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科技前沿 > 正文
  •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选穴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6-26 22:15:05
  • 核心提示: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主要是指发生在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种短暂而剧烈的发作性疼痛。究其发病机理,现代医学认为可能是三叉神经受到某种致伤因素挤压后,发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主要是指发生在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种短暂而剧烈的发作性疼痛。究其发病机理,现代医学认为可能是三叉神经受到某种致伤因素挤压后,发生脱髓鞘病变而导致疼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三叉神经痛患病率为182/10万;1200例三叉神经痛的研究结果显示,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28-89岁之间,且男女患病比例为1∶1.5。现代医学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选用止痛药物,如卡马西平等,常配合苯妥英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共用,甚至会选用手术疗法,但手术疗法易产生诸如小脑出血等合并症。


    中医学虽无“三叉神经痛”这一病名,但临床常以“面痛”、“面颊痛”、“眉棱骨痛”、“齿槽风”等病证范畴论治。中医学对该病证早在《内经》就有论述,《素问·风论篇》载有“首风”、“脑风”之名。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面部为太阳、阳明经主要循行部位,而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发病多因经络受风热之邪侵袭阳明、少阳经脉,经络瘀阻,气血凝滞不行,不通则痛。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且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报道越来越多,但运用针灸治疗该病选穴配伍规律的研究甚少。本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选穴配伍规律,创制新的针灸处方,为临床更好地治疗该病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日期为2006年到2013年,以“针灸”、“三叉神经痛”等为检索关键词,检索项选择“题名或关键词”,其余各项默认设置。检索所有采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文献报道,仔细阅读检索文献的题目及相关摘要,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1.2 选择标准

    选择有关中医运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文献报道,有具体治疗的临床个案,提供具体针灸处方,而且疗效明确的期刊文献。同时,剔除综述、动物实验、理论探讨等方面的文献。


    1.3 术语规范

    纳入的临床文献报道中,所载的针灸处方涉及的穴位,均参考2006年版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进行统一规范。压痛点取穴者,均命名为阿是穴;特殊穴位名称,需描述定位标准。


    1.4 数据录入

    将符合标准的文献所载针灸处方,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2.0版的“临床采集系统”中,建立关于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穴位处方数据库。为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在录入数据结束后在仔细审核,避免录入过程出现纰漏。


    1.5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数据分析模块中的“穴位分析”,将置信度设置为0.6,支持个数设置为20个,选择用药模式下的组方规律,网络展示,以及各个穴位应用的频度展示,该软件采用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析聚类[7]等数据挖掘方法可实现“数据录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输出网络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以导出数据,用于进一步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穴位频次

    通过文献检索,按照选择标准获得合格文献78篇,共涉及到84个穴位,这些穴位的使用频次从高到低的依次排序,出现频次在3次以上的穴位有41个,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处方中出现频次3或以上的穴位

    021.webp (1).jpg


     

    2.2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穴位规律分析

    在软件的“组方规律”分析中,将“支持度个数”设为20个,在“规则分析”时,分析所得穴位的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含义为:当出现“->”左侧的穴位时,出现右侧穴位的概率,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处方组合中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组合的关联规则

    020.webp.jpg


    2.3 选穴模式及网络展示

    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上的“穴位分析”界面上,选择选穴规律,设定置信度为0.6,支持度20。再分别点击“网络展示”按键,利用软件的网络展示功能可将在一定支持度下所体现的用药模式中所包含的穴位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网络化展示,见图1。


    019.webp.jpg
     

    图1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选穴模式的网络化展示(支持度个数20)


    2.4 生成新的针灸处方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网络化展示功能,分析现有的数据,可归纳出新的针灸处方5个,具体见表3。同时,并利用网络展示功能展示新方的核心组合穴位网络,见图2。


    018.webp.jpg图2 新方的核心组合穴位网络


    表3 生成的新的处方

    017.webp.jpg


    3 讨论


    本文数据挖掘分析是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2.0版本完成的。目前,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探究中医处方选药配伍规律的研究,但运用该系统研究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文献报道极其少见,因此本项目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显著疗效的针灸组方中,穴位出现频次较高前5个穴位依次是下关、颧髎、颊车、四白及合谷。其中,下关、颧髎、颊车、四白均为面部穴位,下关、颊车、四白是胃经腧穴,颧髎为胆经腧穴,胃经主血所生病,胆经主气所生病,三叉神经痛主要由气血阻滞不通所引起,因此选用这些穴位恰恰符合该病之病机。四总穴歌载有“面口合谷收”,选用合谷穴亦在针对面部疾患。从穴位出现频次来看,也选用了一些经络上的合穴,如阳陵泉、足三里,旨在加强疏通经络的作用。其次,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常用的穴位组合,按照关联规则高低排序依次为丝竹空配合谷、三阴交配四白,颊车、内庭配四白等。最后,按照数据分析步骤,提取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核心穴位,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的网络展示功能,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核心穴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化出了5个新的针灸处方。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一方面,三叉神经痛多因气血阻滞不通而发病,病位在头面部。因此,在腧穴选择上多选用一些主五官病且多气多血的腧穴,如地仓、头维、颊车等,还选择了一些局部的阿是穴。另一方面,运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体现了祖国医学的优势所在,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将中医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精髓更加客观准确地概括和提炼,为更好地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其他病证的选穴配伍规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综述所述,本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系统地挖掘分析出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高频次穴位、核心穴位组合、高关联度穴位配伍规律,并归纳出核心的穴位组合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而归纳出可以指导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穴位新处方,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了针灸处方依据和临床参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