冯了性药酒等颇受欢迎。广西南宁、玉林、钦州等地、市的十几家中成药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民间草药为主要原料研制的中成药,已被《广西药品标准》收载的就有80多种,一些名优产品如正骨水、鸡骨草丸、中华跌打丸、三金片等疗效颇佳。2.本区中药资源的发展方向与途径
        要充分发挥热带药用资源优势,发展南药生产,提高国内自给水平。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热带药用物种,是开发本区中药资源的方向。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南药和地产药材商品基地。在海南岛、西双版纳、雷州半岛、闽南等地建立以砂仁、槟榔、益智、巴戟天为主的南药商品基地。依靠科技力量,广泛系统地推广高产稳产、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的先进技术,大幅度地提高南药的产量和质量。在广东南部建立丁香、白豆蔻、檀香、沉香、牛黄、海马的开发试验基地,研究栽培、饲养、采收、加工技术,在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扩大种植。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大宗地产药材的生产。进一步巩固广藿香、化橘红、玉竹、黄精、高良姜、何首乌等地道药材的传统产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发展商品生产,满足市场需要。
        (2)搞好野生药材的家种家养,开发利用新资源。本区青天葵、石斛、金钱草、鸡骨草、蔓荆子以及海南粗榧、血竭、木蝴蝶等品种,国内外市场销售较大而资源蕴藏量减少。为确保市场供应,保护野生物种,应有计划地进行人工栽培,扩大资源。本区西双版纳是热带、南亚热带药用资源宝库,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这一区域蕴藏着十分可观的可供开发的中药资源。如龙血树、美登木的开发已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绿砂仁、红砂仁、云南萝芙木、大风子等近几年发现的新资源已开发利用。广东省有的地区在普查中发现的白花败酱、钩藤、降香、白花蛇舌草、鸡血藤、牡蛎、鹅管石、白胶香、红豆蔻、马槟榔(屈头鸡)等等,已陆续组织收购。
        (3)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管理。本区野生珍稀动植物资源破坏比较严重,特别是海南岛,长期开荒种田,伐林种胶,单一经营,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岛上的坡鹿、青天葵、海南粗榧、见血封喉等特有资源处于濒危状态。西双版纳的重楼、野三七、大黄藤、竹节参以及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金钱豹、亚洲象、熊等珍贵动、植物国森林覆被率降低,过度采挖和猎捕,蕴藏量急剧下降。对这些名贵药材资源,除了有计划地进行人工栽培和饲养外,建立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区,是目前应采取的措施。
              Ⅴ1岭南沿海、台湾北部山地丘陵砂仁、巴戟天、化桔红、广藿香、蛤蚧区
        本区位于我国南部,包括台湾北部、云南东南边缘、广东南部、广西南部、福建南部,涉及5省、区共134个县(市)。本区为我国主要侨区,商品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轻工业基础雄厚,沿海开发地带兴办了国外和港、澳,台等外资企业。
        本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100米左右。滨海平原比较狭窄,以珠江三角洲最大。本区雨热同季,水热资源丰富。区内丘陵、台地广泛分布红壤,山地多为黄壤。盆地和平原多为水稻土。闽、粤地区以华南植物区系为主,并有海南植物区系成分。代表科有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番荔枝科等。
        本区中药资源有3000种以上,其中植物类约2800种,动物类230种,矿物类30多种。巴戟天、血竭、红豆蔻、广防己、木鳖子、鸡血藤、山豆根等为本区有特色的野生药材,巴豆、骨碎补、崖姜、光亮密网蕨、大叶骨碎补等是本区大宗的野生品种。本区家种药材有60种左右,种植面积几十万亩,年产量占华南区的85%,主要品种有砂仁、肉桂、广藿香、化橘红、山柰、佛手、葛根、何首乌、郁金、草果、泽泻等。砂仁为本区大宗地道药材,栽培历史悠久,年产量占全国的80%,特别是阳春砂仁,量大质优,行销全国。广藿香年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尤以石牌藿香,主茎矮,叶大而柔软,气清香,质量最佳。化橘红历史上曾列为贡品,加工品分为橘红片(成熟果皮)、橘红花(花)、橘红胎(幼果)。本区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河流密布,家种药材已逐步形成了商品基地。丘陵半山区土地面积大,土层深厚,是砂仁、肉桂等品种的最适宜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家种药材生产易受台风、暴雨的影响,产量不稳定。因高温多湿,病虫害比较严重。如巴戟天由于受茎基腐病、轮纹病的危害,产量很低。又如砂仁花的器官构造特殊,着生于离地面几厘米处,自花授粉、异花授粉都很困难,结果率低,单产只有5公斤多。因此,本区药材生产应重点改造低产田,提高结果率,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提高产量。
