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岭南老字号:中医药灿烂文化的见证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5-20 14:41:59
  • 核心提示: 岭南药业历史文化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代海辐禅院。现存的全国著名中药百年老店,明代以前1家,为广州海辐禅院;明代有5 家,其中3家在岭南地区,分别为佛山中医梁仲弘于1573年创

    42071432088660177.jpg

     岭南药业历史文化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代海辐禅院。现存的全国著名中药百年老店,明代以前1家,为广州海辐禅院;明代有5 家,其中3家在岭南地区,分别为佛山中医梁仲弘于1573年创办的“梁仲弘蜡丸馆”,南海陈体全和中医李升佐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广州双门底(今北京路现址)创办的“陈李济”,广东新会冯国琳和其子冯了性创办“冯了性”。

        每一个岭南老字号,都是岭南中医药灿烂文化发展的见证。历经岁月沧桑,有一部分已经式微,但更多老字号品牌仍然容光焕发,为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保健护航。

        梁仲弘蜡丸馆:岭南中成药“鼻祖”

        梁仲弘蜡丸馆创立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创始地佛山,是全国中成药最老店号之一,被称为岭南最早的中成药号、岭南中成药“鼻祖”。

        据广东药学院中药开发研究所朱盛山、聂阳所著《传统岭南药业简介》一文记载,梁仲弘是明代佛山望族梁氏长房后裔,他将历年来的临床验方总结整理,研制出几种颇有疗效的成药蜡丸在医馆出售,其中就有专治小儿腹痛、吐奶的特效药“抱龙膏”“抱龙丸”。

        “抱龙丸”早期包装有两个规格,一是以蚬壳装药膏,外封以蜡,为蚬壳膏,二是外裹以蜡的大蜜丸。当时,人们把它作为“看门”的药物,凡婴幼儿患上腹呕或急慢性惊风病症者一经服用,立即药到病除。由于药效显著,携带使用方便,因而享誉四方。不但行销全国各大城市,就连穷乡僻壤,尤其是缺医少药的地区,家有婴幼儿者莫不贮备,以应急需。

        陈李济:吉尼斯“全球最长寿的制药厂”

        广州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创建于1600年,至今已有415年的历史,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全球最长寿的制药厂”。经过四百多年的风雨洗礼,陈李济从一个家庭式的小药坊发展成为一个集中成药研究、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此外,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已被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据资料记载,陈李济的创始人陈李二公,在一次“拾金不昧”中结缘,并由此结下“同心济世”的心愿,开创了“陈李济”品牌,也开启了陈李济的“济”文化。

        广州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叶琼莹曾撰文指出,创业之初,陈李二公就定下契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两族轮选司理掌管经营权,并明文规定两族子女不得通婚。正是因为这些高瞻远瞩的理念,消除了家族式管理的常见弊端,也避免了因为分配和产权等问题引发的内乱风险。除此之外,陈李济还立下了“诚感天下”“同心济世”“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物”等训言,从而保障了陈李济数百年来基业长青。

        冯了性药铺:被称为“药王”

        冯了性药酒始创于冯了性之父冯国琳,其粗通医道和药理,在家乡开设药铺,凭着多年行医实践,几经研究试验,创制了一种药酒,用于医治风湿跌打等病疾,取名万应药酒,初为自用,赠予街坊乡民,后发现疗效确切,前来购药者渐多,遂决心扩大经营,后于明万历年间(约1615年)将药铺迁到佛山扩展经营。

        冯了性青年时,曾一度削发修行,方丈赐其法号为“了性”。经冯了性的潜心研究和临床观察,药酒的配方及制作工艺日臻完善。至冯了性主持药铺(约1659年)的经营后,为感谢佛门高僧的赐教,即把万应药酒改名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将药坊定名为“冯了性药铺”。药铺除了生产“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外,还生产其他跌打药品,在当时被称为“药王”。

        敬修堂:万花油声名远播

        敬修堂原是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浙江慈溪人钱树田在广州城南创立的药铺。据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王静文撰文指出,钱树田既是商人也是一名行医治病的医者,药铺商号有“敬业修明,广施妙药,普济众生”之意。创始人与后继之人怀着治病救人的悲悯虔诚之心创下基业,并使得敬修堂的声誉远驰海内外。

