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丁氏脉学 海外传承广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24 14:35:11
  • 核心提示:脉诊是中医传统四诊方法之一,历代医家专著、专论论述颇多,但脉诊精妙玄奥,难以掌握,需要长期的实践,故对医者而言,即便能背诵《脉经》《濒湖脉学》,也常常是“心中了了,指下难

    脉诊是中医传统四诊方法之一,历代医家专著、专论论述颇多,但脉诊精妙玄奥,难以掌握,需要长期的实践,故对医者而言,即便能背诵《脉经》《濒湖脉学》,也常常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至近代,西学渐进,强大的仪器设备尽显西医诊断之优势,脉诊逐渐被忽视。虽然近几十年来,中医脉诊在现代研究和精准脉法方面均有所创新和发展,但是传统脉法仍然渐受冷落。

    孟河医派对于脉学有深厚研究,丁甘仁说:“脉学为四诊之一,辨之不详,则临证茫然。”又说:“盖闻泰西医用听声筒,审察疾病之器也;中国医重诊脉法,审察疾病之诀也。因念经称望闻问切,神圣功巧,莫近于切脉之道”。笔者为丁氏内科基地一员,深感要深入研究丁氏脉学,发扬光大其学术价值。

    孟河医派脉学源流长

    据文献记载,孟河医派脉法之源远及《脉经》《濒湖脉法》,近可溯及乾嘉时御医王九峰和蒋趾真二人。王九峰与孟河医派著名医家费伯雄、马培之二家渊源深厚,曾赞费伯雄为可造之才。王九峰亦为诊脉高手,据传其年轻时曾为一将军闺中之女诊脉,确诊为“已怀麟三月”,将军怒取胎儿,王九峰也因惊吓而失聪,但从此医名益振。蒋氏生平不详,但其脉学思想可见于费伯雄晋卿脉法及丁甘仁《脉学辑要》。

    费伯雄(1800~1879年)为孟河医派大家,脉学造诣深厚,诊病首察脉,次辨证证,再施诊,其《医学賸义》书中开篇既论“晋卿脉法”,全篇只数千字,简而约,易记诵,但要真正达到费氏说的,的确不是易事。孟河马培之(1820~1903年)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其诊脉三部九候,辨析精详,曾应诏入宫当御医为慈禧诊病,慈禧称赞他“脉理精细”。费、马二人进宫诊病诸多细节,在2016年央视《孟河医派》专题片中曾有绘声绘色的描述。

    孟河后起之秀丁甘仁曾跟其兄丁松溪学习脉法,丁松溪为费伯雄之弟子。丁甘仁参考陈修园、李濒湖和蒋氏脉法,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著有《脉学辑要》专论脉法,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之后,又专门传授。丁氏认为“果能三部九候,指下分明,则病之浅深吉凶,人之穷通寿夭,皆可于二十七脉之中,决断其变化焉,人谓医道通乎天道,非虚语也。”丁氏强调虽然脉诊有很多精妙之处,但“病之名有万,脉之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而即知为何病耶?脉书欺人之语,不可全使。”可见,孟河医派大家对脉学确实是深有研究,尤其是丁甘仁另有专著,很值得后辈研究。

    丁氏脉学海外有重要分支

    笔者有幸参加丁氏内科基地学习多年,对于丁氏脉学亦有关注。虽然也曾读过丁甘仁的《脉学辑要》,但发现书中的理论与《濒湖脉学》相似,读罢仍是无从下手。正当笔者苦于无处可寻之计,一次机缘巧合,见识到了丁氏脉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2014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丁氏内科学术交流大会上,笔者听到了纽约中医学院院长陈业孟介绍在美国的一种丁氏脉诊——飞龙脉法,随后通过邮件与陈院长联系,知悉该脉诊方法属丁氏流传国外的脉诊方法,并且有专门的英文版,并很快将出繁体版。2015年,本人研读该脉法的繁体版书籍《当代中医脉诊精华手册》,并从网络上搜索研究相关文献,后在参加国外微信群后与更多学习此脉法的同行交流学习。2016年4月,笔者参加世界中联的世界脉诊大会,有幸结识该书的编者、译者比尔顿博士和张文淮医师,更加了解了此脉法的来源。据介绍,丁氏家传有古代脉学秘诀,复杂深奥且不易掌握,故不在学院正式课程里进行教授。丁甘仁长孙丁济万(1903~1963年)掌握此脉法,他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院长期间,沈鹤峰(1914~2001年)1932年至1936年就读于该校。沈鹤峰毕业后一直追随丁先生,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两人同赴香港,沈鹤峰更是随侍在侧,深得丁氏流派之真髓。沈鹤峰1971年到美国,因其医术高超,声名鹊起,逐渐成为近代中医针灸在欧美地区传播的一位重要人物。现时许多英美针灸界的大腕均为沈老学生,如美国的里昂·汉默等,他们撰写的这些书籍均为目前美国中医针灸院校中最常用教材之一。

    里昂·汉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精神科医师,20世纪70年代机缘巧合结识沈鹤峰,跟随其27年。汉默医生根据沈老脉学经验并结合其自己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沈-汉默脉诊系统”,经沈老同意后,汉默公开这套脉诊方法,于2001年出版了800多页的(《中医脉诊的现代应用》),2015年3月在中国台湾出版发行汉译本繁体版《当代中医脉诊精华手册》。2016年8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简体版的《当代中医脉诊精华手册》。2016年汉默医生两名学生专程来上海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

    沈-汉默脉诊系统有八大特点

    2年来,笔者通过读书和临床学习,对于“沈-汉默脉诊系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比较而言,其具有下列八大特点:脉位清晰明确:在脉位方面,本脉法共有二十八个脉位,双手寸、关、尺的六个主要脉位,与脏腑相应的二十二个辅助脉位。层次丰富:在层次方面,以传统浮中沉为基础,整体脉可以细分成包括浮、中、沉在内的九个不同层次,每个层次均有清晰定位,例如浮中沉均有统一标准,每个层次均有指导老师传授确定。明确波型:在中医对脉象描述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提出正常脉、 竖立脉、 洪虚脉、 洪实脉、 空心全形溢脉、 压抑脉六种脉的波形,并做了清晰的描述。脉质详细:在脉象的脉质方面,从节奏、速率、稳定性、体积、深度、大小、宽细、形状等方面,详细进行了区分,共约有八十种脉质。手法特殊:我们传统诊脉以静为主,本系统手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滚动手指诊脉的方法,用于诊断一些部分的问题,丰富了诊断内容。脉理清楚,衷中参西:本脉法融合了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还有心理学知识融入其中,所以既可以反映传统中医的“气、血、脏”等功能性的反映,又可诊断部分现代医学疾病和心理状态。探知未来和预后:通过对一些特殊脉位和脉质的诊断,可以对既往一些疾病和心理变化做出回顾,也能对将来一些疾病的身体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凭脉用药:根据一些脉位、脉象,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很多药物和组方均源自丁氏对应方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