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中医文化 > 正文
  • “河图”“洛书”与《内经》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2-26 11:19:28
  • 核心提示: ●“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其用“数”表达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以及由此发生的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

    89211424915220070.jpg

    69351424915220117.jpg

    86811424915220148.jpg

    42471424915220367.jpg

    9911424915220414.jpg

       ●“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其用“数”表达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以及由此发生的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变化,表达了木、火、土、金、水五季气候周而复始的运行状态。

        ●“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表达对天文、历法,乃至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把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生的根。这也是为何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名训,以及孔子发出“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慨叹的理由。

        虽然有《易经》为群经之首的说法,但什么是诸经之根呢?若据“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传·系辞上》)的论述,“河图”“洛书”应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之源。

        “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其中所应用的阴阳符号是黑圈和白圈。太阳光不能照耀的用黑圈“●”表示,太阳光能直接照耀的用白圈“○”表示。这是现今已知最早的阴阳符号。黑白圈数目的多少则表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太阳照射时间的长短、所给予万物的热量的多少;黑白圈排列的次第则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太阳回归年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白昼、黑夜时间的长短、气候的寒热变化等次序和周而复始的节律,而这些知识属于天文历法范畴。此处具有数理所表达的时间、空间、序列,以及存在于不同时间、空间、序列之中的万事万物变化规律及其状态之内涵。其以子午(南北)卯酉(东西)为纵横坐标,用“数”表达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以及由此发生的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变化,表达了木、火、土、金、水五季气候周而复始的运行状态。

        因此说,“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天文、历法,乃至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把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生的根。这也是为何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传·系辞上》)的名训,以及孔子能发出“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论语·子罕》)慨叹的理由。这些知识也是《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基础,在原文中随处可见,因而学习其中的原文之时,务必要对此类有所认知,否则就难以知其所以然。

        洛书与《内经》

        (一)“洛书”结构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是在有了文字以后对“洛书”数模结构的表达。

        (二)“洛书”之理

        “洛书”的数字结构,是在太阳为天文背景下建立的以时间、空间、序列、节律为基本要素的科学模型,是史前哲人以图的方式所构建的古老十月太阳历。

        这个模型自其建立之后,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着《内经》理论的建构。

        ⒈表达一年不同季节的阴阳消长规律

        就“时间”概念而言,五个“奇数”分布在春、夏、秋、冬以及长夏五季,四个“偶数”分布在“四维”。

        “奇数”为阳,自冬→春→夏→长夏→秋,其运行过程是1→3→9→5→7,用“奇数”数值的大小客观地表达了一年之中,自然界的阳(热)气由渐盛(1→3→9)到渐衰(9→5→7)的消长过程。四个“偶数”为阴,其布阵表达了一年阴(寒)气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由盛而衰(8→4→2),再由衰而渐盛(2→6→8)的消长过程。上半年阳长阴消,故为“阳”;下半年阴长阳消,故为“阴”。所以,在十月太阳历中,将属阳的上半年之起点“冬至”称为“阳旦”,将属阴的下半年之起点“夏至”称为“阴旦”。这既是阴阳消长理论发生的天文历法背景,也是《辅行诀》中“阳旦汤”“阴旦汤”命名依据。《金匮要略》所载“阳旦汤”之名也如是。

        ⒉表达五季五方气候的运行规律(即“五行”)

        “奇数”为阳,自冬→春→夏→长夏→秋,其运行过程是1→3→9→5→7,就用“奇数”数值的大小客观地表达了一年五季(冬→春→夏→长夏→秋)阳热之气的多少、气温的高低,乃至在此作用下万物生→长→化→收→藏的周期变化规律。按五运六气理论而言,每个季节各有73.05天,而十月太阳历法则为每季72天。

        就“空间”概念而言,五个“奇数”分布在东、南、中、西、北五方,四个“偶数”分布在“四维”。同样用“奇数”数值的大小客观地表达了不同地域阳热之气的多少和气温的高低,以及在此影响下不同地域环境之中万物的生长变化。

        ⒊表达五行相生规律

        五行本意是指五季气候,以及在此作用下万物周而复始的运行变化规律。就时间“序列”而言,五季气候依次循环,如环无端,往复不已。

        这一次序科学地反映了春季万物复苏,如“木”之萌发;炎夏万物盛长,枝繁叶茂,此时为全年气温最高,犹如“火”之温热;长夏气温高湿度大,植物开花结实,孕育新的生命,犹如“土生万物”;金秋送爽,万物成熟收获,生机收敛,植物的枝叶枯黄凋谢;严冬气候寒冷,阳热之气如同自然的“水”一样涵藏于地下,万物的生机伏匿敛藏。

