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环球中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球中医药 > 国际化之辨 > 正文
  • 揭秘“海派中医”被误解的背后!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4-08 09:24:18
  • 核心提示:中华老字号不仅是一家家传统老店、一项项传统技艺、一款款独具特色的产品,更是悠悠岁月凝聚起来的中华文化的瑰宝。本微信号开通“老字号”专题,与您一起穿越历史去

    中华老字号不仅是一家家传统老店、一项项传统技艺、一款款独具特色的产品,更是悠悠岁月凝聚起来的中华文化的瑰宝。本微信号开通“老字号”专题,与您一起穿越历史去寻“宝”。今天小编带您去了解真正的“海派中医”,一起看看上海的中华老字号身上闪耀着哪些海派中医文化的光芒。


    “海派中医”特征及上海中药老字号


    “海派中医”在与“新安医学”、“岭南医学”、“闽南医学”等地域性医学研究的比较中,突显出的是一种风格和精神,蕴涵着丰富的技能和创意,展示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同时,著称于上海近代的中药老字号,其“四大户”、“八大家”的发展历程,处处体现出“海派中医”的鲜明特征。故而以上海近代中药老字号为例,对“海派中医”的概念和征加以深入研究。

    一、何谓“海派中医”

    “海派中医”是什么?曾几何时“,海派”成了“西化”、“崇洋媚外”的代名词,这种思潮同样波及到中医界,一提“海派中医”好象就不是地道的中医,而是不中不西。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海派中医”在我国中医界一度成为贬义词。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教授曾说:“世人对海派的评论,是贬多褒少,骂多赞少,上海背负骂名几十年,也少有人出来回应辩护,从一个角度看,这种批评的自由是一种文化宽容和成熟的表现。”近年来,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先生等一批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要看到“海派”一词的正面意义。应该把“海派文化”正面的东西发扬起来,它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打破传统的格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为我们拨乱反正、还其“海派中医”的本来面目提供了条件。那么,我们对自己的“海派中医”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呢?

    “海派中医”是一种“流派”,是地域性医学,也是中医的一种文化。沪上名医裘沛然教授讲得好:“海派”是“无派之大派”。她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各派均归于“海”;她各路英才,聚集上海,汇集成“大派”;她学术“海量”,吸收众长,堪称“海派”。上海著名中医专家严世芸称:“海派中医”特征为“容”,即:容量、容纳、包容、兼容。她容纳全国中医贤才,使上海成为人才荟萃之地;她呈现学术兼容、流派纷呈的局面;她包容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即:家传、师承、院校教育等模式不一,教育内容中西并举。上海名医张云鹏称“吞吐造化”为“海派中医”的特征之一。即:容纳中西医学、广纳各地人才为“吞”;向海内外辐射传播中医药学和输送中医药人才为“吐”;在上海这块“海派文化”的土壤中,创新发展中医为“造化”等。名老中医们的真知灼见,已道出“海派中医”鲜明的特征。

    综上所言,笔者认为,“海派中医”应该是形成于上海的清末民初,滋生于“海派文化”的土壤,以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名医群体为代表,中西医学交融并举,一种特定地域环境的医学文化现象。

    二、“海派中医”的特征

    作为一种医学文化现象,“海派中医”具有“开放、兼容、吸纳、变化”的鲜明特征。首先从字意诠释:“海”之宏大而宽阔,汇流百川,意味着“开放”、“容纳”;“海”又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则意味着“变化”。“派”指派别、流派,个性鲜明“独特”;而“派”又有“派生”之意,意味着“变化”和“创新”。由此可见,“海派”体现的是一种“大气、兼容、变化”的特质,而“海派中医”正是指这种具有“海派”特质的医学现象。再从内涵诠释:主要体现在“代表人物”和“中心地位”两个方面。一方面近代“海派中医”的代表人物,归纳起来有四大特点:即“多种模式的中医教育,临床中西两法并举,吸纳新知之临床求变,思维活跃之敢为人先”。另一方面是近代上海已成为“全国医学中心”。上海元代建县,从 1843 年 11月 17 日被迫开埠,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历史时期。上海最早出现现代教育模式的雏形,由私塾进入学堂教育,诞生了第一所中医学校;第一次中医教材会议由秦伯未等人在上海组织召开;上海各类出版社云集,近代中医书籍的出版数量最多;中国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药研究所、神州医药学会等当时全国著名的学术团体,其总部设均在上海。近代的上海已成为全国的医学中心。可以说,元以前的中医史看北方,元以后的中医史看江南,近代中医看上海。近代的上海是中医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我们从上述字意和内涵两个方面,可以将“海派中医”的概念诠释为:“坚持开放、兼容中西医学、善于吸纳新知、不断发展变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上海中医医学”。

    三、上海中药老字号的“海派”特色

    形成于近代上海的中药老字号,综观他们的发展历史,均有着鲜明的“海派”特征。尤其是著名的“上海四大户”和“沪上八大家”。“四大户”即胡庆余、童涵春、蔡同德、雷允上;“八大家”是郁良心、奚良济、姜衍泽、王大吉、姚泰山、叶树德、叶天德、苏存德,以及徐重道、李众胜、冯存仁、虎标永安等中药老字号。在上海近代中药店的发展史上,体现了“有容乃大、长袖善舞、敢为人先、追求质量”的“海派”特征。

