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中医说成语“桑荫不徙”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8-18 09:15:32
  • 核心提示:桑荫不徙,语出《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桑荫不徙,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与桑相关

    桑荫不徙,语出《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桑荫不徙,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与桑相关的成语还有沧海桑田、指桑骂槐、桑中之喜、鸡犬桑麻等。这里的桑即桑树。
      桑树,落叶乔木,树皮有浅裂,叶子卵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其实,桑的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在中药大家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桑叶:又名冬桑叶、霜桑叶,性味苦、甘、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凉血止血之功,适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咳嗽咽痛,风热或肝热上冲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咽干及血热吐衄等。《本草纲目》言其“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药理研究表明,桑叶能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杀作用。用量5—10克,多生用,若为肺热燥咳,多蜜炙用。
      桑枝:又名嫩桑枝,炒桑枝,性味苦、平,入肝经,有祛风活络、通利关节、燥湿利水之功,适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拘挛、水肿等,桑枝生偏凉,尤宜于上肢风湿疼痛兼有热象者。《本草撮要》言“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疼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镇静、利尿、降压作用。用量10—30克,煎服或熬膏服。    
      桑皮:又名桑自皮、桑根白皮,性味甘、寒,入肺经,有泻肺平喘、利尿消肿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喘、痰多及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名医别录》言其“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并能带出较多氯化物,有降低血压作用,此外,尚有镇静作用。用量:10一15克,水煎服,利水宜生用,止咳平喘宜蜜炙用。肺虚无火及肺寒咳嗽者不宜用。
      桑仁:又名桑葚、桑实、桑枣、桑果、桑粒、葚子、乌葚、黑葚等。性味甘、凉、人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之功,适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须发早白及阴亏血虚所致的肠燥便秘等。《本草纲目》言其:“止产渴,利五脏,通血气,令人聪明生精神。捣汁后服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滇南本草》言其:“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新修本草》言其“单食、主消渴”。《本草求真》言其可“除热、养阴、止泻”。《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聪耳明目,安魂镇魄”。药理研究表明:桑仁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刺激胃黏膜,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有利尿、镇咳、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用量:10一15克,水煎服。脾虚便溏者不宜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