        敬修堂迄今最长寿的产品,是1878年问世的跌打万花油,但这一良药并非由敬修堂始创,而是清末少林功夫传人、广东骨伤名医蔡忠的验方。蔡忠在广州开设跌打医馆“普生园”数十年,万花油的功效声名远播。日寇侵占广州期间,欲威迫蔡忠献出万花油的配方。蔡忠听到风声,就暗地里把配方献给了敬修堂,之后便返乡避难。他之所以选择敬修堂,看中的不单是敬修堂当时的规模,更是敬修堂一贯恪守祖训所享有的盛誉。

        王老吉:曾入英联邦受到免税优待

        王老吉创始人王泽邦,少年时爱好中医中药,为了得到和体验到别人的秘方,仿照“神农尝百草”的办法,竟以身试百病。据广东药学院中药开发研究所朱盛山、聂阳所著《传统岭南药业简介》一文记载,1828年,他在清远飞来峡试瘴疠几乎丢了性命,幸得云游四海客居飞来寺的赖道士所救,情感赖道士,获赠后称王老吉的药方。此方疗效甚好,先后帮当地人躲过天花、脑膜炎等流行性疾病,因而名声很快传开,乡间又有这样的民谣:“王老吉,称第一,解热气,去暑湿,消虚火,防百疾,身子不妥快吃,不良症状一碗甩”。

        随着王老吉凉茶名气的打开,王泽邦从乡下搬到广州,选择广州靖远街开了一间王老吉凉茶铺厂,用一个大铜鼎熬王老吉凉茶当街出售。凉茶店地处闹市中心,附近的码头工人、人力车夫、小贩、过往客商很多,人们花两文钱就可饮一碗王老吉消暑解渴;因而门庭若市。

        王老吉凉茶扬名海外,在不少国家时兴起来,华侨携带,王老吉凉茶进入英联邦地区,都受到免税放行的优待。此后梁启超在1898年至1903年赴美考察所写的《新大陆游记》有所记叙:“西人有喜用华医者,故业此常足以致富。有所谓王老吉凉茶,在广东每贴铜钱二文,售诸西人或五元十元美金不等云,他可类推。”

        潘高寿:家喻户晓的止咳药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广东开平人氏潘百世、潘应世兄弟在广州高第街开设药铺,店号“长春洞”。

        据广东药学院中药开发研究所朱盛山、聂阳所著《传统岭南药业简介》一文记载,鉴于药铺经营各种蜡丸,为宣传其制作的蜡丸有“药到回春”“延年益寿”的药效,潘氏兄弟在店铺前挂起“长春洞潘高寿蜡丸”的招牌,以招徕顾客。因攀字与潘字的官话谐音,故此既寓意“长春洞里攀高寿”,又点出了店属谁家,同时又祝愿潘家经营的长春洞药铺长盛不衰。潘高寿牌子由此面世,传遍寻常百姓家。

        长春洞是前店后场式的药铺,前店卖药,后场制丸,主要生产蜡丸。潘郁生接手经营后,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潘郁生意识到再独沽一味蜡丸业难以持久经营,于是决意另辟蹊径,着手创制新药,复兴祖业。潘郁生看到南方气候炎热多雨,且多乍暖乍寒天气,人们易患伤风咳嗽,当时市面销售的枇杷露多是独味单方,治咳疗效不显著,于是他将具有润肺镇咳作用的川贝母和有祛痰作用的桔梗与枇杷叶一起熬炼。为消除病人怕吃苦药的心理,还在药液中加上香料和糖浆,将汤剂改为糖浆剂。新药制成后,定名为“潘高寿川贝枇杷露”。

        潘郁生为扩大宣传,以父亲潘百世的真像和自己的画像为商标,并特意在自己的像旁注明潘四叔创制(潘郁生又名潘四叔),印成精致的包装盒,使人容易辨认。潘还通过报章广做宣传,并到处张贴广告,以引起社会人士注意,使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声名鹊起,几年间便成为家喻户晓的治咳药,并行销省港澳以及台湾等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