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唐汉论语 > 正文
  • 中药创新研究不能偏离中医理论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6-17 10:17:05
  • 核心提示:•中药理论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并不是将一个完整的药物进行拆开,搞明白其中含有哪些单体、多少种有效成分,而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中药的治病机理,简单说就是以外

    •中药理论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并不是将一个完整的药物进行拆开,搞明白其中含有哪些单体、多少种有效成分,而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中药的治病机理,简单说就是以外来的气,对人体脏腑经络之气的失调进行干预调整,使之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药物就是人与天地进行沟通的另外一种形式,通过药物进行信息和能量、物质的传递。

    •中医药是建立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只要中医药的根本理念存在,我们可以不断对当代中药进行再认识,发现新品种,甚至对常用的某些西药用中医理论进行解释。

    目前,中药的科学研究几乎都是按照西医的路子走,大有无成分提取不准确,无小白鼠试验不科学,无基因组测序不高大的气势。然而事实上,在临床上经得起检验的中药方剂,往往都是经过长期检验的古方,如黄连上清丸、藿香正气水、六味地黄丸等,相较这些历久弥新的古方来说,某些新药的开发搞得很热闹,效益却并不高。诚然,用西药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药并无不可,甚至是与当代人、与世界进行交流的必要方法;但是,返本还源观察中药产生的机理,从中医理论角度进行当代中药研究,更应是根本的方法,而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实在是太少了。

    天人合一 执简驭繁

    笔者认为中药理论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并不是将一个完整的药物进行拆开,搞明白其中含有哪些单体、多少种有效成分,而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要将其产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及药物本身的生长、采摘及药物所用的不同部位等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综合地得到一个总体的印象,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有着很大的模糊性,但是确实是最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精神,最能在临床上得到切实的运用。古来历代中医药大家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方法,绝少见到先去分析药物成分,然后能灵活使用中药方剂的。

    如果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简单明了,相关因素少,患病人群表现症状上的高度一致性且呈线性发展,绝少中间出现分支,是可以使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使用中药有效成分单体提取物进行治疗的,是用药物的专气治疗疾病的专气;但事实上,很多被冠有同样名字的疾病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高度复杂的差异性,不是专气致病,而是兼气为病,如看似简单的头痛,就会有疼痛性质、发作时间、发病部位上的各种各样的不同,显然我们是必须依据具体情况甄别对待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告诉我们,虽然事物表现千差万别,但是总能在其中找到类似的共通处,完全可以用理解人的方法理解中药,反之亦然。这样我们就可以执简驭繁,从纷繁的表象中提取出关键的性质来。

    同样,在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时,也有这样的原则,简单说来就是利用药物气的偏差,来纠正人体气的偏差,就是所谓的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平为期。这就必须在气的大概念下,借助四气五味归经学说,将人体与天地自然联接起来。

    以“气”为核心 理解中药功能

    “理法方药”是对中医学整个理论和治疗体系的总结,《黄帝内经》中的三才思想,若仅仅是哲学文本的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应用到具体实践之中的。之所以能够成为后来中医人的普遍认识方法,在于此思想可以从上到下,一以贯之,这有赖于中药学的四气五味说为其理论和实践之间搭建了重要桥梁。宇宙本源一气,分而成阴阳天地,天地交而万物生,皆由气构成。

    从气的根本上讲,食物与药物并没有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只是药物之气或者更厚,或者更薄,或者更偏,是以药气之偏来纠正人气之偏,使厚者薄,薄者厚,偏者正而已。药物就是沟通天地人三才之气的一种媒介。

    中药的治病机理,简单说就是以外来的气,对人体的脏腑经络之气的失调进行干预调整,使之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所以在中医的眼中,药物就是人与天地进行沟通的另外一种形式,通过药物进行信息和能量、物质的传递,气就是中国古人对信息与能量等现代概念的综合性的概括,但是这个概念并不简单,而是十分精密复杂,涉及天气、地气、岁气、运气等。天地之气氤氲化物的时间和空间,直接关系到药物疗效的优劣。

    汲取古人智慧 服务人类健康

    中医理论具有哲学思维特征,闪耀着古代先贤的智慧,许多中医理论中的理念对现代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丹溪心法》提到,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至今仍是治疗头痛的原则之一。

    中药研究要从古籍文献中汲取古代先贤的智慧,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理解古人用药思路的前提是理解中医理论的思维特点。比如,药物归经便是极具中医理论特征的用药经验。药物归经是在三才相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临床用药有巨大指导作用的中药理论,是古人根据药物的五色、五味、五行所属,与脏腑经络的成功结合。引经药是药物归经理论中最具特色之处,其气偏而力专,理解了引经药,便理解了中药的归经理论。朱丹溪在治疗时即注重引经药的运用,引经药之原理,仍在于药物的四气五味与经络脏腑所载之气的相投,同样的气会汇集到同气构成的经络脏腑节段上。复方之中,多种药物虽有气味的不同,但通过一个个相互近似的气作为桥梁,便将整个处方中气的信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进行交互传递,可以协同发挥作用。这仍然是建立在天地人一气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传承创新 医药不分家

    目前,中药面临人工栽培、转基因化、成分萃取等威胁,中医界相当的范围内形成了“中医将亡于中药”的共识。笔者认为:中医不能亡,中医也不会亡;亡于中药的说法是建立在全盘西化,完全使用西药的研究方法基础之上的。西医的分析法来研究中药,有着更精确、更方便的优势,但实际情况变数太多,一旦言之凿凿地将某种单味药,或某种成分对某种病的有效性规定成了金科玉律,那么,适应性变化的可能性就减少了,就失去了“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灵活性。世上没有灵丹妙药,只有创造灵丹妙药的人,只有不断适应各种复杂变化的理论,不断传承,才能适应不同时代、不同个人。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并不仅仅有植物药,同时也有矿物药和化合药,甚至今后也可以有生物药、基因药。中医药是建立在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平和中庸”“天人和谐”“与时偕行”等思想在中药学中有深刻的体现,只要中医药的根本理念存在,我们仍旧可以基于目前的情况,不断对当代中药进行再认识,发现新品种,甚至对常用的某些西药用中医的理论进行解释,如有人使用四气五味、归经功效来解释青霉素的作用,就不失为是一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好办法。

    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发源于中国哲学中,深深根植于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上,决不能把理论与实践分开,所以要求医者对药物的产地、炮制、应用效果有全面的理解。自古,医师就是药师,药师也是医师,医药是不分家的,中国古代的医药模式中,根本不存在“废医存药”或“废药存医”的争论,近代提出这种争论的人,多是对中医药不甚了了的人,中医院校不能再采用医药分家的培养模式,至少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中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