        本区药用动物主要有蛤蚧、穿山甲、金钱白花蛇、地龙等,其中蛤蚧的产量占全国的90%。但是,资源遭到破坏,尤以蛤蚧、穿山甲最为严重。保护药用动物资源,变野生为人工饲养,是本区发展动物药材的根本措施。
              V2 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山地丘陵槟榔、益智、高良姜、樟脑区
        本区位于我国最南端热带到赤道带的范围内,东、南、西三面被太平洋与南海环抱,北接大陆。包括广东雷州半岛、海南省全部以及台湾南部,涉及三省共32个县(市)。本区有汉、黎、苗、回、高山等民族。海南岛与雷州半岛是发展热带作物的重要基地,也是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经济作物有橡胶、槟榔、胡椒、咖啡、腰果、甘蔗、可可等。其中橡胶林面积占全国的50%以上,年产干胶占全国的70%。
        本区海南岛地势起伏和缓,台地、平原占65%,岛的东南部为五指山脉。雷州半岛以台地为主,台湾岛南部大部分为平原,阿里山在岛的西面。本区水、热资源丰裕。海南岛,是我国的南药生产适宜区。植被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上层以龙脑香科青梅和梧桐科蝴蝶树最为突出,青梅纯林下棕榈科植物和林内木质藤本植物较多。海滨分布有红树林等。海南岛动物特有种有鳞皮游蟾、脆皮蛙、海南树蛙、海南闭壳龟、海南山鹧鸪等。
        本区有药用植物2500多种,药用动物100种左右。高良姜、益智、槟榔、巴戟天、胡椒、樟脑、广霍香、降香、了哥王、芦荟、大血藤、黑面种、两面针、半枫荷为本区的主要品种。此外,本区有特色的品种还有海南粗榧、白木香、青天葵、丁公藤、海南地不容、海南大风子、见血封喉等。本区野生药用资源种类繁多,但蕴藏量较小。多年来,由于开荒种田,毁林种胶,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野生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青天葵、见血封喉、海南粗榧等南亚热带品种资源减少。保护野生种质资源,建立野生资源保护区是本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区家种药材约有30种左右,种植面积有几十万亩,主产高良姜、广藿香、益智、槟榔、樟脑、山药、泽泻等品种,巴戟天、砂仁、肉桂、蔓荆子也有~定的产量。槟榔是本区的大宗地道药材,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产区种植槟榔选种优良,管理精细,商品质量好。采用特殊烘烤方法加工的槟榔干乌黑、光泽、油性足。区内引种的进口南药有丁香、白豆蔻、檀香、胖大海、南玉桂、肉豆蔻、大风子、天仙子等,这些品种生长良好,有的已提供少量商品。本区家种药材都是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大宗品种。但是,有的品种生长时间长,管理不善;有的品种单产不高,病虫害比较严重。部分进口药材的引种技术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尚在探索阶段。因此,要依靠科学技术和研究栽培技术,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家种药材的管理水平,以满足医疗用药的需要。
            V3 滇西南山原砂仁、苏木、儿茶、千年健区
        本区位于我国南部西端,包括云南西南部35个县。居住着汉、傣、景颇、瑶、崩龙、拉祜、基诺、哈尼、阿昌、佤、苗等10多个民族。山多田少,人口稀少,农业生产以粮为主,耕作粗放,生产水平较低。本区交通闭塞,科学文化比较落后。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区内的工农业生产和技术进步,本区的科研机构相继成立,热带作物和南药生产成为当地的骨干产业。
        本区是热带与亚热带农业交错的过渡地带。区内低谷区长夏无冬,干湿分明,不受台风影响,多静风环境,是南药生产的最佳区域。南部边缘森林植被类型属于热带季雨林,偏北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内高山峡谷与宽谷盆地交错出现。天然森林保存尚多,动物栖息的环境优越。本区《是我国热带大陆动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动物种类为全国之冠。
        本区中药资源约有3600多种,其中植物类3400种左右,动物类190多种,矿物及其它类10多种。千年健、诃子、木蝴蝶、荜茇、龙胆、萝芙木、草果、芦荟、石斛、鸡血藤、马钱子等为本区主要大宗野生品种。在野生资源中,龙血树、山乌龟、狗脊、乌药、黄药子、桑寄生、鸡血藤、松花粉、天冬、防风。何首乌、马尾连、三棵针等蕴藏也比较丰富。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南药的主要产区。肉桂、滇南桂、清化桂、紫桂、锡兰桂、大风子、龙脑香、大叶藤黄、光叶巴豆、鸦胆子、番泻叶、降香、白背安息香、蛇根木、云南萝芙木、千年健、龙血树等南药资源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区。本区野生药材种类丰富,蕴藏较大,但开发利用率较低。区内3000多种药用资源,被开发利用的仅占药用种类的10-20%,尚有80%的种类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乌药、狗脊、贯众等品种的资源利用率仅为O.5-5%,野生药材资源亟持合理开发。
