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名家养生学说 > 正文
  • 论唐代孙思邈的养生观及现实意义

  • 来源:中医药文化 作者:陈仁寿 时间:2013-11-18 09:56:00
  • 核心提示: 孙思邈,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著有《备急千金要方》3 O卷,简称《千金要方》。一般认为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享年101岁,也有考证孙思邈活到141岁。如此高寿之人历代
        孙思邈,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著有《备急千金要方》3 O卷,简称《千金要方》。一般认为孙思邈生于公元581年,卒于公元682年,享年101岁,也有考证孙思邈活到141岁。如此高寿之人历代罕见,与他不仅治病救人,且有一颗高尚之心及深谙养生之道不无关系。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主要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七•养性》,内容涉及心养、动养、静养、食养、房养等多个方面,对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1.心养
        心者,神明之主也。人的一切皆有心所主宰,身体健康是身心共同愉悦和谐的一种状态,这种健康状态,不是看病吃药才能达到的,而是必须通过修身养心方达到的境界。孙思邈《千金要方》的“养性”观是“心养”之高度概括,孙氏谓:“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以上文字既是孙思邈的养生总则,也是他认为“修性养心”是养身最高境界的观点。孙思邈认为养生大法应以修养和德行为主,一个人如果有善良的性格、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无须服药也不必进补即可延年益寿。反之,如果内心阴暗、个性自私、随心所欲、恣意寻欢、行为龌龊者,即使服用灵丹妙药,也不可以终其寿命,更是百病之根源。此所谓“纵情恣欲,心所欲得,则便为之,不拘禁忌,欺罔幽明,无所不作,自言适性,不知过后,一一皆为病本”。
        对于具体的养性,孙思邈提出了“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这养性“十二少”中,很多与“心养”有关,如少思、少念、少欲、少笑、少怒等。孙氏认为凡事不能过,遇事要淡然,无论思念欲望与喜怒哀乐皆不可多,要做到“十二少”,忌讳“十二多”,认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混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早在唐代,孙思邈就提出了人的道德与情操十分重要,它不仅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而更关乎人的身体健康,这种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将内心思想与情操与健康联系在一起,对从事人文思想教育有启迪作用,对提高个人的素质更有指导意义。
        2.动养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保持机体气血通畅,才能做到身体健康无恙。孙思邈日:“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保持机体气血流畅,运动是最好的方法,其效果甚至好于服药。运动有主动和被动运动,“常欲小劳”即为主动运动。、孙氏还指出,运动不可过量,要做到适度,在身体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切莫“大疲及强所不堪也”,并强调“不动则气郁,动极则气耗”。
        古代的保健运动方法有多种,如五禽戏、天竺国按摩十八势、老子按摩法等,这些都是今天所谓的有氧运动,孙思邈对之十分推崇。五禽戏是根据虎、鹿、熊、猿、鸟的姿势进行运动锻炼,属于主动性运动,随时可以做到。天竺国按摩法十八势、老子按摩法是一种可以自己或别人对身体的一种被动运动方法,如腹部按摩自己就可以随时操作,“小有不好,即按摩援捺,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头颈、肩背等部分,可以别人代为按摩,“凡人无问有事无事,常须踏脊背四肢一度,头项苦令熟踏,即风气时行不能着人,此大要妙,不可具论”,这种踩背法同样能起到疏通血脉的作用。
        运动对健康有益,这样的理念早在唐代孙邈就已充分认识,也已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但孙思邈对运动量的要求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他特别强调运动量的适度,运动不可过度,切莫引起“大疲”。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运动时追求大汗淋漓,这样对身体十分不利,容易引起疲劳,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孙思邈关于运动的理论告诉我们,适当做自我按摩或请人按摩,对身体均十分有益。通过按摩运动,调畅机体气血贵在坚持,孙思邈认为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而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保健按摩的方法,往往是想到就做,想不到就不做,这样不能坚持的态度,则起不到对健康有益的效果。
        3.静养
        运动对身体有益,但如果能做到动静结合,是为养生之要。孙思邈认为人需要运动,同时也需要安静,其“心养”之“十二少”的观点,认为凡事不过则能安体,只有及时将身心安静下来,才能做到“不过”。孙思邈对如何安静有专门的论述:“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暝目,闭气自止于胸隔,以鸿毛著鼻上,毛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当以渐除之耳。”这是一种传统的调息静养法,能起到安神定志、舒缓肢体的作用。除此而外,孙氏还认为当常习“黄帝内视法”:“存想思念,令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每旦初起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心眼观气,上入顶下达涌泉,旦旦如此,名日迎气。常以鼻引气,口吐气,小微吐之。”这种一早起床就调息意守,静心养神,对迎接一天的劳作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孙思邈日:“调气补泻是静,静中寓有动;按摩导引为动,又以安神静志为前提,动中寓有静。”孙氏既重视动养,也强调静调,其核心是静中寓动,动中寓静,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这种动静结合的主张,较之片面主静或主动的观点显然更为合理。
