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现代化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药现代化 > 产业动态 > 正文
  • 民族医药发掘整理成就多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3:55:14
  • 核心提示:文/诸国本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从民族医药发展的大势来看。经过过去20年的努力.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甚至称得上是一项世界上罕见的民族传统医药发掘整理工程。除了藏、蒙、维、傣、朝
    文/诸国本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从民族医药发展的大势来看。经过过去20年的努力.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甚至称得上是一项世界上罕见的民族传统医药发掘整理工程。除了藏、蒙、维、傣、朝、彝等有文字和文献的民族医药得到继承发 展以外。壮、苗、瑶、侗、土家、回、仡佬、布依、畲、拉祜、水、羌等无通行文字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也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和总结整理工作。这是对口承医药文化的追忆、抢救和复制,尽管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记述整理者的客观性尚有某些商榷之处.但基本上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民族医药根深蒂固的丰富内涵,尽可能地抢救了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得到了人民群众和学术界的认可。 民族医药是富饶的矿山.其开掘之深将无有穷尽。认为发掘任务已经大功告成,显然是浅尝辄止的想法,是把我国民族医药的丰富内涵看低了.也把这20年来在发掘整理过程中艰苦奋斗遇到的困难看轻了。但不管怎么说,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工程的面上收获已基本告一段落.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是十分必要的。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工程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和口承医学的复制取得巨大成就。藏、蒙、维、傣、朝、彝等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发掘整理了大量医学文献.其中一部分译成了汉文,有的用汉文做了综述。藏、蒙、维医高等教育都编著了本民族文字的教材,仅藏医学高等院校教材已出版25种。 壮、苗、瑶、侗、土家、回等历史上无文字或无通行文字的少数民族.都把口承医药文化用汉文记述下来.经过整理.复制,编著了一批民族医药著作,总结和梳理了各自的医学理论。 截至2005年底.以上两项文献和资料整理的典籍、著作不下200种.仅公开出版的汉文版民族医药图书达111种,其中,综述类5种、藏医学29种、蒙医学5种、维吾尔医学5种、傣医学10种、壮医学6种、苗医学9种、瑶医学2种、彝医学11种、侗医学2种、土家族医学4种、朝鲜族医学10种、回族医学7种、其他(畲、拉祜、仡佬、布依、水、羌)6种.其中2000~2005年共出版56种.占1/2。 涌现了一批民族医药研究的高级人才。他们的特点是调查研究深入,文史知识丰富,具有相当高的关于本民族传统医药的临床经验和药物知识.并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以这批入才为骨干,出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民族医药研究机构.如西藏藏医药研究所、青海藏医药研究所、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内蒙古蒙医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医药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研究所、贵州中医学院民族医药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医药研究所等。 在发掘整理的基础上.提高了民族医的临床能力和民族药的开发水平。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广西壮医医院.把研究成果和临床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贵州中医学院对苗药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编著了《中华本草·苗药卷》,有力地指导了本省的苗药开发。青海省藏医院、省藏医药研究所和金诃藏药集团紧密配合,使科研、临床和藏药生产三位一体相得益彰。 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够平衡.有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尚未全面发掘。其次,发掘整理工作做得较好的地区.也存在深度不够、工作不细的问题。特别是整个发掘整理缺乏高瞻远瞩的规划性.基层民族医药工作者自发的研究课题占了较大比重。发掘整理工作的进展尚未紧密结合临床能力的恢复,尚未明显促进民族医药事业的建设。对名老民族医、老草医的学术经验的抢救基本上未及时进行.实际上已造成重大失误.乡村民族医药的文化土壤正在消失。第三是民族药的深入研究缺乏研究基地和研究资金.民 族药企业科研能力普遍不足。作为科研主体为时尚早.政府主导地位相当缺失。现有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工作条件和专家待遇很差。这一切都影响了民族医药的继承创新和健康发展。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的民族医药应该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全面继承、发展创新的思想指导下,提高抢救意识。深入发掘整理工作.恢复提高临床水平.加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科学研究.重点建设若干各民族医药研究基地.建立与发展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制度,积极跻身当代医疗保健体系,对人民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有关专家特别呼吁.在医疗卫生改中尊重民族医药.保护民族医药.改革管理体制和“一刀切”的管理制度.落实民族医药的各项政策.真正把民族医药作为当代重要的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其保护各民族人民健康的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