        ⒋表达万物生长化收藏的节律

        在太阳回归年的天文背景下,春(3,木)→夏(9,火)→长夏(5,土)→秋(7,金)→冬(1,水)五季的温(3,木)→热(9,火)→湿(5,土)→燥(7,金)→寒(1,水)气候周而复始的运行不息,万物也因之而有生(3,木)→长(9,火)→化(5,土)→收(7,金)→藏(1,水)的变化状态和过程,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莫不遵循于此。

        “五行”之“行”,是指季节气候年复一年地运行不息。在太阳背景下的五季气候运行不息,万物也随之发生相应地变化,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莫不遵循于此。这就是五行及其五行相生之序发生的天文学背景。也是“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之论(《素问·天元纪大论》)的天文历法背景。

        ⒌“洛书”背景下的十月太阳历

        史前人类是用“洛书”表达十月太阳历的。这一历法的资料在汉族文化的古文献之中有零星记载,也能在《内经》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中觅其踪迹。十月太阳历的内容完整的保存在彝族的经典《土鲁窦吉》之中已述。

        (三)《内经》对“洛书”数理应用举例

        ⒈“始于一,终于九”

        《灵枢·九针十二原》“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

        为何“始于一,终于九”是针道的“纲纪”?

        “始于一,终于九”语就是指“洛书”之数所表达的天文历法、阴阳五行之理。

        “洛书”以太阳为坐标,以阴阳符号之数理,表达了自然界四时的阴阳消长,五季气候变化的运行规律(即“五行”)。无论是四时阴阳消长还是五季气候运行,都是临床医生在灸刺治病或者处方用药所应遵循的依据。《内经》中随处可见依据季节气候变化来论证灸刺选穴、进刺深浅,以及刺灸乃至处方用药之宜忌之内容。这就是为何要以“始于一,终于九”作为临证治病的“纲纪”的理由。

        ⒉创立北斗历,论证八风致病

        在《灵枢·九宫八风》中运用“洛书”之理,构建生命科学中的“九宫”理论,并以此为据,创立了独特的北斗历。以此为据,论证“八风”发病原理。

        北斗历为《内经》所独创。这一历法是以北斗星的斗纲(第1、5、7星)所指时空方位来调整太阳回归年时间的历法。此历法一年为366天,是太阳历的闰年。

        《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

        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冬至 一 叶蛰 北方 坎)

        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立春 八 天留 东北方 艮)

        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春分 三 仓门 东方 震)

        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立夏 四 阴洛 东南方 巽)

        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夏至 九 上天 南方 离)

        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立秋 二 玄委 西南方 坤)

        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秋分 七 仓果 西方 兑)

        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立冬 六 新洛 西北方 乾)

        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招摇 五 中央)”

        “太一”有不同的内涵,但此处是指北斗星。《鹖冠子·环流》之“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与此原文精神一致。本节以斗柄旋转指向为依据,确定了一岁四时八节的时空方位、时间运行的序列和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并以此论证和判断不同时空区位可能发生的贼风虚邪,邪气致病力的强弱和可能所伤害的内脏等。

        此外,前次所述的“七损八益”“天干纪月”等内容,皆是“洛书”在《内经》中的具体运用。

        河图与《内经》

        (一)“河图”结构

        (二)“河图”布阵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为土。

        (三)“河图”之理

        ⒈天地之数

        所谓“天地之数”,是指“河图”的10个数,是可以演绎天地万物的数。1、3、5、7、9为阳,为天数。2、4、6、8、10为阴,为地数。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数之和为55。故《易传·系辞上》有“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之说,认为演绎天地万物的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成。

        ⒉ 十进位制法则

        “河图”有1,2,3,4,5,6,7,8,9,10 (即0)是所有数的基数,自此就有了十进位制的运算规则。《内经》就运用这一法则构建其相关理论的。如“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灵枢·阴阳系日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灵枢·天年》关于人类年龄10岁为一年龄段的论述,都是十进位制法则在生命科学理论构建中的应用。

        ⒊ 五行之数

        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即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五”)。五行生数中的阳数一、三、五之和为九,“洛书”数之终亦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又称“老阳之数”,即最大的阳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又称“老阴之数”。老阴、老阳之数的和为15 (9+6),故化为“河图”数模纵横排列皆为15。

        《内经》在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时常常对“五行之数”加以应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关于男女生长过程年龄段的划分即是其例。原文在“五十有五”的基础之上,依据“阳主进(相加),阴主退(相减)”原则,而有55+9=64 (八八六十四)(男),55-6=49 (七七四十九)(女)。这就是男女年龄段划分的“河图”数理之背景。

