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长寿之乡 > 正文
  • 健康中国-长寿广西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6-30 09:14:17
  • 核心提示: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广西简称“桂”,因史书记载“多桂”而得名。肉桂,被称为“百药之长”。食桂者多寿,故广西既是中华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广西简称“桂”,因史书记载“多桂”而得名。肉桂,被称为“百药之长”。食桂者多寿,故广西既是中华祖药之源头,更是人类寿星之福地。

        广西靠山。古有骆越祖山大明山,被称为“大王之山”。今有金秀瑶族圣堂山,堪称“养生圣山”。山是森林树木的故乡,山是生命依靠的地方。山顶天立地,山效法自然。在生命的孕育中,人与山的和谐,就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健康与长寿的和谐。

        广西近海。北海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美称。银滩有“天下第一滩”的美誉。海是天然的宝库,海是物产的天堂。海水、沙滩、红树林、海马、海参和珍珠……尤其是合浦珍珠,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美誉,是海中之宝玉,是养生之珍品。

        古语谓“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有山有海的广西尤其多寿,如今已拥有二十五个长寿县和一个世界长寿之乡——被称为“中国人瑞圣地”的巴马。据史料记载,清朝嘉庆年间,嘉庆皇帝闻永定土司境内有位瑶族老人高寿142岁,于是欣然于嘉庆十五年庚宇嘉平月(1810121为这位名叫蓝祥的瑶族寿星赐诗一首以祝寿。又:光绪戊戌年仲冬月(1898111钦命广西提督府给今巴马那桃乡平林村耆f音:奇1民邓诚才赠送寿匾一方,并题贺词“惟仁者寿”。这些史料说明,桂西北一带长寿现象古已知名,尤其以巴马最为著名。巴马长寿的标志景点是盘阳河源头的“命河”。从高处俯视酷似人自然巧书的草体“命”字。这个冥冥之中赋予巴马的神秘符号似乎成为巴马盛产百岁老人的天赐宝鉴。如果说阳光、空气、水是生命的三大要素,那么巴马的水就是巴马长寿的重要秘诀。经权威认定,巴马的水无论是地表的河水还是地下泉水,至少呈现三个显著特征:一是,PH值在7.2-8.5之间,呈弱碱性;二是,水氧化还原电位在50mv-120mv之间,属特好水质;三是,小分子团水能通过只有2纳米的亲水通道进入细胞壁,运走细胞中的有害物质,留下营养物质,促进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水是生命之源,《易经》说:“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五百年前的明朝一代名医李时珍打破常规,从医学的角度立“水部”为百药之首,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巴马的阳光80%都是被称为“生命之光”的远红外线,它能不断地激活人体细胞组织,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巴马的空气特别新鲜,这里空气中的负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25000 -50000个,它能有效地消除人体内的氧自由基,又能使人体的体液保持在弱碱性状态,使人体内的疲劳素降低,血黏度降低,使人体免受慢性疾病特别是癌症的袭击,从而减少疾病,延长生命。因此,广西丰富的长寿资源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长寿自然资源,主要包括优质空气、独特水质、高森林覆盖率、舒适气候、充足日照、特色民族医药等;二是长寿人文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少数民族风情、长寿文化、良好生活方式、健康饮食习惯、良好的心态等;三是长寿遗传基因,即长寿家族有着明显的长寿遗传倾向,占生命周期15%左右。因此,人的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所谓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广西的长寿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其源头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骆越养生文化。骆越养生文化是中华养生文化的重要源头。据考证,1985年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西周古墓发现两枚青铜浅刺针和1976年在贵港罗泊湾汉墓发现两枚银针,均为我国年代较早的金属医针,是《黄帝内经》“九针从南方来”的有力见证。北宋时期广西宜州《欧希范五脏图》开辟了世界人体解剖学的先河。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青铜文化、干栏文化、崖画文化、龙母文化、医药文化等,既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也对本民族的医疗‘、保健、养生文化的创建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骆越故地之所以成为长寿之乡,和这一地带的天、地脉象和人文历史都有很大关系。这一地带是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带,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地带,曾被命名为广西弧。广西弧是广西的长寿养生黄金带,广西的长寿县多位于广西弧两侧地带,这一长寿现象给广西长寿养生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

        总之,养生长寿经是广西历代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养生经验的智慧结晶,也是广西未来健康长寿养生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基石。可以预见,进一步完善广西几千年来防病养生的理论与实践,对其挖掘、继承和发展、创新,是对中华民族医学和保健养生的一大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