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传统养生文化 > 正文
  • 生态视域下嵇康养生思想评介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2-18 09:34:40
  • 核心提示: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谯郡轾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曾与阮籍等共倡玄学新风,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谯郡轾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曾与阮籍等共倡玄学新风,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因娶曹操曾孙女,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死于政治纠葛。
        一、时代背景
        三国时期战争频仍,致中国萧条,  “或百里无烟,城邑空虚”,而与战争相伴的是灾荒和瘟疫:“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世事的无常催生了一些士人及时行乐的想法。肉池酒林的纵欲狂欢,却加速摧毁了他们的健康。平民则因为流离的生活更加贫苦,死于饥饿者并不鲜见。而政权频繁更迭带来的杀戮,不仅殃及百姓,“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因此,包括名流士绅,社会各阶层的人口锐减。怎么才能活得更久,是当时被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与此同时,曹魏向司马政权嬗变之际,沦为政治工具的儒家思想被包装成所谓的“名教”禁锢人们的精神世界。而老庄的思想如一道清流激起玄学之风,很多人以老聃的“无为”寄托失落的政治抱负,在庄周梦蝶的幻影中描摹自由的乐土。尽管玄学清谈的核心并不是养生,但是养生的确是当时人们讨论玄学时颇受热议的一个话题,也是能在一定深度上反映玄学特点的一个主题。
        二、嵇康养生思想览要
        嵇康生于儒学世家,幼年丧父,为长兄抚养成人。他天资聪颖,自学成才,“博洽多闻”,长好《老》《庄》,著有《养生论》,并大量诗作传世。窥其作品及生平,嵇康的养生思想至今有重要研究价值。
        1.慎外邪
        嵇康认为感受“风寒”等恶劣的气候因素容易损及健康。正气不足,再加之外邪侵袭,“风寒所灾,百毒所伤”,是寿命减损的重要原因。他提醒人们注意躲避外邪。比如出入都要当心着凉,  “行路慎风寒”。嵇康认为养生的最高境界,便是能够“六气并御”,善于掌握气候因素,避免恶劣气候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适家宅
        在嵇康所处的时代,迷信成分在当时的“风水学”中占了很大比重。嵇康严厉批判住宅好坏是命中注定的唯心说法,指出住宅固然有吉凶之分,但这个“吉凶”绝非天定,而是应当以与自然相协调为原则,以是否有利于健康为标准。好的住宅要“合德天地,动应自然”,
    充分占有自然条件上的优势,从而不会招致疾病。比如要门户森严以防恶劣天气,确保空气新鲜又能避开外邪侵袭:“重门击柝,所以(避)[备]狂暴之灾,居必爽垲,所以远风毒之患”。
        值得注意的是,嵇康强调住宅的选址和建造不能机械地只关注自然因素,还需因人制宜。
    根据五行理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体质,居住环境得根据人的体质做出个性安排:  “苟有五音各有宜,土气有相生,则人宅犹禽虎之类,岂可见宫商之不同,而谓之地无吉凶也?”
        3.善术数
        嵇康相信导引吐纳可改善体质。因此他平素讲究“呼吸太和,练形易色”以保健延年,
    追求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形神合一,  “专气致柔”如婴儿地呼吸;要像庄子所提到的那样,
    吐故纳新,模仿动物做导引之术来保养形体,“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他还提
    到要静坐内视,体察身体内部气的运行状态,通过吐纳之术保养正气,减少肾精的消耗:  “内视反听,爱气啬精”。这些都属于《黄帝内经》所云“术数”之列,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4.去声色
        声色,指过于沉迷于房事活动。嵇康痛惜当时名流士族多见沉迷酒色,不能合理摄生:“以酒色为供养,谓长生为无聊”。他说沉迷酒色虽然是人的本性:  “酒色乃身之仇也,莫能弃之”,但房事生活过于频繁会煎熬正气,令人天亡:“酒色令人枯”,“纵体淫恣,莫不早徂”。这一观点与《黄帝内经》一致。《素问•上古天真论》明确说,  “醉以入房”,即沉迷房事是导致人早天的重要因素,要节欲保精,才能使肾气充足,健康长寿。嵇康又提出提升个人精神境界,学会恬淡寡欲,则可以戒除声色:“以恬澹为至味,则酒色不足钦也。”
        5.绝滋味
        针对当时贵族吃得太好养出很多富贵病的时弊,嵇康强调美味虽然给人带来口感上的享受,却可能损害健康,“味之者口爽,服之者短祚”,膏粱厚味吃多了尤其伤身:  “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他提倡饮食清淡而有节制,  “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甚至向往仙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出尘境界。
        6.服良药
        在嵇康看来,神农氏当初教化百姓食用五谷,只是因为五谷相对廉价易得,而药物稀有,难以普及。万物皆由元气构成。持续摄入一定的药食之气,能达到“蒸性染身”的目的: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因此嵇康相信药物对人体有重要的辅养作用,尤其是《神农本草经》罗列的“上品”药在改变体质方面殊有功效。于是在他作品中充斥着服药让其肋生双翼,改变姿容的美好梦想,“采药钟山隅,服食改姿容”,并引相关传说加以佐证:  “方回以云母变化,昌容以蓬易颜。”
        嵇康作品中共提及云母、石髓、灵芝(灵芝绝谷茹芝、紫芝)、丹药(练丹、金丹)、玉石(琼蕊、玉英、水玉)、白术、松实、蒲韭、覆盆子(蓬萦)、流泉、黄精等十一种药物。其中灵芝、玉石各出现三次,丹药出现两次。据考,那时炼丹不用草木类药。可见,包括丹药在内,这些药物中以性味甘温的矿物类药最受他青睐。中医认为,甘温药物尤其矿物类药物多有助阳的功效。而对于生命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就说,阳气就是身体的太阳:“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中藏经》更为明确地强调:“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是以阳中之阳,天仙赐号;阴中之阴,下鬼持名。顺阴者,多消灭;顺阳者,多长生。”显然嵇康喜好这类药物的目的与道教一脉相承,就是要扶助人体阳气来延年益寿。
