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医史溯源 > 正文
  • 沈氏女科学术流派--杏林传薪六百载 悬壶济世重疗效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2-23 18:11:46
  • 核心提示:沈氏女科十九世传人沈绍功(右一)与二十世传人、沈氏女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沈宁(左一)。
    沈氏女科十九世传人沈绍功(右一)与二十世传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韩学杰(左一)。

    20161223181305.jpg
    沈氏女科十九世传人沈绍功(右一)与二十世传人、沈氏女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沈宁(左一)。

    20161223181319.jpg
    沈氏女科十九世传人沈绍功(右一)与二十世传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韩学杰(左一)。

    20161223181338.jpg
    沈氏女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授牌合影。
     
    •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是硬道理。

    •原生态就是辨证论治,辨证要准,论治应活。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舌诊最为客观,可以“一锤定音”,但要简化才能实用。

    •实证应当采用淫、痰、饮、湿、滞、瘀、食、虫8大纲目,尤以淫、痰、瘀、滞4纲为主。

    •内伤虚证活治: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调肾,杞菊地黄汤、知柏地黄汤、二仙汤随证活用。

    •调经分期论治,经前调气,经期调血,平时调肾。

    沈氏女科起源于人杰地灵、名医辈出的江浙一带,初期主要以家族传承为主,随着十九世传人沈绍功教授迁居北京,并打破家族旧规,广收弟子,沈氏女科开始在全国开枝散叶。沈氏行医崇德重效,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同时,在学术上提出了颇多创新观点,通过历代不断完善与发挥,已经拓展为全科中医。随着政府的支持,沈氏女科成为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流派影响力进一步增大。

    沈氏女科历史沿革

    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初洪武年间,传承至今,有二十一代之久,已逾六百余年。一世沈庻崇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信条,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在浙江东阳悬壶业医,善治女科诸疾,且通晓内科,著有《女科抉微》《内科证治》等医籍,成为上海沈氏女科的开山鼻祖。嗣后,上海沈氏女科世代相传,延绵不断。清光绪年间十四世孙字辈率沈氏族支迁居申浦(上海市前身),在西郊大场镇置地筑宅,名曰“春雨山庄”,周边植枸橘爬藤为篱墙,并效仿先哲,治愈一人,不收财礼,只在庄内植杏树一株,以示济世。堂前悬挂金字楹联,上联书“橘井甘泉分来申浦”,下联写“杏林春雨出自山庄”。因疗效显著,患者络绎不绝,几年时间春雨山庄杏树成林,遂有“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之美称。

    后因淞沪会战,“春雨山庄”毁于战火,珍贵医业,传世医籍,皆遭佚失。第十七世传人沈复来(号心九先生)携妻子痛别故里,迁居上海城区,并于数年时间重振祖业。心九先生注重医德,凡遇贫苦患者,非但分文不取,兼施药末以解其苦。心九先生德艺双馨,有口皆碑,并为后世立下家训:“为医者要重视病情而轻视钱财”“医家须有割股之心,视患者为亲人,视医技为根本”“医无止境,精益求精”。十八世沈宗麒(号祥之)行医六十余载,在调经、止带、不孕、不育以及其他妇女内科疑难杂症上均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及独到的心得体会,继承完善沈氏女科效方近50首。十九世传人沈绍功于1963年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后,经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将沈氏女科诊治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以妇、内科为主,涉及外、儿、肿瘤、肛肠、皮科、骨科、五官等各科,成为全科中医。从此沈氏女科迁居京城,翻开新的篇章。