    1.有容乃大
    近代上海特殊的政治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地中药店铺来上海发展并成为名店。除少量诞生在上海本土的药店,例如:上海川沙奚长生药店,上海中医伤科姜宾远开设的姜衍泽堂药店,“童涵春”的前身竺涵春药店,徐芝萱开设的徐重道药店等,大多为外地的药店来沪发展。例如:在汉口开设后迁至上海的蔡同德堂药店;创设于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铺,后来上海集资开设的上海雷允上药店;创立于杭州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后于 1914 年在上海开设分店;蔡同德、雷允上、胡庆余与上海的童涵春合称为当时的“上海四大户”。另有名扬海外的仰光虎标永安堂药店,广东佛山李众胜堂药店,宁波冯存仁堂药店,吉林世一堂药店等,也纷纷携带各自的中药名品,来上海开分店拓展业务。近代上海中药店铺的数量和中药业的繁荣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2.长袖善舞
    近代上海特殊的经济环境有利于药店的发展。“上海四大户”童涵春、蔡同德、雷允上、胡庆余堂。初期均为一开间的小药铺,很快发展为三开间五进的大药店或另立南号、北号、西号等分店。沪上徐重道药店在鼎盛时期开设了 16 家分店,其余七家同样发展很快。近代上海是远东第一经济中心,外滩耸立着英资、法资、日资、美资及本国的各大银行,金融交易所、华商证券交易所比比皆是,可谓是繁华至极。为中药店的开办和发展提供了募股、借贷、投资经营等各种金融手段。外地的中药铺来上海后有了聚集资金的条件,大多建成大中型店铺(厂),由于其资力较雄厚,长袖善舞,易于取得发展。使近代上海在中成药制作和销售方面处于全国领先。

    3.敢为人先
    近代上海中药店的业主,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敢为人先。“徐重道药店”,开店初期资金并不雄厚,但却开设了许多分店。老板徐芝萱开分店的资金都是拿药店作抵押向银行贷款所得。开了一家又抵押一家,获得贷款再开新分店,如此周转。徐老板的大手笔,使其药店的规模迅速扩大,陆续开了 16 家分店,一时名声大振。徐芝萱的这种“负债经营”模式,在现代经营理念的今天,也不失为一种时尚。徐芝萱在行业中还首创“代客煎药”的业务,把饮片分两次煎成汁,将“头汁”、“二汁”分别灌入特制的小型保温瓶,由送药员骑着自行车挨户送到病人家中。店中三十多名送药员一律身穿印有“徐重道”招牌的背心,在全市的大街小巷穿行,无形中成为了“活动广告”。此举让不少药店纷纷效仿。像这样的“首创”、“率先”的实例,在“四大户”、“八大家”中不胜枚举。
    4.追求质量
    (1)药品质量———追求“品牌”效应。现知上海开业最早的中药店上海姜衍泽堂所制的“宝珍膏”(红布伤膏药)外用于扭伤、肌肉酸痛效果上好;雷允上药店的“六神丸”其神效民间传颂;童涵春堂炮制加工的饮片质量上乘;早有“江南药王”之誉的胡庆余堂,自制的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世人无不称好;蔡同德堂治癫狂症的“龙虎丸”,虎标永安堂的“万金油”,李众胜堂的保济丸等等均为优质品牌。

    (2)管理质量———经营得法、宣传有方。善于经营管理。既经营饮片,又自制丸散膏丹,不少药店还兼营批发,自已养鹿、养蜂、制胶、制酒,甚至自办发电和印刷。资金充足的大店,精选地道药材,直接到产地大量购进,淡季进货大量存贮。管理上有一套好规章,财会制度严格,用人唯贤,奖罚分明。注重宣传,凡成功的药店无不想尽办法宣传自已及产品。胡庆余堂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该店每月初一、十五售药打折扣, 以低利吸引顾客; 在各地水陆码头赠药、宣传药效;在“申报”等报刊上连续刊登广告,并大批印刷该店“丸散全集”分送各界;对顾客不满意的药,收回赶制好药调换等。可说是极尽宣传推广之能事。

    (3)服务质量———信誉第一,方便顾客。老字号中药店均为“信誉第一”,胡庆余店堂高悬“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牌匾;许多药店明码标价,透明公开。服务态度好,对顾客服务热情周到。不少药店夜班售药,代煎送药,上门代煎,上门代制冬令补剂,代客加工切片研粉制丸,办理邮购,请坐堂医生以方便病家就医等等。

    “有容乃大、长袖善舞、敢为人先、追求质量”是近代上海中药老字号的四大特色,体现了“海派中医”的鲜明特征。正是这种“海派”特征,使近代上海的中药店较之全国其他地区发展迅速、品牌叠出、名扬海外。今天,在实施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继承和发扬“海派中医”特色,对于上海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发扬中医“治未病”优势,加强预防中药领域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地理优势、经济地位、人文环境以及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需求,决定了上海中医在疾病防治、养生保健、社区医疗等方面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其国际性与时代性更为突出,辐射力与影响力更加强大,具有更高的现代研究价值。因此,保持和发挥“海派中医”特色,对于现代上海中医药学的发展与创新、辐射和带动江浙地区乃至影响全国中医药的发展、引领国际民族医药的融合与交流都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上海中医的发展势头喜人:针刺麻醉的再度振兴、张江药谷名品迭出、中医科研日益规范、“三名”战略做精做强、社区中医药服务做实做深、“治未病”理论又拓展了新的应用空间等等,都为强势推出“海派中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temp.changyan--]
  • 图片
  • 视频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