        本区中药材以野生主主,家种药材主要有砂仁、草果等少数品种。西双版纳为我国少有的静风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强,是砂仁生长的理想场所。十多年来,基诺族群众依靠外学技术,发展砂仁生产,脱贫致富,目前该地区已成为全国砂仁第二大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40%。本区砂仁平均单产高于主产区广东,但耕作粗放,低产田仍较多,增产潜力很大,另外,砂仁加工技术还有待于提高,以扩大市场销售。
        本区热带珍稀动物药有象皮、熊胆、猴结、鹿茸、蛤蚧、蟒蛇、银环蛇、刺猬、穿山甲、灵猫香等。近一个时期,毁林开荒,森林火灾使森林覆被率降低,药用动、植物生存和栖息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加之猎杀野生动物,致使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一些名贵药用动物如穿山甲、蛇类、刺猬等资源大幅度下降。合理开发和保护热带动、植物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野生药用动物人工饲养的研究是本区中药材生产的主要途径。
            Ⅵ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包括黑龙江中部和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涉及6省、区154个县(旗)。本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区内交通发达,基本形成了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空运相间的运输网络。
        本区东部为大兴安岭山脉和松嫩西江河平原,中部有阴山山脉及坝上高原,南部是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北端,北部为内蒙古高原。中部和东北部为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部为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干燥寒冷,夏季凉爽。东部平原为黑土、草甸土、风沙土;内蒙占高原为黑钙土;大兴安岭山脉自上而下为黑钙土-棕色森林土。
        本区北部、西部地区植被构成以蒙古植物区系为主,东部和南部有华北和长白区系成分,北部草原区草本植物占有相当优势。陆栖动物属古北界区系成分,山地林区主要动物有熊、豹、狼、野猪、狐狸、獾、蛙类等、药用矿物有石膏、龙骨、白石英、磁石、芒硝、滑石等。1.本区中药资源特点
        本区野生大宗地道药材资源比较丰富。品质优良,在国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全区野生药用植物约1000余种,其中草本情物占80%以上。黄芪为本区大宗地道药材,野生蕴藏量占全国的70%。北部中蒙边界一带,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植被保护完好,野生黄芪资源分布集中,密度大,是开发潜力很大的区域。南部为黄芪主要种植区,栽培历史悠久,是全国黄芪的商品基地,年收购量占全国的80%以上。本区所产黄芪身干、条粗长、表皮皱纹少,质坚而绵不易折断,粉足、味甜、对谓佳品。亦芍为本区大宗野生药材,蕴藏量和年收购量分别占全国的30%和35%。内蒙古“多伦赤芍”条粗长、糟皮粉渣,堪称地道,闻名国内。本区平原、草地、丘陵广泛分布野生知母,特别是河北易县、涞源县出产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粘,有“西陵知母”的称谓。本区是最大的野生防风公布区,呼伦贝尔草原防风密集,为草原优势建群种,野生蕴藏量占全国的72%。素有“关防风”和“小蒿子防风”之称,商品行销全国并有出口。此外,黄芩、麻黄、甘草、桔梗、百合、生蒡子远志、酸枣仁、苦杏仁、郁李仁、秦艽、苍术、野山楂、紫花地丁、泽兰、刺五加等均为本区大宗野生药材的优势品种。2.本区中药资源开发方向与途径
        本区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牧区和局部山林地区,自然植破比较完整,野生资源保护较好,但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尤其是花草类和果实类药材,如益母草、金莲花等药用价值较高的资源,尚待开发利用。在人口密集地区,野生大宗药材如甘草、防风、龙胆、黄芩等品种的资源日渐减少,这些地区野生药材的采挖已转向偏远区域。本区应以开发野生中药资源为主,发挥大宗药材的优势,保证国内外市场需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药用资源,在有条件的地区,对适应性较强而资源渐少的地道药材,进行引种试种,以扩大生产。同时,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药资源。