    沈氏女科近代传承脉络

    第十七世传人沈复来

    沈复来,号心九先生(来字辈),携妻子金氏及子女痛别故里迁居上海后,在现今的上海市静安区成都北路置宅定居,悬壶业医,决心重振祖业,并组织创立“神州医学会”。心九先生勤奋刻苦,天赋敏捷,老而弥笃,又广交医友,重情厚谊,时与沪上名医秦伯未、唐亮臣等交往笃深,时常相聚,甚至赴上海近郊南翔古漪园切磋医道,吟诗作词,医文并茂,堪称一代儒医。仅仅数年间,沈氏女科在心九先生一辈重振雄风,求医者纷至沓来。心九先生一生行医五十余载,给后辈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后因积劳成疾,于1950年谢世。他一生忙于诊务,未及著书立说,仅有《沈心九诊籍》留存后世,心九先生面授口述,留下众多十分珍贵又独具特色的沈氏女科临证诀窍,为沈氏女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十八世传人沈宗麒

    沈宗麒,号祥之先生,遵循家规“传子不传婿”,由持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不当律师而侍奉父亲,悬壶济世。由于文学底蕴丰厚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很快领悟了沈氏女科的临证真谛。从师三年即能独立应诊,而且疗效卓著,深得患者好评。当时患者中流传“小沈医师医道不小”的美誉。他作为沈氏女科宗字辈十八世传人,一生兢兢业业,以患者为上,有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新中国成立后为响应政府发扬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西医结合的号召,踊跃参加西医进修班,以“中西医结合,洋为中用”为原则,不断积极完善并深化中医学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科学态度,升华中医理论水平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曾经创办第八联合诊所。行医六十余载,在调经、止带、不孕、不育以及其他妇女内科疑难杂症上均累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及独到的心得体会,继承完善了沈氏女科效方近50首。

    第十九世传人沈绍功

    沈绍功,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科技学术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历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胸痹(冠心病)协作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特聘专家。沈绍功立志继承祖业,传承医道,重视发扬创新,精于临证,勤于笔耕,共编专著近20部,撰写论文近百篇。其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专著在先父珍贵效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近半个世纪的业医经验,在医理、临证、方药3个主体里阐述中医之道,总结临证之得,发挥医疗之新,深受读者欢迎。其后,沈绍功结合临床体悟,凝练沈氏家传心得,吸收、传承古今中医药发展成果,主编《上海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系统总结了沈氏女科的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并进行了完善和发挥,增加了中医外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方面的内容,保持了沈氏女科的完整性和实践性。沈绍功行医数十年,在学术上追求创新,事业上追求精品,成果上追求效益,学风上追求实干,处事上追求真诚。他的格言是“为了临床,疗效是硬道理”。他的座右铭为“全身心地投入,一切为了患者的康复,一切为了民众的保健”。沈绍功被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赞为“深得患者信赖的临床医学家”,也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誉为“中医临床家”。

    难能可贵的是沈绍功认为“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毅然抛弃门户偏见,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规,通过家族传承、硕博培养和师带徒相结合等形式大力培养传承人才,打造沈氏女科流派人才群体,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传、帮、带”的合理人才梯队,扩大流派辐射影响,使有六百余年历史的沈氏女科在祖国大江南北皆有传薪火种。十九世传人沈绍功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沈宁、韩学杰被指定为学术经验继承人,沈氏女科世代由民间传承,首次被政府承认,列入官方名册,首传异姓传人。

    第二十世传人沈宁

    沈宁,号永宁,沈绍功之子,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执业医师,国家执业药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沈绍功学术经验继承人,沈氏女科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之一。代表性著作《沈氏女科六百年养生秘诀》讲述了沈氏女科的养生精华,弘扬完善并创新提升了沈氏女科养生保健家学。

    第二十世传人韩学杰

    韩学杰,女,沈绍功学术经验继承人,沈氏女科第二十世传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08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ISO/TC249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内对口单位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主编《沈绍功验案精选》一书。

    沈氏女科学术创新

    沈氏女科传承六百余年的秘诀是崇德重效,坚持中医的原生态,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如今,第十九世传人沈绍功扩充诊治范围,不但治疗妇科疾病,而且男女老幼患者皆可诊治,除了手法、手术外,遍及临床各科,使沈氏女科成为了全科中医。同时,沈氏女科注重传承与创新并重,使沈氏女科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的流派特点。