        服用玉石钟乳类矿物质以及名贵草药又被称作服食、服饵。在当时就有很多过量服食引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记载。其中以“五石散”最具恶名。不过,现存史料中未见任何嵇康服用五石散的记录。针对时弊,嵇康讨论了服食的安全性问题。他反对短期内为求速成服用大量药物,强调需小量频服,将药物的功效延至数十年之后去验证,方为稳妥。
        7.珍远游
        老庄都重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因此“仙游”是道家乃至后来道教极具特色的修持方式。
    在嵇康的作品中,对这种仙游的认同随处可见。沉醉于自然风物,可以陶冶心性,“携我好仇,载我轻车,南凌长阜,北厉清渠。仰落惊鸿,俯引渊鱼,盘于游畋,其乐只且”,“长寄灵岳,怡志养神”;还可以会晤道家仙人,  “乘风高游,远登灵丘。托好松乔,携手俱游。朝发太华,夕宿神州”。可以说,在他的作品中,“仙人”是自然风物所内含内在规律的使者。嵇康向往与之接触,从而学得更为高深的养生之道。
        8.乐琴诗
        对于身处古代的嵇康来说,  “远游”受限于物质条件,并不能常做。而另一种养生怡情的方式则相对容易实现,那就是音乐。道教经典《太平经》论曰:“五音乃各有所引动,或引天,或引地,或引日月星辰,或引四时五行,或引山川,或引人民万物,音动者皆有所动摇,各有所致。是故和合,得其意者致善;不得其意者致恶。”这些观点被嵇康继承。嵇康对音乐的认识通过《声无哀乐论》《琴赋》等名篇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至今为人所推崇。而在这些名篇中,嵇康指出,演奏、聆听音乐,也是回归自然的一种方式。音乐是大自然的馈赠,好的音乐遵循着阴阳“和合”的组合规律,与自然相通应,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气机:“及宫商集比,声音克谐,此人心之至愿,情欲之所钟。”音乐还能调节情绪: “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音乐让嵇康实现了灵魂诗意的栖居:“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宝公无所服御,而致百八十。岂非鼓琴和其心哉?此亦养神之一征也。”于是,音乐成了嵇康赖以修性保神的诀窍。凭借这一诀窍,嵇康做到了很少有情绪外露,有人“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当时张湛赞叹:  “(养性)在于代者甚众,嵇叔夜论之最精。”而嵇康在刑场赴死的时候,神色如常地弹了一曲《广陵散》,并叹日:  “广陵散从此绝矣。”史书寥寥数语,却不难看出嵇康对音乐的热爱。或许,音乐能够对嵇康的养神起到那么大的作用,跟他所投注的热情也是分不开的。至今我们说起养生,也会强调要有一两门业余爱好。尽管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嵇康对于音乐那般的投入,好的爱好仍旧可以起到移情易性的作用。
        9.节私欲
        嵇康认为若要守神,还需节制欲望。为此他给了两条具体建议。首先,谨记荣华不足喜,“意足”即富贵。他说,“无所须,故无适而不足。不以荣华肆志,不以隐约趋俗,混乎与万物并行,不可宠辱,此真有富贵也”。反之,一个人如果过于看重对于富贵荣华的追求,终日患得患失,即便能保持终身富贵,精神上却不会快乐,而是一直被忧愁缠身:“今居荣华而忧,虽与荣华偕老,亦所以终身长愁耳。”所以嵇康在作品中反复强调贫贱之人更容易生存,追求富贵荣华则给人带来烦恼,“金玉满堂莫守”,“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对于名利当淡然处之。其次,绝妄念,懂得“不可得”当“不生心”之理。知其不可则不为,这种洒脱有利于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从而身体不会生成瘀滞:“夫欲官不识君位,思室不拟亲戚,何者?知其所不得,则不当生心也。”
        三、嵇康养生思想之生态解读
        综上所述,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嵇康养生思想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养生理念与现代生态医学十分相近。所谓生态医学,主要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等医学问题。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医学与人类生存环境等值,健康在这里可解读为人的身体和精神心理状态与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而嵇康认为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人类与世间万物是平等的,养生需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形神兼修,以达到“表里俱济”的效果。在形体的保健上,嵇康通过避邪远疾、纳气练形、去声色、节饮食、服良药以及注意针对自身特点择宅等措施,实现“道法自然”;在神的保养上,他讲究通过音乐、远游等手段来调节自身情绪,并通过节欲来保养神气,从而实现对本我的超越。这些养生思想至今有很多可供借鉴之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嵇康还针对人性的弱点总结了“养生五难”:  “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五难”不去,即便再积极修习吐纳之术,服用珍稀药材,甚或诵读至理名言,都难逃伤身减寿的下场。这“五难”中,  “声色”“滋味”是人类肉体最难杜绝的欲望。而从生态医学的角度看,人体若要维持稳定的自组织状态,就需不断摄人负熵,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沉迷声色,或过食厚味,则会加速体内熵值的增高,破坏人体自组织的平衡。而“名利”“喜怒”“神虑”在当代社会也是健康之大忌,且是红尘中人极难杜绝的:人深陷于名利场中,为名利奔波,情绪波动难免会大;为名利得失而殚精竭虑,也是必然;更勿论为了个人欲望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从而加速社会精神生态环境的恶化。可见,当前各种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人类的贪婪和狂妄。今人若要健康,仍需重视克服嵇康的“五难”。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