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对文革期间中草药运动的反思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3-31 14:36:31
  • 核心提示:1探讨中药草的定义与特征 文革期间中草药运动过去了40来年,成就是非常大的。当年人们对中草药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现在回过头来有必要探讨一下中药草的定义与特征,从理性上加

    1探讨中药草的定义与特征  文革期间中草药运动过去了40来年,成就是非常大的。当年人们对中草药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现在回过头来有必要探讨一下中药草的定义与特征,从理性上加以认识。


    中草药原本指的是草药,经典著作《本草》指的就是草药,以后分成了中药和草药,草药在前,中药在后,草药属于民药,正如百姓自称草民,中药属于官药,正如政府又称官家。


    中药概念的理解应从概念的内涵、外延两个方面来入手。中药一词虽不是古已有之,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应是源远流长的,其内涵所指也是非常明确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由于这些药物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的,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中药。这便是高等医药教材《中药学》给中药下的定义。中药概念内涵的理解的关键在于:

    ①中药是(具有防病、治病、保健作用的)药物(的一种)

    ②应用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中药概念的外延(对象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一般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三部分。对中药概念外延的理解的关键在于:

    ①由于中药材的产地大都来自中国,也就是说中药主要产自我国,但产自外国的不一定不是中药(如西洋参)。

    ②其来源大都是天然的;也就是说中药大都是天然药,非天然的不一定不是中药(如冰片,现已有人工合成的龙脑供用;中药砒石,在我国古代就是用人工方法而获得的,即用雄黄(硫化砷)经炼制(氧化)而得的三氧化二砷)。

    ③中药饮片又有传统饮片和新型饮片之分;中成药又有传统成药和现代成药(如针剂),可见中药包含在传统药(民族药)之内,但现代中药不一定不是中药。所以中药从范围上讲包含部分天然药(一般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矿物的药物)、传统药(民族药)、现代药。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④有时狭义的中药概念与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相一致,主要指的是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草药”:一般是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草药与中药区别在于如下几点:

    ①从使用者的角度说:中药是中医(官方)使用的药物,草药是草医(民间)使用的药物;

    ②从经营的角度讲:草药与中药材有相同之处,均可在市场上销售。

    ③从应用的角度讲:草药与中药饮片也有相似之处,如常配伍煎汤,但两者的根本区别是,草药不炮制,多生用,并不能在药店销售;而中药饮片则是中药材炮制的结果,有生、熟之别,只能在药店(或医院药房)销售。

    ④草药可进一步升格为中药,个别中药也可当草药来用。

    ⑤中药还包括成药。 由此可见,在某些大型医院的中药饮片调剂室处,挂(或写)着“草药房”的指示牌,是不严谨的。
    中药的基本特征:单凭药物本身,是不能明确区别中药和西药的。即便是同一药物,临床应用的理论决定其使用方法,范围,规律。中医、西医各有不同。或者说,临床使用所遵循的理论决定其是否为中药。因此不论药物的种类,来源、凡是按照中医理论用于防病治病的就是中药,中医药理论赋予了中药的基本特征。


    炮制是中药的特征之一:炮制是中药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也就是说,没有炮制中药材就变不成中药饮片。可见,炮制是中药区别与西药的又一个特征。


    讲究“道地性” :经过多年的研究, 人们早已认识到中药的药效不是来源于单一的活性成分,而是来源于中药中多组分的协同作用。任何单一的化学成分都难以表示中药的真伪及优劣。在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大,自然地理状况、生态环境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因而使得天然中药材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中药讲究产地,也就是说“道地性”是中药特有的性质之一。古代医药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知道即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药材的产量及质量优劣也不一样,并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中药的应用与治疗学的特点:中药复方(或称中药方剂)是中药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药的应用上特点;中药治疗学上的特点是缓效、持续和调节性作用。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防治疾病的药物,复方是按中医理论和组方规则制成的方剂,是中药用药的主要形式,与在西医防治疾病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西药和西药复方处方有着不同的药学和治疗学原理。中药复方的“方理”,是阐释方剂的关键,它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而对药物的合理选择和取舍,体现了性味归经、君臣佐使等配伍原则。中医学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强调脏腑、气血、阴阳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动态变化。中药复方在配伍上的灵活变化会引起药物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临床疗效,这也说明复方研究不能脱离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从相对简单的单味中药到由二味药组成的最简单的复方,不仅是药物的叠加,而且出现了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由多味中药组成的较大的中药复方,构成了一个充满了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复方之“复”,既说明药味数量增多,也表明药物间的配伍关系更为复杂。人体本身也存在着一个由诸生理、病理因子构成的复杂的对外开放的系统。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如果说自然界乃至宇宙是一个巨系统,那么由植、动物药为主组成的复方,与人体有机体之间,不可能真正割裂开来,这也使中药复方对阴阳失调的有机体进行调整成为可能。由于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数量多而含量低,在治疗学上的特点是缓效、持续和调节性作用[2]。