            Ⅵ1松嫩及西辽河平原防风、桔梗、麻黄、龙胆、甘草区
        本区地处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部,涉及4省(区)74个县(旗)。本区东部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西部为牧区和半牧区。
        本区四面环山,中间地带是广阔的闭合型低平原。药用植物近1000种,甘草、防风、龙胆、麻黄、桔梗为本区的代表品种。本区大宗药材生产收购不稳定,近山区和人口密集的地区资源破坏比较严重。本区药材生产收购应加强计划性,加强野生药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Ⅵ2阴山山地及坝上高原黄芪、黄芩、远志、知母、郁李仁区
        本区地处我国华北北部,内蒙古高原南部,包括河北北部和中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及南部。涉及三省(区)55个县(旗)。本区种植业比较发达,水土条件比较优越。地貌以阴山山脉和坝上高原为主体,为温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区。植被类型以喜暖的亚洲中部草原成分为主,耐旱植物所占比重较大。区内山地暖温带阔叶林1区的主要树种有辽东栎、油松、侧柏、桧柏等。
        本区药用矿物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其中以石膏、龙骨为重要品种。本区中药资源约有800种,中药材品种不多,但蕴藏量丰富,收购量较大,商品质量好,在国内中药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位置。黄芪、知母、远志、黄芩、郁李仁为本区的代表品种。本区山西代县、繁峙境内的恒山和小五台山为野生党参的主要分布区,“台党”因此而得名。商品以条好、肉厚、狮子头明显、气清香而著称,是本区的地道品种之一。坝上柴胡、款冬花均为传统品种。为保证本区大宗野生药材的永续利用,应在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保护和抚育野生资源,发展家种药材的生产。
            Ⅵ3内蒙古高原赤勺、知母、黄芪、防风区
        本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涉及内蒙古25个县(旗)。为少数民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社会经济与发达的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本区为我国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桥梁,发展对外经济十分有利。
        本区除大兴安岭延伸的部分山地外,基本上是高原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本区是我国最大的风区之一,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大兴安岭西麓黑钙土与森林土自然肥力高,中部高原栗钙土、栗棕钙土极为普遍。植物区系以蒙古草原成分和更广泛的中亚东部草原成分为主。高原草地内,以草原中旱生植物占多数,其根系发达,耐寒抗旱能力强。
        本区药用植物约有600种,其中已收购利用的有200多种。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向南经科尔沁草原至锡林郭勒草原东部,水热条件好于西部,植被保存比较完整,药用植物占本区的80%以上。这一地区的中药资源分布广泛,生长密度大,蕴藏量大,是本区资源条件最好的区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知母、赤芍、远志、苦杏仁、黄芪、银柴胡、柴胡、黄芩、秦艽、苍术、地榆、马勃为本区的重要品种。还有防风、萱草、瞿麦、狠毒等草原广布的优势种。有的品种基本没有开发利用。本区地广人稀,大部分为牧区,中药资源的开发历史较短,地区间资源利用不平衡。区内半农半牧区和人口比较稠密的城镇周围,药用资源迅速减少,野生大宗药材的人工栽培进展缓慢。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行封滩育草划片轮采,是保护抚育资源的重要措施。
              Ⅶ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
        包括新疆、青海北部、宁夏北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和北部,涉及5省、区共151个县(市)。本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国境线长,地广人稀,是汉、蒙、回、维、哈萨克、藏、柯尔克孜等十几个民族聚居的地区,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粮食和长绒棉基地。境内牧区和农区交错分布,天然放牧业和绿洲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区是全国著名的瓜果之乡,盛产葡萄、哈密瓜、苹果等。
