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业界要闻 > 正文
  • 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扎牢网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4-20 16:39:14
  • 核心提示:徐州是江苏的“北大门”,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南接长三角经济区,北临环渤海经济圈,东连沿海经济带,西襟中原经济区,具有承接南北、连接东西的战略性地位。近年来,徐州市

    徐州是江苏的“北大门”,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南接长三角经济区,北临环渤海经济圈,东连沿海经济带,西襟中原经济区,具有承接南北、连接东西的战略性地位。

    近年来,徐州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坚持中西医并重,不断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以徐州市中医院为龙头,各县(市)区中医院为骨干,综合医院中医科为枢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为网底,融合医疗、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形成。

    多措并举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医医疗中心

    徐州市近年来,一以贯之谋发展,通过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打造发展新优势,稳步提升服务能力,培育中医人才队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队伍,打造发展新优势等措施,多点发力,强化建设,高效率高质量助推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加强顶层设计,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同时印发了《徐州市基层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统筹各方资源,共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2018年以来,市政府先后成立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印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创建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创建重点任务,推动全市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在机构改革中加强中医药管理职能,配备中医药专职人员,设立中医处(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中医药事业经费财政预算单列,全市中医药事业经费近三年均占全市政府卫生投入10%以上。

    徐州市投入1.8个亿用于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改造,重点是加强中医综合服务区的升级改造。完善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省食药监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经食药监部门备案,中医院院内制剂可以在医联体、技术协作、对口支持的医疗机构内使用;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比其他治疗方式报销比例提高10%以上。

    坚持科学谋划,完善基层服务体系

    一是建高峰。以徐州市中医院皮肤科、针灸科、心内科、护理学等国家级重点专科及建设为抓手,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在保持淮海经济区中医高原“海拔高度”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批布局结构优、服务功能好、综合能力强、自我发展快的现代中医药机构。

    二是筑网底。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徐州市1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中医馆,实现了 “四统一、一提升”(形象标识统一、功能区设置统一、设施配置统一、色彩装饰统一、内涵质量显著提升)。近年来争取各级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全部用于购置中医药诊疗设施、设备。同时开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让中医药工作更好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强化基层。

    三是拓空间。紧跟大健康发展趋势,积极发展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形成具备综合服务功能、覆盖生命不同周期,面向家庭、社区、医院的现代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举办养老院、护理院,鼓励大中型中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技术协作单位、对口支援。

    坚持以创促建,打造发展新优势

    一是在基层单位方面,徐州市实施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06年云龙区率先荣获第一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在之后的创建过程中,邳州市、新沂市、铜山区、丰县、沛县、睢宁县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贾汪区、鼓楼区、泉山区也顺利通过了国家评审。

    二是在综合(专科)医院方面,按照示范单位创建标准,持续加强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并设置了一定比例的中医病床。市中心医院、徐医附院、新沂市人民医院、贾汪区人民医院先后荣获国家综合医院中医示范单位称号。

    三是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面,规范建设,提高质量,先后有17个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获得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荣誉称号、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江苏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誉称号。

    坚持传承创新,稳步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中医师承制度化。制定中医师承教育实施方案,鼓励支持名老中医带徒授业,以三年为一个教育周期,开展中医师承教育。近年来全市范围内招收500多名学员跟师学习,加快基层中医骨干人才培养。

    二是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截至2018年初,全市共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15期,培训人员达两千多人。全市7家公立中医医院全部高标准建成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规范开展6类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是加强对外协作。淮海经济区首家“李业甫国医大师工作室”落户徐州市中医院;徐州市中医院、邳州市中医院、铜山区汉王镇卫生院成立了省、市名中医工作室15个。

    四是提升服务内涵。目前,徐州市县级中医院全部建成二级甲等中医院,其中邳州市中医院为三级中医院;全市所有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配备配齐了中医诊疗设备和300种以上中药饮片。近三年来全市中医门诊人次分别为368.59万、389.25万、400.58万,门诊中医处方占总处方的38.35%,中药饮片使用量和非药物治疗量显著提升。

    坚持人才战略,培育中医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中医药基层人才培养。近三年来,徐州市共培养了3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4名第二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8名第二批江苏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6名江苏省中医药临床优秀人才、1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

    二是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训。2017年江苏省中医药局专门在徐州举办“西学中”培训班,学制3年,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定期安排师资来徐授课,为徐州市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

    三是强化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目前,徐州市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达到20%以上;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7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坚持模式创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中医专家参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团队,重点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

    一是建立“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在农村地区,统筹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县级医院、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指导下的村卫生室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签约服务体系。在主城区,实施“12321”管理模式,即“搭建一个服务平台、提供两种服务模式、落实三项服务举措、凸显两个服务效果、实现一个带动效应”。

    二是构建“1+4”签约政策模式。确定1个签约主体,践行4个履约规范(履约服务内容、履约服务方式、履约责任分工、履约工作要求)。2017年全市签约服务一般人群、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达35.35%、65.3%,其中签约选择中医药服务包项目56.5万人。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比例增加,转诊服务到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增高,较好地实现了“签约一个、服务一个、满意一个”。

    坚持项目化管理,打造发展新优势

    一是提升软硬件水平。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对获得国家、省级、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的,给予政策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划拨196亩土地用于市中医院新院建设,丰县中医院5万平方米、新沂市中医院12万平方米的新院区将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睢宁县中医医院北院12万平方米、铜山区中医院6万平方米综合门诊楼已经开工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2017年,徐州市中医医院就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信息系统与国家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

    二是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项目化,据统计,全市65岁以上老人和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到62.39%、58.12%。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睢宁县中医医院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肯定,贾汪区人民医院、铜山区汉王镇中心卫生院依托中医特色的托老养老项目,已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三是加强中医文化建设。连续举办七届“中医药就在你身边”科普巡讲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市中医院、徐州电视台联合举办“跨越时空的对话——致敬李时珍达人秀”活动,走进各大高校和中小学,惠及群众120多万人次;举办“中医膏方节”,打造“名医堂”,在日常中医治疗中向群众传播中医药文化。

    争做新时代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领跑者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徐州市将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为新契机,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实行多元化的中医药发展路线。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健全网络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中医馆建设,加快发展县级中医医院,到2020年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新沂市中医院、睢宁县中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中医院水平。加强综合(专科)医院中医科建设,中医床位数不低于总床位数的5%,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5个,二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

    二是在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大力推进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积极创建一批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和学科,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和精准帮扶工作。到2020年,国家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达到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类5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开展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是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制定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完善中医师承制度,适当向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倾斜。到2020年,全市1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基层工作站。

    四是在保障措施上下功夫。继续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协同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投入补偿机制,强化医保政策支撑。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力争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常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对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到85%以上。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