    中药药理学的特点:众所周知,由于受中药(复方)配伍的多样性、煎制中化学反应的不确定性和受胃肠吸收入血随机性的影响,使中药复方有效成分构成复杂,对药理学研究显得异常困难。但是中药作用机制和途径表现为多向性、多层面、多靶点的药理学特点,即霰弹理论,已被大家所公认。


    讨论中草药的定义与特征,有利于对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认识,有利于中药研究过程中方向性问题的解决。
     

    2中草药的贡献   文革期间,全民动员式的采药运动,不但是医生在防病治病中多了一件利器,也使得普通群众获得了不少医药知识,知道了草药能治什么毛病。马齿苋,以前总以为是喂猪的,通过中草药运动,老百姓知道了可以用它治疗泻肚子。草药,不认识的时候是棵草,认识了是个宝。中草药是国宝,为我国宝贵的文化经济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中草药是我国的优势产品,以其独特的疗效,已日益为世界所重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近几年来,国外也掀起了“中草药热”,出口量日益增多,对我国外贸出口创汇和国家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3中草药的科学性  由于人们日常经验的积累,从而产生并发展了由经验所获得的医疗技术与药物。早期的原始医学虽然内容贫困略具雏形对各种现象和不同药物作用的认识上,常不可避免地发生错误,但基本上还是根据纯朴的唯物世界观根据对自然界本来面目了解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分,这种幼稚的非实在理解的,而实际上属于正确的世界观。前苏联的彼得罗夫在他所著的医学史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25)中写道:溯源于最最古时代的不少治疗方法,是以不同形式还存留于所谓民间医学之中……许多古老的药物和疗法,在几世纪合几千年之间一代代的流传下来,其中也有许多疗法和药物,虽经过某些改变,而被遗传到现代,甚至到今天。”
     
    中国神话传说中有神农尝百草,西方的荷马史诗也有类似记载。中草药传承到今天,是一代代人的劳动、智慧、经验的结结果,是医疗的物质基础的,药农的衣食来源。中草药是生长在大地上的植物,是客观尊存在,它是一座高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一片片的中草药学论文,可以看作是游人站在不同角度观看美景的感言,拍下的照片。中草药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中草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云:“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草药沐雨栉风,在历史的长河里,载歌载舞走来,在新的时代,焕发出焕发出勃勃生机,继续造福中华,并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4保护秦岭中草药   陕西列入珍稀、濒危中药的植物药有22种,包括了部分草药;9种动物药全部为传统中药。其中梅花鹿(仅有人工养殖)、虎和云豹属濒危I级药用动物。属于濒危2级的药用植物有荷包牡丹、漏斗泡囊草等,药用动物有林麝等。矮牡丹、羽叶丁香被列为濒危III级药用植物。此外,还有渐危和稀有种的中药资源。属于渐危种类的中药有,狭叶瓶尔小草、厚朴、凹叶厚朴、模英黄芪、紫斑牡丹、秦岭冷杉、红豆树、延龄草、天麻、马蹄香、太白乌头等。而银杏、杜仲、中国林蛙、中华大蟾蜍、黑熊、马鹿、连香树、鹅掌楸、木通马兜铃、白龙菖蒲、桃儿七、秦岭党参等中药资源则被列为稀有中药种类。这些珍稀濒危中药资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较高的药用价值,有些种类在民间具有独特疗效,是极有发展前途的中草药资源,它们的研究和利用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类“回归自然”呼声的高涨,我国的医疗保健用药需求日益扩大,使得对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珍稀中药品种存在着自然分布少、生境特殊、再生能力差、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等特点;加之多年来对中药资源的过度采挖,致使秦巴山区的珍稀药材品种濒临灭绝,“道地药材”的蕴藏量逐年减少,使得中药资源的供求市场失衡。


