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养生应用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养生应用 > 骨科 > 正文
  • 髌骨骨折

  • 来源:《中华养生大全》 作者: 王 勇 叶晨阳 时间:2007-02-08 08:46:39
  • 核心提示: 髌骨中医称“连骸骨”,俗称膝盖骨。髌骨系人体中最大的籽骨,连接股四头肌及髌韧带,是股四头肌腱的籽骨。髌骨后面的软骨与股骨髁的关节面构成髌股关节,在伸直膝关节与下蹲时可减少股四头肌直接与股骨之间的摩擦,增强伸膝

      髌骨中医称连骸骨,俗称膝盖骨。髌骨系人体中最大的籽骨,连接股四头肌及髌韧带,是股四头肌腱的籽骨。髌骨后面的软骨与股骨髁的关节面构成髌股关节,在伸直膝关节与下蹲时可减少股四头肌直接与股骨之间的摩擦,增强伸膝装置对膝关节最后10-15度伸直的功能,增强股四头肌对小腿的拉力,维护关节外形,保护其前部,防止膝关节脱位。髌骨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儿童极少见。

        髌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从高处坠下时膝关节呈屈曲位着地或踢球时小腿突然受到阻力,髌骨受到强力牵拉导致横形骨折。膝部撞击于障碍物或地面,或被打击等直接暴力所致的骨折,多为粉碎型。

        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及分离程度和关节面是否平整,纵型或边缘骨折,需摄轴位片。

        中医将髌骨骨折归人伤骨范畴。病因为外伤引起局部脉络受损,气血凝滞,营血离经.阻塞经络而致。

      【临床表现】

      伤后膝部剧烈疼痛,迅速出现肿胀,膝关节不能伸直,不能站立,皮下有瘀斑出现。

      【辨证分型】

      分二期。初期:伤后局部肿胀,功能障碍。②中后期:肿痛渐消,但骨痂生长不够牢固,伤肢部分软组织粘连。

      【养生及治疗原则】

      整复固定,消肿定痛。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尾、自芍、延胡索、三七、落得打、丹参。再随证分期选用中药,如初期选用汉防己、薏苡仁、车前子;中后期选用续断、威灵仙、桑寄生、五加皮、路路通、骨碎补。②中成药选用健步虎潜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舒筋汤。③有和营止痛的单味中药有续断、骨碎补、白芍、落得打、乳香。

      2.外治法手法整复:适当麻醉,在无菌操作下将膝关节内积血抽吸净,患者膝关节取仲直位或微屈呈20度一30度,医生一拇指及示指(食指)捏挤远端向上推并固定之,另一拇指及示指、中指捏挤远端上缘的内两角向下推挤,使骨折断端接近,如对位良好,即可固定。②固定方法:对无移位或移位不当的,可采用改进的抱膝圈作固定,缠以棉

    花,用绷带缠好外层,另加布带4条,后侧板长度由大腿中部到小腿中部,在板中部两侧加固定螺钉。后置患膝于托板上固定4—6星期。对有移位的骨折采用布兜多头弹性带固定。

      3.针灸法体针:取血海、伏兔、膝眼、阳陵泉、足三里,中等刺激,留针15一加分钟。②电针:取穴同上,用疏密波,留针15—30分钟。有坚骨强筋的功效。

        4.推拿法  骨折愈合后有关节僵硬者,多用手法以滑利关节,用拇指按揉血海、内外膝眼、阳陵泉,继用掌根揉法对股四头肌作轻柔小幅度按摩,拿委中,然后使膝关节作小幅度的屈仲活动,最后擦热膝关节。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疏通经络。

        5.食疗法  牛筋200,续断15,黄芪15,鸡血藤15,洗净切片,加水,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至牛筋熟烂为度,去渣加调料。有补气血,壮筋骨之效。②螃蟹50,洗净捣烂,热黄酒50,冲入滤汁服,也可外敷。③牛骨髓150.面粉500(炒香),鸡蛋壳100(烩焙干,研末),黑芝麻250(炒香),砂糖250(研细),共和匀。每日2匙开水冲调服。用于肾虚肢体畏冷者。④菠菜200,洗净,开水烫熟,沥干切细,加炒香芝麻5,盐、味精、糖、麻油,拌食佐餐。用于骨折初期。

      【按语】

      用抱膝器治疗的骨折,早期不宜作股四头肌的伸缩锻炼,最早2星期后再练。而用其他固定方法者,可从术后第二日起积极主动地练股四头肌。用非手术疗法者,断端闻可为纤维愈合或不愈合,最后X线片上仍留有一缝隙,但功能影响不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