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资源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中药资源 > 开发利用 > 正文
  • 试论藏药资源及其开发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1藏药资源概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族人民在防御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动物、植物、矿物作为防病治病的物质。通过不断筛选,积累了本民族的有效药物—藏药。青藏高原是藏族先民的聚集之地,因
    1藏药资源概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族人民在防御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动物、植物、矿物作为防病治病的物质。通过不断筛选,积累了本民族的有效药物—藏药。青藏高原是藏族先民的聚集之地,因此,青藏高原是藏医药学的发生和发展摇篮。几千年来虽经数次民族和地域的变迁,但延续至今其地域范围仍包括青海、西藏、甘肃甘南州、四川阿坝、甘孜两州、云南迪庆州。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由于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气候因素复杂,南北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垂直交叉悬殊,全区包括亚热、湿、寒湿、寒四个气候带。这种特殊的地域条件和气候条件,形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物种繁多,藏药资源极为丰富。
        青藏高原不仅是“世界屋脊“,且有复杂的地理地貌,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等)平均海拔在5 500m以上,呈南北走向的山脉(横断山、大雪山、邛崃山等)平均海拔 4 000~5 000m,由这些高大山脉重叠而成的山峦构成了“世界屋脊“的基本骨架,在框架之问有源远流长的江河,众多的湖泊和山川构成了高原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特有的植物种群,这些种群主要分布在3 800~5 800 m高度的高山草甸、高山垫状、高山流石滩等植被类型中。常见形态特征是植株矮小、呈垫状、莲座状、葡萄状,常被厚厚的绵毛、绒毛或腊质覆盖,根系发达,平展,此状均是对恶劣环境长期适应所致的产物,在生理特征方面由于高原酷寒,因此,细胞中含有较高的果胶、糖类、半纤维素和原生质耐冻的特性;由于高原日照长,辐射烈,紫外线强,加之高原空气清澄,尘埃物少,水气量低。因此,光合作用有效积累高,相应植物活性成分亦高,这是藏药在临床上较显著的重要因素。

        2开发与利用
        青藏高原是藏医药学的发源地,是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药源基地,是回归自然的天然绿色宝库,由于地域辽阔,其特有的数量是世界上任何民族药都不能比拟的,其活性成分含量高且无污染,对心血管病、肝胆病、胃病、风湿跌打等疾病的疗效是十分见好,对此应突出宣传,使更多的人们认识到高原藏药资源的特殊价值。
        近30年在藏药研制开发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山莨菪莨菪碱、樟柳碱、益肝灵、红景天、祖师麻、沙棘、塞隆骨、独一味等。
        截止目前藏药生产的剂型仍沿用于传统的方法较多,仅以卫生部颁发的藏药标准(1995年版)所收载的藏成药200方为例,其中散剂96方、丸剂98方、膏剂3方、药油剂1方、酒剂l方、糖浆剂1方。显然不符合剂型多样化与市场化的需求。剂型的新颖与进入市场的势头有直接的关系,即使该药有显著的疗效,但由于剂型选择不当或不规范、不新颖,也将失去应有的市场。因此,在研制剂型改造时即要采用国内现代药业规范化、科学化、质量标准化,也要考虑到与国际接轨,如此才能显示出藏药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如奇正消痛贴,它仅把传统的膏药的生产方法略加改进,并与现代科学高新技术—低温真空冷冻干燥相嫁接,其剂型新颖,疗效明显,被患者称为“神贴“,使用患者达10余个国家。
        药业开发必须充分认识自身企业三级开发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即充分利用高原地产藏药材原料且不断丰富充实(一级开发),扩大藏药材的精选或成药生产(二级开发),为提高疗效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研究新药或新的剂型(三级开发)。在三级开发中即有制约又有促进,但需要的是促进。在第一级开发中要强调原料地道性与正本清源;在第三级开发中将对企业的成败兴衰有密切的关系。
        藏药本身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由于高原高寒低氧、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实地考察者廖若星辰,对其藏药的物种数、特色、疗效等国内外天然药学界同仁知之甚少,故令其神往。因此,开发藏药在国内外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这是藏药进入国际市场极为有力的前提。
        藏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大量的宝藏亟待开发,这是藏药同胞及部分藏医药研究者的共识,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有多少人知道藏医药?这当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不外乎自我宣传不够,即“自我推销”不够,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宣传,如何使人认识,这也是撰写本文的目的之一。
        参考文献
        l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青海民族出版社1995.1
        摘自《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文/刘  忠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青海西宁810000)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