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唐汉论语 > 正文
  • “中医思维方式”解读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乐 时间:2012-12-20 14:16:00
  • 核心提示:  中医思维方式的建构深受中国哲学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药理论是在中国哲学指导下的独特思维方式的阐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思维方式具有情感思维的升华、经验思维的总结以及形象思维的智慧。对于中

      中医思维方式的建构深受中国哲学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药理论是在中国哲学指导下的独特思维方式的阐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思维方式具有情感思维的升华、经验思维的总结以及形象思维的智慧。对于中医思维方式的研究,从来都不应仅仅局限在医学的范畴之内,而应将社会环境的变迁和思维方式的演变共同纳入研究范围。

      医疗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体系,成为深入的社会物质基础和哲学思想方面来考虑中西医学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针对中医与西医的差异,于是便出现了“中医思维方式”“西医思维方式”等在意识思维层面体现二者对比特点的新词。

      笔者从中医思维方式的产生谈起,详细介绍中医思维方式的特征,旨在将“中医思维方式”一词的内涵解释清楚,从而方便行业内外的研究者了解到,一种医学的思维方式并非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存在,其产生与发展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物质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试以此文抛砖引玉,与其他同仁共同探讨研究,为中西方医学的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中医药理论具有典型的东方式思维模式

      实践方式是思维方式的基础与源泉,实践方式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依赖于实践方式。系统化的中医理论是古代医家在当时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当时哲学、地理、天文等诸多学科的先进成果,对当时临床实践的一次大的理论总结,它归根结底是实践的产物,同时又经过了几千年实践的检验。

      中医药理论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特有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中国哲学思维模式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哲学几千年来是一脉相承的,先秦文化的异常繁荣基本确立了中华文化的基调。后来的独尊儒术,道家和道教的兴起,印传佛教的中国本土化改造,以及宋明理学的兴盛……凡此种种,俱不离经。可以发现,秦汉之后的哲学发展,只是对先秦哲学的交融整合,即使作为外来的佛教也不可避免地被本土哲学改造为中国特色的“禅”。但正是这些漫不经心的融合交织,产生了哲学上的重大创新。

      中医学的发展也是这样,理论的诞生推进了临床的发展,而每一次重大理论的创新都是在同哲学思想的整合中带动的。中医学的生物医学属性是在天人合一观念、整体辨证理念、自然中和思想、自稳自律和机转规律、混沌思维、意象思维的中国哲学思想指导下,结合了对人体病理生理的生物学认识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思维模式是建立在中国哲学思维模式基础上的。中医学每一个理论的产生大都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如藏象理论、肾命理论、枢机理论、四气五味理论、君臣佐使理论,以及治则治法理论、预防养生理论等,难怪乎先人径直把《黄帝内经》当作先秦哲学著作。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还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几乎所有中医理论的根源。也就是说,在哲学中,我们总能够在后者身上觅到前者的影子,而在中医理论的每一次突破中,我们也总能寻到一脉相承的东西。这实际上就是中医学发展的轨迹。

      中医思维方式特点

      中医思维方式具有情感思维的升华

      情感思维是在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在思维的过程方面,情感思维并不具有逻辑思维那样明确的思维规则、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在思维的结果方面也不具有逻辑思维那样的清晰性、准确性和可传达性,而是体悟式的、隐晦的,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情感思维中,主体与客体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交融,彼此渗透的。主体从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出发,将自己的体验、情感不自觉地赋予并加在客体上。

      由于中医理论形成初期所在的社会环境没有发达的科技水平和文明,先人所感知到的现象、形式也就是事物的全部。由于现象或形式就是事物的全部,任何符号、标记与那一实在的事物相等同,所以任何画像、任何再现都是与其原型的本性、属性、生命“互渗”。由于原型和肖像之间的神秘结合,由于那种用互渗来表现的结合,肖像就是原型。

      中医药理论产生于生产力并不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古人通过自身与环境间的沟通体悟,产生了粗疏的哲学理论和世界观,并将此推演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朴素的阴阳五行哲学将古人的生活环境归纳为几个方面,同时古人将对自身的认识与朴素的哲学相结合,如在掌握了简单知识的基础上,将脏腑器官、季节气候、昼夜晨昏、时间方位等与五行相对应,从而出现五脏六腑、五时、五方、五运六气等。这类知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如果缺乏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中医药理论中的相当部分内容都会给人晦涩、神秘甚至难以理解的感觉。

      中医思维方式体现经验思维的总结

      经验思维始于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并在他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人类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等一切人类的活动中仍然起着别的思维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人的生活是不断从“历史”出发而前行的,而“经验思维”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为人们的思维活动提供一个坚强的经验事实参照,从而为人建构、规划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经验保证,使得人类每前进一步的生活都与历史具有可感的联系性。但是,由于经验思维依赖于经验知识,以经验知识为基础,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经验知识本身的特点的限制。所以,经验思维本质上是一种面向过去的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后馈思维,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古代医家对人体生理、病理、中药性味、诊疗方法的认识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与现代医学的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道路截然不同,中医先人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实验的条件,所有诊疗经验均是建立在探索的基础上的,其中不乏经典,沿用千年而历久弥新。

      中医思维方式反射形象思维的智慧

      形象思维是一种寓于形象的思维,即用形象来思维,“形象是其材料的基础”。在思维活动中,输入大脑的是一些形象化的信息单元,如颜色、形状、线条、图形和符号等,有时,甚至是一些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幻影和情节,而“每一个形象”都成为一个界限分明的单位。

      中医理论中最典型的形象思维代表就是“阴阳”,它代表了医家对于人体相反相成两面作用的理解;脏腑的功能,也根据相应的阴阳、五行类属而推想为与其对应物质的相类作用;至于由外界环境改变而联想至内在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以及身体发肤外窍等的改变推知内在脏腑的状况,亦是形象思维的功劳。

      中医思维方式的延续性与社会历史环境不可分割

      中国古代哲学在发展上具有明显的相承性,它所体现、反映的诸多观点为中医理论提供了前期的建立依据。在古代哲学影响下所建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相应的借鉴入中医药的具体诊疗原则和措施。如阴阳观点、五行分类、五运六气等朴素哲学观点均在中医理论中与人体生理、病理情况相对应,这便是社会哲学在医学理论上留下的痕迹。因而,哲学发展的相承性也会带来医学理论发展的相承性。在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下,没有出现理论的断裂和裂变,从而形成了中医学几千年来系统而有序的发展史,使之没有在历史长河中湮没,这正是中医学几千年来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理解中医学与西方医学之间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差异,是在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共同影响下产生的结果。

      既然中医思维方式是构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对于它的研究,就应放在更宏观的角度: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思维方式的演变,都应纳入研究者的研究范围;同时,也要明确,中医的传承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中医接班人的培养,更应以培养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点,只有保证中国文化的土壤肥沃,才能让中医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