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业界要闻 > 正文
  • 医改实践让中医药在基层落地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马骏 时间:2014-02-11 09:17:28
  • 核心提示: 2013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攻坚之年,一年来中医药系统不畏艰难,锐意创新,全面参与深化医改各项工作,用智慧和心血编织了一份闪光的成绩单。近期,本报记者分赴内

          2013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攻坚之年,一年来中医药系统不畏艰难,锐意创新,全面参与深化医改各项工作,用智慧和心血编织了一份闪光的成绩单。近期,本报记者分赴内蒙古、甘肃、湖北、北京、浙江、云南等地深入采访,撷取各地中医药医改成果之精华,希望在新年之初,这一系列报道能坚定全行业2014年推进医改愈难弥坚的勇气与信心。

      “前3年医改,我们中医药跟上了队伍,尤其服务能力提升方面亮点很多,但不能自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目标还是个硬任务,不能松懈啊。”2013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对全国各地的中医药医改联系人发表上述讲话。

      基层,牵制着中国医改的神经,广大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问题解决不好,看病难、看病贵就无法破题。中医药在基层具有价廉、便利、有效等诸多优势,在降低医保费用、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在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格局中可充分发挥作用。

      2012年9月,国家五部委共同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明确提出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目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13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基层能力提升工程,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医改启动实施4年来,广大社区、农村的中医药局面发生可喜变化,曾经较为严重的人才匮乏、基础薄弱等问题有所好转。

      基层中医药“有内涵”

      做保健、实网底,中医服务样样强

      “做医院我们最小最小”,湖北武汉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老姚掐了掐自己的小手指尖比划着,“但是做社区,我们最好最好。”说完骄傲地竖起大拇指。

      2013年11月,老姚满面春风地向记者介绍这家由二级医院转型而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年前老姚看准了“中医特色是基层的核心竞争力”,果断地“砍掉了”外科、皮肤科等,集中力量发展社区中医。如今单“国医堂”一项收入就超过原来医院的总和。

      “咱接地气、有人缘!”正如老姚所说,这家社区中心817平方米的国医堂,6个专家诊室、7个中医治疗室人头攒动,丰富多样的中医技术各显神通——在养生堂、康复科,市民们不像在做治疗,愉快的表情倒像是来串门的。

      原来,提供基本公卫的中医药服务也是这家社区中心的重要职能。在“健康小屋”,几位阿姨刚做完免费的中医体质辨识,每人手里捏着注明自己体质、饮食调养的处方互相讨论。“健康厨房”里,专业人员正介绍当下果蔬的养生功效,七八位大妈把要提去买菜的篮筐放在脚下围坐一圈,时不时地举手提问。那边楼上,十几位年轻妈妈给自己孩子做着摩腹、捏脊按摩,湖北中医药大学毕业的陶胜利主治医师在一旁做动作示范和指导。

      距离武汉市中心近百公里的姚家集卫生院,记者同样看到了热热火火的基层中医药发展图景。诊疗室里拔罐、外敷、热疗、针灸一样不少,小朋友乖乖地靠在妈妈怀里做中药吸入雾化治疗,专家给患者开着秋冬膏方……小到艾盒、神灯,大到熏蒸治疗仪、理疗床,各种中医诊疗设备崭新大气,再不是早年间,某些基层中医科空荡荡的模样。

      基层中医药“有人气”

      国医堂、养生堂,中医服务增总量

      早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动作之前,湖北即提出在全省建设中医药“三堂一室”的标准。要求用3年在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国医堂”、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名医堂”、“中医养生堂”和“知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标准中,“国医堂”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要配备2~3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设置中药熏蒸室、中医微创手术室,配备中药蒸汽治疗床、中药离子导入仪等至少5种中医诊疗设备。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并公布命名313个国医堂,37个中医养生堂,48个名医堂和81个知名中医工作室。

      为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湖北省除了以“三堂一室“为抓手,更把县级中医医院的龙头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中央和地方共投入17亿元,加强全省51家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各级政府在土地划拨、规费减免方面大力支持。

      “如果你现在到县级中医院看看,一半都在搞建设,国医堂大多占一层,甚至是整幢楼。”湖北省卫生计生委中医处处长刘学安自豪地说,“湖北是全国安排县级中医院项目比例最高的省份。今年国家发改委下达湖北省10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有9家安排在中医院。”

      天津市“国医堂”建设也全国闻名,启建于2011年,目前全市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8个现有乡镇卫生院全建有“国医堂”。中医药处方占总处方51%,患者均次费用降低,居民中医药知晓率、满意率在90%以上。

      看到基层中医药的火热场景,记者想起几年前,一些基层卫生机构发展中医苦于没人、没钱、没房,几名针灸患者背上扎满银针,趴在一张破木桌上接受治疗的场景,很多地方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数量也远远不够。有的农村虽腾出房子建起中医诊疗中心,也只是空荡荡的空屋白墙,一块牌匾,没什么设备。

      如今借着医改东风,陕西、安徽、北京、甘肃等地政府都普遍重视加强提升基层中医药能力,几年来建起大批有一定场所、中医师坐诊、中药和诊疗技术跟得上的国医堂、名中医工作室等,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受到群众好评。

      目前我国约70%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已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相信在各地政府和群众支持下,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力争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乡镇卫生院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目标,指日可待。

      基层中医药“有难题”

      人才缺、水平低,配套政策需扶持

      和数年前相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的采访中,记者看到了更多中医院校毕业生的青春面庞,新生力量正在不断充实到基层。然而据专家估算,要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医改基层中医药服务目标,目前仍存在数十万的人才缺口。

      需要的中医药人才从哪里来?除了引进、培训、西学中等手段,大量的“新鲜血液”还是要从毕业生中来。我国每年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约十万人左右,为吸引更多的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留在基层服务,很多省市都出台办法积极探索。

      如陕西省、北京市采取面向农村山区的订单免费定向培养的办法;安徽进行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中医药技术人员在乡镇卫生院服务满5年后,经考核合格可返回县中医医院工作。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评价,“编制、岗位始终是大难题,奖金待遇、职称等也必须配套解决。”再者,即使吸引大学生留下来,“这些学生也还不能独挡一面。” 

      这位人士指出,“现在基层医生中,真正懂理法方药、能开中医处方的有多少?很多基层医生只能做简单的康复、推拿、拔罐。坐诊看病,还得靠大医院中医生支援。”

      此外,基层医改涉及方方面面,要真正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除了资金、设备和人才,还需医保加大对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的倾向性政策,需要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完善,需要公共卫生增加中医药服务内容、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措施支持等。

      未来医改的重要方向是分级诊疗,为把民众的小病、预防、康复都解决在基层,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病、防病、保健中的特色优势——惟其如此,才能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运行新机制,政府得民心、群众得实惠的中国式医改才会取得成功。

    点评:

      基层医疗服务和群众利益血脉相连,只有基层服务能力真正提高,群众才不会“小病拖、大病扛”,才能落实好分级诊疗制度,破解“看病难”。国务院去年提出的26项深化医改工作安排,明确对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出各项指标要求,对此,中医药系统积极行动,短期内使基层中医药机构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医药特色服务牢牢扎根在基层,成为中医药医改一盘棋的制胜点。尤为欣喜的是,各地中医药管理机构不止在基层硬件建设上迎难而上,对人才素质、服务水平、配套政策等深层次问题,也不断创新思考、探索破解之道,相信随着基层中医药的实力和贡献力不断提升,这条深具中国特色的新医改之路必将畅通未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