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传统养生文化 > 正文
  • 古老而独特的中医外治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3-22 08:57:56
  • 核心提示: 外治是与内治相对而言, 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外治法仍包括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狭义的则指用手法或器械将药物施于体表, 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外治是与内治相对而言, 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外治法仍包括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狭义的则指用手法或器械将药物施于体表, 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在治疗科别上可概括分为“内病 (包括内科、妇科、儿科)外治”与 “外病 (包括外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外治” 。 在治疗方法上, 如单纯采用药物施用于某一特定部位或感官的则称为 “药物外治法”;若以拔火罐、割治、刮痧等手法或器具治疗的则可称 “非药物外治法” 。

    20170322090306.jpg

          中医外治技术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最独树一帜的要数针灸和推拿,现已成功走出国门,然而,还有许多外治技术散落民间。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冲击和中药材质量的下降,内治法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被边缘化;而外治法也因为疾病谱系的改变、卫生水平的提高,变得越来越不受重视。但许多疾病,比如跌打损伤、丹毒感染、虫蛇咬伤、骨关节病变、各种皮肤病,使用外治的方法,效果其实非常好。

    中医外治法的历史沿革

          中医外治萌芽于原始社会,奠基于先秦,发展于汉唐,丰富于宋金元,成熟于明清,提高于现代。内病外治疗法起源于何时,现在已无从考证,它的发展简史可以上溯至黄帝内经,内经记载的外治技术有砭石、九针、火芮、导引、按摩、灸、熨、渍、浴、蒸、涂、嚏等,并开创了膏药的先河。《伤寒论》还创用了塞鼻、灌耳、舌下含药、润导、粉身等法。《太平圣惠方》记载有淋渫、贴、膏摩等法。孙思邈《千金要方》所用外治技术,共有27种之多。“变汤药为外治,实开后人无限法门”。明清时外治技术趋于成熟也趋于泛化,如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所言:“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补而行之;但出血不多亦无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正骨手法与外固定器具是中医外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外治的应用颇为广泛。清代吴师机著《理瀹骈文》,集《内经》至清外治技术之大成,作了一次划时代的实践总结,对外治方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讨,完善了外治理论,提出“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内病外取,须分三焦论治,提出了三部应三法的外治体系。即“上用嚏,中用填,下用坐”;凡汤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膏药用药,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申明了内治外治之义,为外治理论的系统化和完善作出了贡献。

    中医外治法何以能治病

          吴师机云:“疑夫内治者之何以能外取也?不知亦取诸气而已矣,今夫当风而浴则寒气得而入之,触暑而行则热气得而入之。入之者在内,其所以入之者外也,非内也。人身八万四千毫孔皆气之所由出入,非仅口鼻之谓。其可见者,热而汗气之出也,汗而反气之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外有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淫通过我们全身的皮肤,不仅仅是口鼻侵入体内,变其经脉之负,变其经脉之内气血精微之负,使气血、精微流行不畅,结聚不通而为病,使经脉败漏,熏于五脏,五脏受伤而为病。故《黄帝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皮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

    20170322090322.jpg

          中医外治法的基本作用是“枢也,在中兼表里者也,可以转运阴阳之气也”,“可以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可以升降变化,分清浊而理阴阳”,则“营卫气通,五脏肠胃既和,而九窍皆顺,并达于腠理,行于四肢也”,并认为此法“最妙,内外治贯通在此,可必期其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也就是说治病养生不是用药,而是顺气,一是打通气脉,气顺则血行;二是气血顺畅,才能恢复人体各个器官的应有功能;三是气血调动内因,药物才能被正常器官有效吸收。
    绿色小树草地分割线
    看了上述对中医外治法的介绍后,如果你还想进一步研究,不妨参考吴震西老中医主编的《中医外治疗法》,此书较全面总结了中医外治疗法的历史渊源、理论研究、临床实践等,可作为学习中医外治参考教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