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唐汉论语 > 正文
  • 用中华文化特色引领国际标准新风向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25 15:41:08
  • 核心提示: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学科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国际标准是全球影响力和约束力的体现。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化建设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

    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学科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国际标准是全球影响力和约束力的体现。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化建设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

    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专业委员会(TC),编号249,秘书处设在中国,这标志着中医药在国际最高级别的标准化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ISO/TC249已发布了2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内容涉及中药原药材与传统炮制质量安全、中药制成品质量安全、中医医疗器械和设备质量及安全使用、中医药名词术语和信息等。

    今年5月,由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杨金生牵头的名为“刮痧器具(Gua Sha instruments)”的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成为最新的由我国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的中医药国际标准之一。

    “中医药走向国际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国际标准化建设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谈到该标准的申请过程,杨金生颇有感慨地说,历经4年,五易其稿,历经6个阶段的审核,刮痧器具国际标准的成功发布离不开各方专家的共同努力。

    国际标准建设刻不容缓

    中医药走向国际,针灸是排头兵。2014年,由我国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的第一部中医药国际标准《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发布。

    “在国际标准建设工作中,针灸、刮痧等中医非药物疗法应该被重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办公室主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解释道,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技术性强,更容易被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在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更具优势。

    刮痧,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之一,由于它简、便、廉、验的优势而深受大众欢迎。近年来,刮痧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养生保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开展以来,刮痧疗法已经形成了行业标准、学会标准、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刮痧的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在杨金生看来,建立刮痧国际标准对于满足刮痧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保证刮痧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隐患,推动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创新和国际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有了国际标准,会有更多人使用,也会有更多人相信,这对于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推广会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吕爱平说。

    标准名称传递中华文化内涵

    中医药传承数千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中医药学中的名词以“以文达意、取象比类”为特点,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很多中医药专业名词,用英文或者代码无法准确表达其内涵。”杨金生举例说,比如风池穴,风有“风证”之意,伤风、受寒等外风之证,以及肢麻震颤、半身不遂等内风之证均可选用此穴,“风池”一词包含了病性、功能等多重内涵,这是使用代码(GB21)所无法表达的。

    国际标准化组织作为“技术领域的联合国”,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申请国际标准,刮痧应该怎样翻译才能准确表达其内涵?这是杨金生及其带领的团队反复思考的问题。

    “在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时,相关英文翻译需谨慎,应在客观、准确的前提下,力争将中医文化‘信、达、雅’地翻译出来。” 刮痧国际标准项目秘书与执笔者、中日友好医院医师刘朝说。

    刮痧国际标准项目顾问与执笔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主任医师王莹莹介绍,在项目书起草初期,刮痧的英文翻译选择了最常用的“scraping therapy”,但是该翻译仅能体现出“刮”这个动作,无法反映“痧”的临床意义与科学内涵。

    杨金生带领团队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论证,并征求了各国代表的意见,在ISO/TC249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刮痧国际标准的名称被定为“Gua Sha instruments”。

    2017年5月,“Gua Sha instruments”成为首个以中文拼音命名的中医药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以中文拼音直接命名,保留的是文化特色,这将为刮痧的国际推广起到积极作用。”杨金生提到,在中医药国际化的过程中,坚持中国文化内涵和中医药特色是非常有必要的。

    注重顶层设计 培养专业人才

    “建设中医药国际标准,顶层设计是关键。”杨金生提到,某些国际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某些则可助力市场经济效应,这是需要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整体评估和规划的,只有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才能真正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

    “做好顶层设计的关键在于人才。”杨金生谈到,目前我国尚缺少专门机构来推进国际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国际标准化平台注册的近百名专家都不是专职的,此外,中医药国际标准建设还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以及大家的认可,这些问题都亟须得到重视。

    吕爱平认为,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是一项长期工程,在标准化人才培养方面,需扩展培养内容,既要开展针灸基础知识、标准化制修订等基本培训,还需增强外语水平和社交能力,熟练国际标准化规则。此外,还应该加强标准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推进标准化技术平台、标准化应用推广基地等支撑体系的建设。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