        本区高山、盆地、高原相间分布,土地广阔,高平原占绝对优势,沙漠和戈壁面积大,分布广。区内高大山体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等。我国著名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均分布在本区。本区从北到南地跨干旱中温带、干旱南温带和高原温带,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作物生长期气温日较差大。又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干旱少雨,一般地区年降水量为20—200毫米,山区为200-700毫米,年蒸发量一般为1500-3000毫米,大于降水量的十几倍至几十倍。全年湿润度一般低于0.2。地带性土壤有属于荒漠土壤的灰棕漠土、灰漠土、绿洲土和属于半荒漠土壤的棕钙土、灰钙土;非地带性土壤有风沙土、草甸土、沼泽土和盐土等。本区以亚洲荒漠植物区系成分占优势,山地森林植物区系以西伯利亚落叶松、雪岭云杉等为主体,林下和山地草原以北温带广布种或欧亚草原广布种为主。区内植被稀疏,以大面积裸露的地面为显著特征。动物种群以适应干旱荒漠的跳鼠科、沙鼠亚科种类,以及野骆驼、野驴、野马等为代表种。在高大山脉森林草原环境中,常见有马鹿、马麝、野牦牛等北方型或寒漠型动物种类。1.本区中药资源特点
        (1)种类少、蕴藏量大,药材种类具西北高原特点。本区中药资源有20000多种,其中植物类有200O种左右,动物类约有160种,矿物类为60多种。全国重点调查的362种常用药材本区蕴藏量占全国总蕴藏量的30%以上。本区常年收购的药材有100-150种左右。其中大宗野生药材有70多种,收购量占总收购最的90%。甘草、麻黄、肉苁蓉、锁阳、新疆紫草、伊贝母等为本区大宗品种,资源蕴藏最约达15亿公斤。其中甘草的蕴藏量占全国的94%,年收购量占全国的90%。鄂尔多斯西部所产“梁外甘草”是传统地道药材,已有数百年采挖历史,每年有大量出口。本区所产的麻黄年收购量居全国第二位。除此之外,常见的高原特有药材还有雪荷花、新疆赤芍、新疆藁本、新疆羌活、新疆独活、阿魏、刺糖、新疆黄精、新疆党参、一枝蒿等数十种。本区是马鹿的主要分布区,马鹿茸的产量占全国的10%左右。牛羊胎盘、牛羊胆汁、牛羊草结、牛黄、马宝、驴皮、驴肾等动物药材以及牲畜的脏器等生物制品原料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是尚未充分利用的资源优势。
        (2)中药资源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不平衡。本区除山地和少数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外,大部分地区植物种类贫乏。但是,有些药用植物都呈现大面积单一群落,或伴生植物很少的简单群落分布,优势种极为突出。如甘草、麻黄、苦豆子等品种在南疆、北疆、西鄂尔多斯等地常绵延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罗布麻、锁阳、肉苁蓉等也成片分布,非常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比如草麻黄、中麻黄多集中于天山南北麓和西鄂尔多斯高原;锁阳、肉苁蓉则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高原。在常年收购的100多种药材中,甘草、麻黄两种药材的收购置就占全区总收购量的88%,大部分种类尚未开发利用或未充分利用。
        (3)民族药、民间药丰富。本区民族医药特别是维药和蒙药,应用广泛。藏药和哈萨克药也是影响较大的民族药。传统维药有600余种,常用360种左右,一部分维药与中药材交叉使用。维药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疗效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的品种主要有:阿里红、一枝蒿、驱虫斑鸠菊、雪荷花、菊苣、孜然、异叶青兰、骆驼蓬、苦豆子、刺糖、阿育魏实、洋甘菊、藏茴香、薰衣草、温脖、阿月浑子、索索葡萄等等。进口药材如番泻叶、西红花、荜茇、血竭、乳香、豆蔻等,中药材细辛、高良姜等也是维药的常用品种。
        (4)野生资源中濒危物种较多。本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孕育着西北内陆的特有动、植物种。但是,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的频繁干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受到严重的威胁。本区的野驴、野马、野骆驼、赛加羚羊、雪豹、四爪陆龟等野生动物有的处于濒危状态,有的濒于绝灭;如梭梭、胡杨、雪荷花等资源减少,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资源种类的还有马鹿、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新疆贝母、伊犁贝母、肉苁蓉、新疆紫草、新疆阿魏、阜康阿魏等。国家为了保护干旱荒漠地区的特殊生态系统的珍贵动、植物资源,在本区建立了各种自然保护区,其中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和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本区中药资源发展方向与途径