        在现代的视野里,运动有益健康已为许多人接受,但静养同样是健康长寿之本,恐怕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应当时时提醒别人和自己,要保持一个平常心,经常性地独处,抛开一切杂念,有意识地想象美好的事、人、物,做到意守丹田、深深呼吸、吐故纳新,对身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食养
        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根本,孙思邈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物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长之源,人体不仅以此生肌长肉,且能排邪安脏,孙氏谓之“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故饮食对人体十分重要。然而凡事皆有双重性,对人体有益的食物也不是想吃就吃,必须考虑宜忌与多少,对此孙思邈总结了一系列的食物养生之法,提出了许多食物养生的观点,如应少食多餐、常带饥饿感、保持好心情、食后运动等。
        孙思邈认为“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当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故饮食最好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否则难以消化,最好要有“饱中饥,饥中饱”之感。孙氏还引嵇康日:“穰岁多病,饥年少疾,信哉不虚。是以关中土地,俗好俭啬,厨膳肴馐,不过菹酱而已,其人少病而寿。江南岭表,其处饶足,海陆鲑肴,无所不备,土俗多疾而人早天。”是谓饱食者易得病,饥饿者则不易生病,因而提出“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当令俭约为佳”“食勿精思”的观点。
        人的情绪与食欲有很大的关系,心情好则有助于饮食消化,反之则食物难消。故孙思邈曰:“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暴数为烦,侵触为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气惊,夜梦飞扬。”孙思邈还认为,食后就卧睡则易致消化不良,谓:“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触寒来者,寒未解食热食,成刺风。”因此建议:“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然后有所修为快也。”
        以上孙思邈关于食物养生的观点在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如为了预防一些因营养过剩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吃饭七分饱,常带三分饥”是有好处的;吃完饭后,应适当运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是均有文献与理论根据的。孙氏的饮食养生观点还指导我们,饮食时应当丢掉所有烦恼,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很多时候为了应酬而就餐对身体是没有益处的。此外,饭后如果能做一些自我腹部和面部按摩运动,对促进消化能起到帮助作用。
        5.厉养
        房养,指房室养生,又谓房中术,也即现代所谓的性保健,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妇人、求子、养性、居处、虚损等篇均有论述与讨论,特别是“房室补益”篇,是记载唐代房室养生的重要文献。
        孙思邈认为性要求是人的生理本能,他不赞成禁欲,云:“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并认为如果强忍性欲,则有“漏精、尿浊”等后患,日:“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当百也。”但尽管孙思邈不赞成禁欲,也提倡节欲保精,避免早殒,日:“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幸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特别是提出不可疲劳后同房,年轻人对此尤须注意,日:“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惟向死亡,年少极须慎之。”
        孙思邈还认为,生气发怒及疲劳后不宜同房交欢,否则生气发怒易生热毒疾病,疲劳引起五劳虚损,并提出了行房时不可强忍小便,谓:“人有所怒,血气未定,因以交合,令人发痈疽。又不可忍小便交合,使人淋、茎中痛,面失血色。及远行疲乏来入房,为五劳虚损,少子。”孙思邈还建议,酒醉后也尽量不要同房,否则后果严重,曰:“醉不可以接房,醉饮交接,小者面暗咳喘,大者伤绝脏脉损命。”在房室养生方面,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妇人门、求子篇中还创制了许多治疗阳痿、性欲低下、不孕不育的古方。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房室养生十分重要,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在房室养生方面,中医有许多理论和经验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孙思邈的房室养生观点,诸如以上性生活不可缺少、不宜过早有性生活、性生活不可过频以及生气、疲劳、酒后不宜同房等等,这些观点对现代人保持正确的性观念和性生活方式有指导意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