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炮制新法 > 正文
  • 北寒水石炮制工艺探讨

  •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作者: 王芳 时间:2013-08-28 14:12:00
  • 核心提示: 北寒水石(Gypsum),亦名额莫一壮西,为蒙、藏医方剂中常用矿物药,主产于我国的山东、新疆、内蒙古、甘肃、河北、山西等地,为硫酸盐矿物硬石膏族红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04•2H20)。能清巴达干热,止吐,止泻,消食,解毒,
        北寒水石(Gypsum),亦名额莫一壮西,为蒙、藏医方剂中常用矿物药,主产于我国的山东、新疆、内蒙古、甘肃、河北、山西等地,为硫酸盐矿物硬石膏族红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04•2H20)。能清巴达干热,止吐,止泻,消食,解毒,破痞等功效,主治巴达干热,嗳气,消化不良,腹泻等,临床多以煅制品入药。寒水石炮制应用历史悠久,明煅、姜制、醋制、酒制、奶制等多种方法均有应用,2010版药典附录Ⅲ收载有寒水石平制、奶制两种方法,但仅有简单说明,对炮制的时间、温度、粒度等均无明确规定,都是凭感观的经验鉴别。
        目前许多厂家都选用自动温控箱式马弗炉代替老式煅药炉,故最佳炮制工艺条件,有利于指导生产。据此,本文以正交实验法,以煅后性状及CaS04含量作为观测指标,对北寒水石炮制工艺进行优选,以期为北寒水石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l仪器与材料
    1.1仪器:马弗炉(XL一1/2型箱式高温炉,鹤壁市万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箱式电阻炉(SX2-4—10型,天津中环),pH计(PHS一25型,上海精密雷磁仪器),电子天平(B$224S型,北京赛多利斯)。
    1.2药品及试剂:北寒水石样本购自安徽毫州市谯城区潘虹药业有限公司,产地为山东;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实验方法
    2.1实验选表:实验选用L9(3。)正交表设计方案,以寒水石粒度、煅制温度、煅制时间作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各选
    3个水平(见表1)。
     
    2.2炮制条件
        将样品处理成所需粒度(处理时注意不要带进外源杂质)后,以一定厚度置坩埚内,放人马弗炉中间,按实验设制煅制时间和温度。煅完后打开马弗炉,降至200。c左右取出,立即投入足量双蒸水中,加盖,淬酥,取出置阴凉处干燥,称重,辨别其性状,检测炮制品钙含量。
    2.3观察指标
    2.3.1煅后性状:炮制至酥,色粉白,触及成细粉状为宜。根据性状变化特征划分为几个指标:黏结3分(与煅前没有太大区别,需用力才能捻碎)、酥脆6分(手碾即碎),松散9分(一碰即成细粉状),每个指标3分,色粉3分,色黄3分,色粉白6分,有红色颗粒0分,无红色颗粒3分,每个指标3分,分别给分。
    2.3.2样品中CaC03含量测定:取49号北寒水石生品、炮制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按照2010版药典一部石膏项下含水硫酸钙检测方法检测。
    3实验结果
    3.1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表3。
     
     
        注:170.05(2,8)=4.46;FO.0l(2,8)=8.65
        据上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为A183C3,即粉碎粒度为0.5×0.5 cm,温度为800。C,时间为1.5h。
    4讨论
        天然矿物药往往不是单一的矿物,炮制目的在于提高矿物药的疗效,减少或除去有害元素,降低矿物药的毒副作用,减缓药性。适宜的炮制方法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发挥作用。在高温条件下北寒水石可能失去结晶水,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其药效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本实验通过正交设计规范了北寒水石的炮制方法,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粒度为0.5×0.5cm,温度为800。C,时间为1.5h。
        由于寒水石多应用在蒙、藏药中,以炮制品入药,其用药方式多为未经煎煮直接入药,因此本实验选用了炮制后不经提取直接检测钙含量,以参考其临床用药方式。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北寒水石其炮制方法不同,炮制品的色泽、质地、外观形态都略有区别,在我们的调研研究中发现寒水石存在炮制方法不规范等情况,应对寒水石的应用做进一步规范管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