      珍稀、濒危的中药资源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长期演化的自然过程中,纷繁复杂的中药品种形成了无数类型和各样的遗传性状,这些性状保存在整个生物界的物种之中,形成了天然的基因库,一方面丰富了生物界的物种资源,同时也为人类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生存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药用动植物资源的数量与日俱增。掠夺式的采挖和获猎,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小,森林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极度恶化,使得许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据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的统计,现存物种正以每天100种的速度消失,预期在今后的20-30年中,将有1/4的物种濒临灭绝。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自身弱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纷繁复杂的各类生物得以生存并世代繁衍的基础。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些野生的药用动植物,不能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正常的生殖、生长,或者因受到其它物种和生存环境的影响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使其成为受威胁的物种,或者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加强对保护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工作,采取综合对策目前已经出台了有关动植物保护的国际公约或协议,世界各国也有相关的行之有效的法令,为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作出了贡献。自1984年至今[9],国务院已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并且公布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第一批)》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等保护品种名录。随后一些省、市(自治区)也制定了相关的法令、法规。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的力度,是强制人们必须遵守保护自然,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直接和有效的途径。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并颁布保护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相关法令,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可使有效的资源处于法律保护之下,并受到专门机构的管理。物种的保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保护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行政管理体系的配套、技术和经济措施的协调等,才能实现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从而使得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者受到奖励、破坏者受到制裁,同时使得使用者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建立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针对不同动植物资源的生物学习性,在不同的生物地理范围内,选择适宜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并按照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要求进行有效管理,因地制宜,加强就地保护,这是对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最重要的保护措施。保护种类的确定要科学、数量化。保护区的范围应科学划定,并根据各地实际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迁地保护就是对一些严重受人类干扰的濒危植物,迁往人工条件下进行保存。当然,此种保护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植物资源的再引种,亦即植物迁地保护的最终归宿。在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的同时,应重点进行濒危灭绝珍惜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充分利用当地的动植物园划出专门地块,进行濒危物种的人工引种驯化,建立专门的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中心,将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有效保护和保存珍贵的种质资源。陕西省目前已相继在太白、汉中、安康等地分别建立了药用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区。研究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建立物种保存技术:全面调查秦巴山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生存状况,收集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种质,保护种内变异,系统研究种质特性评价体系、异地保存和离体长期保存技术,建立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种质的基因库,尽可能多地对珍稀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保护。开展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良种繁育奠定基础。合理利用才是对濒危中药资源的有效保护。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数量有限,绝对禁止不是解决办法,因此进行野生变家栽和引种驯化技术的研究,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对野生资源的压力。在人工栽培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可以对濒危物种进行迁地保护和物种复壮。


    加速中药材生产的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进传统药材生产技术,提高中药材的品质与产量,特别是那些有重大经济效益及中国特产的濒危中药材,应在其物种优异种群的原产地采用实验环境培养和先进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分离、鉴定及合成等进行繁育,实现珍稀、濒危中药材的可控繁育。 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对天然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然而,我们有许多天然药物资源已经或正在灭绝,如何做到永续利用已经是一个现实问题。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保证药源的可持续供应,保护中药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开展部分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殖和引种驯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建立家种、家养基地。对于部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针对其种群数量少,特别是一些珍稀物种,应采取各种繁殖技术,包括种子繁殖、无性繁殖、组织培养等手段,迅速使种群的数量扩大。对于珍稀、濒危的动物资源要加强引种驯化工作,进行繁殖试验,提高增值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濒危种类进行快速繁殖,控制采猎,处理好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家种和家养基地,扩大药源,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