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追忆大师 > 正文
  • 纪念中医大家张吉教授诞辰90周年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5-22 17:00:31
  • 核心提示:张吉(1929—2011),著名中医药学家、针灸学家、中医教育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1月,我们的父

    20190522165630.jpg

    张吉(1929—2011),著名中医药学家、针灸学家、中医教育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1月,我们的父亲张吉教授与世长辞,留给我们无尽的心痛与思念。2019年5月22日,是张吉教授诞辰90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缅怀这位对我们而言亦父亦师的中医大家。

    先西后中的习医路

    张吉1929年5月22日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锦县一个偏远而贫穷的渔村。他天资聪慧,刻苦好学,早年间在村里的私塾读书,十二三岁时又踏上艰苦的外出求学之路。1948年,解放前夕,张吉中学毕业后,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现承德医学院)系统学习西医。1951年毕业后,正值抗美援朝时期,怀着为“最可爱的人”服务的满腔热忱,张吉来到热河省(旧行政区划省份,位于现河北、辽宁、内蒙古交界地带)荣誉军人疗养院工作。疗养院的条件极其简陋,收治了大量在朝鲜战场上负伤的荣誉军人,日常有上百名的危重伤病员。而年仅22岁的他是这里唯一的医生,当时他血气方刚,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坚定的信念,不分昼夜地工作,可谓不遗余力。在这个岗位上,他不辞辛苦,默默无闻地工作了5个年头。1955年,因为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和显著成绩,张吉被热河省卫生厅评为卫生模范。

    1956年,张吉作为调干生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此和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北中医就读的6年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并作为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有幸得到任应秋、秦伯未等中医大家的亲自指点,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1962年,张吉作为北中医首届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和妻子聂惠民一起被分配到刚刚建院的黑龙江中医学院(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分别到内经教研室和伤寒教研室任教,并于1978年底奉调回到北京中医学院。他们在哈尔滨度过了16年光阴,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从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成长为饱经历练、年富力强的栋梁之才。

    倾力教书育人

    1982年,北中医拟筹建针灸推拿系,张吉受命主要负责筹建工作。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中医,张吉以百倍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万事开头难,无论是教师队伍、课程设置、经费、设施设备等,都要从头开始。张吉又拿出他拼命三郎的精神,身先士卒,冲在一线,带领筹备团队共同努力,实现了针推系当年建系、当年招生的目标。

    1983年,杨甲三任针灸推拿系主任,张吉担任系总支书记和系副主任,全面负责系教学和各项工作。1985年至1989年,张吉担任针灸推拿系主任,主持全系的工作,直到离休。这几年正是针推系迅速发展时期,从招生到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临床基地建设,以及开展国际交流等,每一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一切无不浸透着张吉的辛勤付出。

    可以说,在北京中医学院针推系的始建和早期发展阶段,张吉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所做的这一切为针推系后来的腾飞与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吉一生教书育人,授业解惑。他从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他爱生如爱子,悉心培养,倾囊相授,共培养了2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如今,他的学生中很多人已经成为中医界的顶尖人才。

    张吉对于后辈年轻教师也非常关心和爱护。1982年针推系建系初期,系里新来了几位刚刚从外地分配来京工作的年轻教师,春节期间无法回家,张吉把他们请到家里一起度过了他们在北京的第一个春节。

    德艺双馨 治病救人

    张吉医德高尚,对患者心存大爱,直到80岁高龄还一直坚持出门诊。因为疗效好,他的门诊量很大,经常忙到中午不能按时吃午饭,十分辛苦。但他坚持多年不涨挂号费,对一些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他会无偿为其治病。

    张吉医术高超,凭着深厚的中西医功底和针药并用的独特优势,从医60载,疗顽疾,起沉疴,使无数患者恢复健康,重享生活的乐趣。

    曾有一位进行性肌肉萎缩的患者,辗转于多家著名的西医医院,治疗未效。当这位患者从兰州慕名到北京求治时,全身肌肉萎缩严重,甚至脸部肌肉也出现萎缩,导致喝水外流。患者不但肉体上饱受病痛的折磨,精神上更是痛苦绝望。面对非常棘手的病情,张吉制定了针药并用的治疗方案。连续治疗4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四肢及躯干肌肉逐渐饱满,力量增强,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体重增加,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患者回乡前与张吉道别时,由衷表达了对他的万分感激。而这位患者只是被张吉治好的成百上千患者中的一个。

    勤勉治学 薪火相传

    张吉治学严谨,一生著书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他的著作《〈内经〉病证辨析》,出版于1988年,是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的一部临床病因病证学理论专著,针对《黄帝内经》中述及的180种病证进行了原文解读、选注,并结合临床的应用进行解析和拓展,对于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先后主编了《针灸学》(二版)、《针灸医籍选》《针灸医经选》《各家针灸医籍》(针灸学专业)等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统编教材,堪称精品。

    他主编的《针灸镇痛机制》一书,内容详实,从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角度,系统地研究针灸镇痛的机制和临床应用。书中汇集了针灸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临证经验及20年来针灸镇痛的高水平研究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对针灸后学者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他的著作《经脉病候辨证与针灸治疗》,开辟了经脉病候辨证及针灸治疗的临床指导和应用之先河,创新意义明确,首次系统论述经脉病候体系和相应的针灸治疗的新途径,是关于经脉病候及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学专著。

    张吉深谙《黄帝内经》,精研《灵枢》针法,用他独特的视角呈现其精妙之处,他著书立说,呼吁世人不要丢掉了“针刺之神”。

    张吉的一生蕴藏着顽强的精神和卓越的毅力,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他的很多著作和论文是在业余时间里完成的。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晚饭后都会去办公室读书、写书,直到临睡前才回家,几乎雷打不动。正是靠着这种水滴石穿、日积月累的扎实和勤奋,使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张吉辨治疑难病经验集》成书于病榻之上。

    2011年1月,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张吉教授匆匆地走了。他一生中到底写过多少书稿,使多少患者重获健康,培养了多少中医人才,无法精确统计。他给世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不仅仅是诸多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更值得我们去追思和学习的是他严谨治学、自强不息的精神。

    张吉教授一生为中医药事业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堪称中医药事业的一代名师巨匠。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