        要维护生态平衡,发挥资源优势,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培养科技人才,提高科技水平,开发利用民族药和民间药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中药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加工水平;加强信息交流和市场预测,有计划地开展药材收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因地制宜,建立大宗家、野药材生产抚育基地。南疆、北疆、西鄂尔多斯、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高原为甘草、麻黄、肉苁蓉、锁阳等野生药材产区,建立以新疆巴楚,内蒙古杭锦旗、鄂克托前旗等为中心的甘草基地。新疆阿克苏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等地为麻黄集中产区,新疆和田、内蒙古阿拉善等地为肉苁蓉的集中产区和野生资源保护区。本区河套灌区的银川平原、天山北坡、伊犁河流域、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天山南坡塔里木河流域是西北家种药材区,以枸杞、红花为主。家种药材的生产应巩固老产区,建立以宁夏的中宁、中卫,新疆精河等地为中心的生产基地。
        (2)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野生药用资源。本区荒漠地区的药用资源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天然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大面积的屯垦、开荒,不断地采挖药材,大宗野生药用资源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减少。长此下去,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药用资源是难以恢复和更新的。要保护草原和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使野生药用资源有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和良好的再生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执行“森林法”、“草原法”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在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内,禁止采猎动、植物药材。在药材主产区实行封滩育草、围栏护育,把野生资源的利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本区特有的药用资源。西北特产药材和民族药品种丰富、蕴藏量大、疗效独特。开发这些资源前景非常广阔。大家药材的深度开发,医药保健食品、保健饮料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潜力很大。但是,本区地处边远,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科研基础薄弱,与丰富的药用资源和繁重的科研任务不相适应。今后要加强本区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同时要发展区间的横向联合,拓宽技术开发合作领域。重视对外开放,吸收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和资金,促进本区的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
            Ⅶ1阿尔泰、天山山地及准噶尔盆地伊贝母、红花、阿魏、雪荷花、马鹿茸区
        本区位于西北区的西北部,包括新疆北部的15个县(市)。区内以牲畜业为主,绿洲农业和林业占重要地位。经济作物主要有甜菜、胡麻、大麻、红花和瓜果等。
        本区准噶尔盆地夹在阿尔泰山、天山北坡山地中间,区内以内陆河为主。地带性荒漠植被主要是小乔木和半灌木。山地植被有山地草原和温带草原以及山地森林草甸。
        本区药用资源约有1000多种,其中以甘草、肉苁蓉、锁阳、阿魏、罗布麻、麻黄、沙棘、沙拐枣、柽柳、红芪、伊贝母、雪荷花、牛蒡子、紫草、新疆秦艽、新疆羌活和民族药阿里红、巴旦杏、岩白菜、一枝蒿等为主要品种。阿魏是本区特产药材,分布集中,常形成“阿魏滩”、“阿魏戈壁”,野生蕴藏量占全国的80%。近年由于开荒造田、修路挖渠,大片阿魏被毁坏,资源蕴藏量减少。雪荷花为常用民族药,天山北坡海拔2000米处雨量充沛,土壤富含腐殖质,是雪荷花的生长适宜区,野生资源丰富。雪荷花是祛风湿、通经止血的特效药,以其为原料生产的多种制剂,深受国内外和港、澳地区的欢迎。本区塔城盆地和伊犁谷地凉爽湿润是伊贝母(商品统称)的主要产区。新疆贝母、阿尔泰贝母子粒均匀,色泽洁白美观,伊犁贝母、托里贝母个体较大,质坚实。伊以母以野生为主,蕴藏量占全国的99%。国野生资源严重减少,引种试种已经开始,目前人工栽培贝母面积已达几千亩,家种伊贝母颗粒大,质地疏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