    治疗女科诸疾特色鲜明

    沈氏女科祖上善治妇科病,自明代起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仍有家传12种病的治法,即“保胎先补肾,补肾先滋阴”“妊娠恶阻降中寓安”“产后节楚以温通立法”“产后乳痈既补托又活络”“产后下乳最宜温补”“崩漏宜升提并生新”“痛经应温通并解郁”“外阴白斑熏洗外涂”“外阴瘙痒清利湿热”“妇人减胖治重燥湿利尿”“妇人雀斑,内服滋阴降火,外敷祛斑奶”“妇人低热甘温为治”,每种治法均有效方传世。一些临床常见的妇科病如月经病提倡经前调气、经期调血、经后调肾的分期调经的原则,巧用引经药,还要注意先天之肾与后天脾胃的重要性;带下病辨虚实,按色论治,重用三子(蛇床子、地肤子、葶苈子);女性不孕有家传的调肾、和营、止带、开郁及化痰五法;针对男性不育强调不可一味补肾壮阳,耗散精气,要注意调肾与利湿;乳腺增生、附件囊肿、子宫肌瘤等妇科良性肿瘤治疗时均应以调肾为主,注意使用引经药,临床效果显著。

    提出“辨证序列方药诊治冠心病”和“冠心病宜从痰论治”新思路

    沈绍功总结中医药诊治冠心病的经验和不足,提出病名规范化、辨证实用化、证候计量化、治疗系列化和实验同步化,强调辨证序列、整体方案、从痰论治和分辨虚实,从而开辟了一条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新途径。

    提倡病名规范化。中医没有冠心病的病名,以往笼统地命名为“厥心痛”“真心痛”“心痛”“胸痹”等。1986年沈绍功首次以《金匮要略》为准,把冠心病病名与西医病名对应为:胸痹病(冠心病)、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胸痹心衰(冠心病心力衰竭)、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这套冠心病规范化的中医创新病名被收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3年编印的《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第一辑的“中医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中。沈绍功主编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2004年度科学技术学术著作一等奖。

    大力提倡冠心病从痰论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中医证候谱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证类相对减少,而痰浊闭塞证类却大量增加。立法应当从“补气活血”转到“补气祛痰”,从“理气活血”转到“痰瘀同治”上来,从传统方剂入手,首创了温胆汤合三参饮化裁组方。由于切中临床证类,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收到明显的效果。

    提出中西医配合治疗急症

    沈绍功提出中西医之间应该抛弃门户之见,以救死扶伤为最高准则,开展中医诊治急性高热、脑中风、冠心病、急性痛证以及急性中毒等疾病的科研工作。20世纪80年代,沈绍功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期间,组织急诊科制订并印制了“广安门医院单病种中医急症诊疗常规”,自制“清解合剂”“温解合剂”“清暑合剂”“复方地丁注射液”“石韦注射液”等近20种院内制剂,使中医急症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1987年论文《心痛气雾剂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及《中国医药学报》首届优秀论文三等奖,1989年收入国家科委《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第4期。

    沈氏后代,代代为医,救死扶伤,同时以博大的胸怀,广收传人,并将沈氏女科家传之学和不传之秘编撰成册,出版传播,使沈氏女科的辐射范围逐年扩大,受益人群逐年递增,为中医药的传承工作做出了贡献。沈氏女科在201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4年,“崇厚堂沈氏女科疗法”被北京市政府指定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5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设立“沈绍功名医传承工作站”,使以沈绍功为代表的沈氏女科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如此,沈氏女科也积极回馈社会,目前已在北京、深圳、包头、沈阳、石家庄、鹤岗等11个省市设立了16家沈绍功学术思想基层推广示范网点,遍布全国东西南北中各地域,使沈氏女科扎根广大基层,并开花结果,夯实了传承的社会基础,为中医药传承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