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就医指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就医指南 > 医界奇闻 > 正文
  • 针灸钢针断体内?有些中医疗法挺挑人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2-28 09:03:37
  • 核心提示:27岁的梅先生因风湿病复发感到不适,到小区不远处的武汉市普世康医院接受针灸治疗。“医生拔针时,有一根针突然断了,半截钢针留在了小腿里面。”梅先生说,事情发生以后

    27岁的梅先生因风湿病复发感到不适,到小区不远处的武汉市普世康医院接受针灸治疗。“医生拔针时,有一根针突然断了,半截钢针留在了小腿里面。”梅先生说,事情发生以后,医生说稍后会做手术帮忙取出,梅先生并未拒绝。
     

    当天下午,普世康医院给梅先生拍了X光确定断针位置后,在其左小腿侧部开了一刀,不过一番尝试后,未能取出断针,当晚又转到了普仁医院。在普仁医院,梅先生经过一周的抗感染及破伤风预防治疗后,接受手术,这才取出了钢针,这次手术,开刀处位于小腿后侧,刀口比前一次更大。
     

    肌肉僵硬针灸会断针
    普世康医院余院长接受采访时坦言,针灸钢针断在体内确有其事,但这种情况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属于比较普通的医疗意外,针灸钢针断在体内并不少见,大多数是因为患者不够放松,肌肉僵硬所致,而且钢针在肌肉内还会随时移位。
     

    两类患者慎用放血疗法
    北京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王朋介绍说,放血疗法又称刺络法,即用针具刺破人体特定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放血疗法适用的病症很广泛,如发烧、嗓子疼、头疼等,对其中属于实热、瘀血类型的,该疗法效果较好。
     

    患者因病情和患病部位不同,采用的放血疗法方法也不同。“若是手指上放血,一般用三棱针刺一下,然后挤出适量即可;若在后背放血,则多采用拔罐放血方式;而如果在带状疱疹起疱的部位放血,一般先采用梅花针叩刺后再拔罐放血,梅花针是一种特殊的针具,在针头上聚集着多支小三棱针,这样刺激的面积比较大。”王朋说。
     

    但放血疗法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心脏病、血液病患者要慎重。“使用放血疗法前,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会对病人的病情、体质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放血疗法。”王朋认为,放血疗法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它刺激比较大,与情绪激动或劳累一样,可能是一些严重的急性病如心梗等的诱发因素,所以有心脏病的患者在放血疗法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此外,血液病患者如果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放血后不易止血,也不适合这种疗法。因为治疗时要放一定量的血液,本身气血不足或身体虚弱、孕妇、产妇、刚做完手术的人及疲劳状态下的人,都不适合放血疗法。
     

    酒足饭饱后别做足疗
    很多人喜欢酒足饭饱后去做足部按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主任刘长信提醒,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不能让身体轻松,还会引发不必要的危险。人在喝酒后,身体处于兴奋状态,做足疗会加速血液循环,使血管更加扩张。人的脚底有许多内脏器官的反射区,按摩这些穴位会促进血流加速,体内的酒精又能使血管扩张,不利于酒精的排泄,严重时会导致酒精中毒。而醉酒者做足疗,更是会加剧肝脏对酒精的吸收,对肝功能造成损害。
     

    另外,沐足不是简单的热水泡脚,水温要有所控制,一般维持在38℃到43℃为宜。对于皮肤温感减退者,如糖尿病导致神经病变的患者更要注意,泡脚前最好带上一个温度计量一下水温,以防烫伤。另外,足底按摩在40~50分钟完成效果最好,不可按得太久。
     

    脖子疼别随意做推拿
    脖子疼能否推拿并不能一概而论。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刘亚军介绍,如果是长时间在电脑前或是伏案工作造成的颈部劳损、肌肉痉挛疼痛时,正规的推拿按摩是缓解的一种好方法,可使肌肉放松,患者常常感觉很舒服。但是应去正规的场所,且按摩时要注意力度控制,避免暴力按摩和过于频繁按摩造成的软组织损伤。
     

    若出现反复脖子痛则要注意弄清病因。最好拍个颈椎X射线看看有无颈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等问题。确定所患疾病类型后,再决定能否进行推拿治疗。推拿治疗颈椎病虽无创,但并不一定是安全有效的。错误的治疗方式,会对颈椎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