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古代中国与日本、高丽医学交流盛况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5-18 17:47:38
  • 核心提示:追溯至古代,世界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地区,诊疗医学的创建与传承是人所共知的。中医药学堪称是国际传统医学的“领头羊”,这主要体现于历史的悠久、编著的


    追溯至古代,世界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地区,诊疗医学的创建与传承是人所共知的。中医药学堪称是国际传统医学的“领头羊”,这主要体现于历史的悠久、编著的丰富和当前在医药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中医药学深受医界瞩目,也是流传较广的医学科学。笔者认为,今后在提高国际医学的诊疗水平方面,中医药学也可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回顾中医学的发展史,《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早期经典医著以及历代医学名著,对日本、韩国(古高丽国的一部分)等邻国的学术、临床影响很大。

    在古代,中、日、韩等国在医学方面是互为影响、积极交流的。中医学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古高丽国(包括今韩国、朝鲜)则称之为“东医学”。彼此之间的学术经验交流,则以医著、文献最为醒目。故笔者着重试谈中、日、韩在古代传统医著文献方面的交流及其代表性名著。

    中国与日本传统医学交流

    古代中、日医学早在中国汉、唐时期即有颇多交流。特别是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在天宝元年(742年)应日本高僧荣睿、普照的邀请东渡,前后航行六次,到天宝十二年(753年)正式到达鹿儿岛,经太宰府、大阪等地,于次年抵达奈良,被迎入东大寺,当时鉴真大师曾为日本光明太后诊病,治其宿疾而愈。鉴真大师还从中国携带唐以前多种医药典籍相赠日本。这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日医学交流,促进了日本汉方医学的传承、发展。唐代以后,中日之间医学交流益趋频繁。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日本的汉方医学著作的问世以及对中国医圣张仲景著作的弘扬、注释与研究,堪称是取得了重大建树。

    人所共知,日、韩等国均有我国早期医典和名著的较多刻本、抄本传世,日本尤多。笔者所看到的除《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圣济总录》《和济局方》《三因方》等多种早期的日刻本外,还曾在《中国中医总目提要》(薛清禄主编)中看到日本众多的方书,如《金兰方》《医心方》《神遗方》《济民略方》《古今方汇》《医方提要》《医方聚要》《医方摘要》《类聚方》《大同类聚方》《观聚方要补》《类聚方集成》《众方规矩》等多种。凡此,反映了中日两国方书交流的历史盛貌。

    日本汉方方书中,影响最大的当是《医心方》。这是日本10世纪永观二年(984年)丹波康赖在广泛采摭中国晋、唐方书和医籍约150余种的基础上,将临床各科的选方以及其他多学科(包括学术理论、本草、明堂、孔穴、养生、服石、气功、导引、美容、食疗、解毒等多方面内容)予以分类编纂而成。全书共30卷,书中还引述了高丽国的有关医籍内容。这部大型编著使我们了解到在1000多年前,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原貌和研究成果,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早期中、日、韩等国的医学交流状况。值得重视的是,丹波康赖在书中引述的我国晋、唐文献,其中已有多种佚失不传,端赖《医心方》得以传承其中的部分精粹阐论。

    我国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学术经验,受到日本医家的高度重视。历史上有关日本历代医学家所撰张仲景《伤寒论》等研究性论著或注本堪称多不胜数。其中18~19世纪的论著尤多,其中的《伤寒论集成》《伤寒论纲要》《伤寒之研究》《伤寒论辑义》《伤寒论述义》《伤寒广要》《伤寒脉证式》等书,均被辑入我国近现代医家陈存仁所辑编的《皇汉医学丛书》中,这套丛编在我国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我国近代医学大家恽铁樵在其编刊的《伤寒论讲义》(属《铁樵函授讲义》之一)中,参阅了多种日本汉方医学家的伤寒著作,并汲取了其中的部分学术精髓。体现了汉方医学对中国的学术影响和两国之间医学交流的学术脉络。

    古代日本的汉方医学家对《金匮要略》亦有诸多研究。如丹波元简的《金匮要略辑义》和其子丹波元坚的《金匮要略述义》,还有谷其章的《金匮要略约说》等书,在我国也有较为深广的影响。至于其他各科有关医籍的学术交流,亦对两国防治疾患有所贡献。

    中国与古高丽国医学交流

    关于中国和古高丽国之间传统医学的交流亦有悠久的历史。高丽国将中国、日本的传统医学和本国的传统医学概称为“东医学”。该国有关东医学的论著,虽不如中、日两国丰富,但在精粹内涵和切于临床实用方面多所致意。如早期的名著以大型方书《医方类聚》最具有代表性。该书由金礼蒙等编撰,成书于李朝世宗二十七年(1445年),该书突出将高丽中期的医学名著《御医撮要》等书予以编辑、整理,并广泛参阅中国历代医学名著150余种予以分类编纂而成。该书原为365卷,其后逐步佚失,已难窥全书原貌,现存有日本国江户学训堂本。日刊本原为266卷,现存262卷,内容包含甚广,又以治疗方剂昭显于世,该书选方竟达5万余首之多。其中有中国明代以前多种已佚方书的选方,靠《医方类聚》得以传世。这套大型方书著作,虽不够完整,但中、日、韩等国均有多种刊本传世。

    人所共知的东医学名著《东医宝鉴》,由许浚等撰于1611年。该书参阅中国明代以前相关医籍80余种,取其学术菁华予以分类辑编,包括基础理论、各科病证的方药治疗、针灸等多方面内容,其编纂在删繁和精选方面下了功夫。须予指出的是,《东医宝鉴》中的文献资料,主要以中国和高丽国的历代医学著作为主,许浚等所辑编的名著,将本国的《医方类聚》《方药集成方》等书的临床方治予以精选传世,为东医的学术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在20世纪后期,曾有《东医宝鉴》新的编刊本问世,如今此书在中、日、韩等国都有传世、交流的刊本。

    关于古高丽国东医学名著,笔者还见到过李济马的《东医寿世保元》、元持常的《东医四象新编》等书,这些名著促进了中、韩等国传统医学的交流。

    今后,通过中、日、韩等国传统医学的古籍整理和文献研究的加强协作,拓展中医学术、临床相互交流的深广度,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国际医学发展水平,也一定能为世界人民的防治医学和保健作出积极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