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辟谷”的由来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9-18 16:27:52
  • 核心提示:“辟谷”最早见于哪本书,无法明确考证。《史记•留侯世家》有“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及“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记载。留侯

    “辟谷”最早见于哪本书,无法明确考证。《史记•留侯世家》有“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及“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记载。留侯指汉朝的张良,其师为黄石公,被列为道教神仙。其后《魏书•释老志》言“授谦之服气导引口诀之法。遂得辟谷,气盛体轻,颜色殊丽”。释老志记述了佛道发展简史,寇谦之是北天师道鼻祖。
        《史记》《魏书》均为正史,古代史官尚“秉笔直书”,所写内容大抵可信。故可知辟谷历史悠久,与道教关系密切,与导引服气难于分离。“辟谷”已出现2000余年,可直译为“回避五谷”,即不吃五谷。五谷是古人主食,不吃五谷,基本上相当于不吃食物。在古籍中,与“辟谷”含义相同的词汇出现时间则更早,如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却谷食气篇》,首言“去(却)谷者食石韦。朔日食质”;《北史•李先》“服气绝粒数十年”;《晋书•郗懵传》“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询,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绝谷,修黄老之术”;晋朝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称颂张良“托迹黄老,辞世却粒”;晋朝葛洪《抱朴子》“术饵,令人肥健,可以负重涉险,但不及黄精甘美易食,凶年可以与老小休粮”。
        若论最早记录“不吃食物”的文献.应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又名《南华经》,为道教典籍。
        上述“辟谷”事件,其实各有特点。
        《庄子》所载,仅是一种现象,其后“吸风饮露”,可视为“不食五谷”的替代物,也可认为没有任何关系,毕竟神仙不同常人,或许不食五谷就是神仙的标志之一。有人认为神仙代表气功的修炼境界,神仙分三六九等,境界自有高下。从境界这个意义延伸,不食五谷可看作常人能达到的一种修炼境界,或许个别人天生具备,于常人言,则需积累。张良平素体质欠佳,借助导引以辟谷,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他也能复谷,在吕后要求下恢复饮食。这说明辟谷导引并行,能“轻身健体”。郗情、王羲之等绝谷同样需“修黄老之术”;葛洪认为白术与黄精是粮食缺乏或者“辟谷”时“五谷”的替代品,并对黄精和白术的味道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北魏时期寇谦之更是典型的道家人物,习练导引服气达辟谷之效,进而“气盛体轻”。而《北史》中所记载的“服气绝粒”的是李先之子,为寇谦之徒弟,寿90余。
        古典文献汗牛充栋,无法面面俱到,不过可以肯定记述“辟谷”的古籍,必然有道家人物的影子:庄子足道教鼻祖,张良是黄石公(道家神仙)徒弟,葛洪与寇谦之均为道家代表人物。道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宋代张君宝编纂道教经书合集《大宋天官宝藏》,并辑录其精粹而成《云笈七签》,对于辟谷相关事项论述颇多,散见于杂修摄部、存思部、诸气法等章节,很多辟谷技术都能从这里找到源头。
        故辟谷为道家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特征性事件。上述文献记载中的“辟谷”,可概括为三大类:第一类,像“神人”一样,辟谷是其修炼过程中达到某种境界的标志;第二类,以张良、寇谦之等著名道家人物为代表,辟谷过程中,必须配合导引服气;第三类,以葛洪为代表,借助药物达到辟谷的目的。
    近二三十年来,围绕对辟谷源流与应用及其机制等,科研工作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传统辟谷养生技术培训班  (项目编号:220164614001)”将于近期在广州举办。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