        ⒋ 五行生成数

        所谓“五行生成数”,就是将“河图”结构中的阴阳符号黑白圈的数目用数表达。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五行可以对万物进行属性归类。所以“五行生成之数”也就是万物生成数,故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当成之时方能成。此即“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之意,回答了五行生成数发生的由来。

        确立五行生成数的意义在于:一是反映了太阳回归年背景下的有不同起止时间节点的半年节律;二是客观地反映不同物种有不同时间节点的萌生到成熟的半年周期,如郁金香、秋水仙等都是冬至前后萌芽,到夏至前后就进入到其休眠期等,即是其例。

        《素问·金匮真言论》之东方,木,肝,“其数八”; 南方,火,心,“其数七”;西方,金,肺,“其数九”;北方,水,肾,“其数六”;中央,土,脾,“其数五”。以及“运气九篇”也多次涉及。这些原文中的“数”,都是“河图”结构之数所奠定的五行生成之数。这些数表达了相应的空间方位、时间阶段,以及与这些时空区位的阴阳消长状态和与此有关事物的五行属性。

        ⒌ 大衍之数

        所谓“大衍之数”,言其可以演绎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数。其来历有几种说法:

        ①大衍之数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数10;50=5(五行之数)×10(河图之数)

        ②天地之数55,减去小衍之数5(五行有“五”,土生万物,土的生数为“五”,故称其为小衍之数)得大衍之数50。50=(1+2……9+10)(河图之数和)-5(五行之数)

        ③“河图之数”与“洛书之数”之和除以二,之所以要除以二,是因为两者都用实心圆(黑点)和空心圆(白点)表示,二者的黑点和白点都是50的缘故。50=[55(河图之数和)+45(洛书之数和)]-2

        “五十”在《内经》中多处应用。如“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灵枢·营卫生会》)即是其例。表述卫气(属阳)循行规律“二十五”之数,则是“河图”或“洛书”的阳数(1、3、5、7、9)之和。《灵枢·五十营》篇中之“数”,其依据多宗于此。

        ⒍ 天干交合之数

        “河图之数”,乃十天干之数发生的背景。所谓交合之数,即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

        正是万物生成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

        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

        虽然运气理论中的“十干化运”的五行属性与此有区别,但是此处“交合之数”的组合方法对其是有借鉴意义的。

        ⒎ 顺时运行之理

        “河图”和“洛书”的布阵结构均体现了天地运行的“顺时(即“左旋”)之理。当人们面南而立,所看到天体的运转方向是自左(东)向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五行相生顺时针(“左升”)运行。中心不动,一、三、五、七、九,为阳数顺时运行;二、四、六、八、十,为阴数顺时运行。皆为顺时针旋转(“左旋”),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仰视银河系各星的运行皆“左旋”。故有“生气上转左旋”之说。顺天而行是左旋,所以说顺生逆死,左旋主生。“左升”(“左旋”)也是自然规律,不是人为的规定,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这一顺时运行之理也表达了五行顺相生之理。“河图”定五行先天之位,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间土。五行左旋而生,中土自旋。“河图”五行相生,乃万物相生之理。土为德为中,故五行以土为主。这一五行相生之序也反映了自然界万物(尤其是生物)的生存法则。

        人应自然,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也遵循于此。在上者必降,降者右旋;在下者必升,升者左旋。肺为五脏六腑之盖,肺气以降为主,主宰全身气机之降;肝位于下焦,故主一身气机之升。升者必从右,降者必从左。《内经》“运气九篇”所载五运六气理论中的五步气运的运行,六步之气中在下的在泉之气和在上的司天之气运行,以及人体气机的运行过程,无不遵循这一规律。“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刺禁论》)之论,也是在这一理念之下形成的。可见,“河图”“洛书”表达的天地顺时运行之理,是这些理论的文化源头。

        ⒏ 阴阳消长之理

        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若将“河图”方形改画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

        此时水为太阴(应北方、冬季),火为太阳(应南方、夏季),木为少阳(应东方、春季),金为少阴(应西方、秋季),乃太极四象也。

        这也是为何有“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灵枢·阴阳系日月》),以及为何认为《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肺“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与肾“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的“太阴”“少阴”文字互倒的理由所在。运用这一“河图之数与太极图”形所表达的义理去学习《素问·阴阳离合论》中的“开合枢”理论就容易多了。

        《内经》应用了“河图”“洛书”(简称“图”“书”)之数理,以及与此相关的十月太阳历、十二月太阳历等知识来建构其生命科学理论的。因此,认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必然成为解读相关原文的重要途径。如果不懂得诸如“洛书”“河图”和天文历法知识,是难以对相关原文的内涵有确切理解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