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产业动态 > 正文
  • 中药材扶贫种出“贵州风景”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12 09:38:20
  • 核心提示:在贵州百灵集团安顺市镇宁县大寨村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园种植大棚里,58岁的黄桥英正在忙着给虎耳草浇水。“以前在家种玉米,一年到头也就4万元。现在在园里一天就有70块,一

    在贵州百灵集团安顺市镇宁县大寨村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园种植大棚里,58岁的黄桥英正在忙着给虎耳草浇水。“以前在家种玉米,一年到头也就4万元。现在在园里一天就有70块,一年下来能多赚2万多,还有技术人员手把手教着怎么种,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4年间,黄桥英已从当年那个愁容满面的贫困户变成了春光满面的药材种植能手。

    在贵州,像黄桥英这样通过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越来越多。据悉,2016年贵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有42个县把中药材作为支柱产业,中药材产业的扶贫和带动效应不断增强。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贵州省贫困人口增产增收、山区生态保护和中药民族药产业持续发展的支撑产业。

    政策保障“扶真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内打响。贵州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欠发达省份,多年来一直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一号民生工程,先后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等10个方面的扶贫工作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全省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通过具体测量指标筛选出确实需要帮扶的贫困家庭,切实做到“扶真贫”。5年来,贵州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全省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重从9.4%下降到8.8%,贫困发生率从33.4%下降到14%。特别在中药材产业方面,全省中药材种植带动农村人口152.09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3.84万人,数据表明贵州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中药材产业扶贫“贵州风景”。

    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制定并发布《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该项行动将通过引导百家药企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发展百种大宗、道地药材种植、生产,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9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在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举行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启动仪式,要求按照行动计划的部署,采取更加有力、更加精准的措施,支持贫困地区走出一条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政策保障和国家支持为贵州结合本省独特资源环境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工程提供了强力支撑。借着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的契机,贵州省将针对本省中药材产业扶贫情况特点,对症下药,加快培育重点优势品种,注重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因地制宜“真扶贫”

    “黔地无闲草,处处皆灵药。”贵州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发展中药材得天独厚、前景广阔。按照中央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 贵州省结合自身特点,将中药材作为富民强省的“五张名片”之一进行重点扶持。

    家住六盘水市水城县南开苗族彝族乡兴寨村的赵江永这天起了个大早,急急忙忙地赶往位于盘关镇贾西村的盘关天富刺梨园区去采摘成熟的刺梨果实。“以前种土豆、玉米,一年下来不但赚不了几个钱,有时连借的买化肥的钱都还不上。现在在合作社光采摘刺梨一斤就有3毛钱,一亩光小工费就能赚100多块钱。”盘关天富刺梨园区是盘州市发展刺梨时间最早、种植规模最大、规范化做得最好的产业基地,也是贵州省431家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采用“平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投资托底和后端销售,带动8个村级合作社融入园区,按照专业化程度,以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总社、周边7个村级合作社为分社,形成了“1+7”联社机制。

    同时,园区实行股权式扶贫模式,以股份合作为核心,以股权联结为纽带,用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按照保底分成(耕地每年400元/亩)+收益二次分红(利润分配园区占85%、参股农户占10%、村集体占5%)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参与产业发展。

    已经在合作社入股并工作了5年的赵江永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盖了三层小楼,买了小汽车,言语中透着幸福,“以前根本没有想过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是政府中药材扶贫工程帮了我们一家!”

    据悉,目前园区发展刺梨主导产业3.12万亩,产业覆盖8个村3498户9446人,其中贫困户423户842人,创造就业岗位近400个,月发放工人工资40余万元,促进257户685人稳定脱贫。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太子参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该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起“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企业和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施秉太子参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的三泓药业,积极带动周边群众,与药农签订合同,提供租地费以及种子、种苗供给药农,每年发放太子参、头花蓼、天门冬、三七等种苗900余亩,出资帮扶多个村修建大棚,为药农育苗,派技术员无偿提供技术指导,进入农户开展宣传和教育培训。同时,创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大力提高中药材种植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互惠共赢,稳步增收。

    一直以来,贵州省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精准扶贫思路,精准细致定制扶贫措施,通过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裂变发展、加强农业园区示范带动、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引进金融资本和完善农业保险等方式进行政府引导、协调,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有效带动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绿,全省产业扶贫覆盖面不断扩大,产业脱贫带动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真扶贫”。

    产业扶持“真脱贫”

    贵州省还持续强化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管理,不断推进中药材种植生产组织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用产业造血的方式带动精准扶贫,实现了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真脱贫”。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2016年)》显示,2016年贵州省共实施中药材产业项目270个(包括园区建设及产地加工等),全省共有1091家中药材种植与产地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总面积152.35万亩,总产量49.46万吨,总销售收入60.58亿元,带动农户15.02万户;全省有40余家企业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省内企业主要有贵州百灵、贵州信邦、贵州益佰、贵州同济堂等制药企业,省外企业主要有中国中药、广药集团、香港培力集团等;中药材种植项目覆盖农户19.4万人,带动贫困农户11.18万人,中药材种植区农户药材种植人均收入3378.02元。

    贵州省山川秀丽,风景独特,发展中药材产业既是助农增收的扶贫产业,又是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的绿色产业。2016年,贵州省将中药材种植与退耕还林等政策措施相结合,大面积种植金(山)银花、刺梨、杜仲、黄柏等,通过退耕还药,在水土保持及石漠化治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退耕还药过程中,还采取林药结合、草药结合、粮药结合和果药结合等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好路子。贵州省还发挥中药材“接二连三”绿色产业优势,将种植基地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结合起来,打造中药材观光示范园,推动休闲养生、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独具中医药特色的“贵州风景”,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佳结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中药材产业是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调结构、促增收的富民产业。为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凝聚多方力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贵州省中药材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安排当中。行动方案提出要立足贵州中药资源与气候优势,按照“大健康、大品种、产业扶贫、山地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全省贫困地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计划到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20万亩,总产值达200亿元,总产量达210万吨,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5万亩以上,培育种植大县20个,打造优势品种10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30万人。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