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饮食新观念 > 正文
  • 五脏冬季易上火 中医辨证、食疗泻火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1-26 07:56:38
  • 核心提示: 冬季,天寒地燥,人体阳气也相对收敛。此时,如果贪食过于辛热之品,或是长期处于干燥暖和的室内环境中,就非常容易导致人体的五脏六腑上火。但中医专家也同时强调,只要通过合理的

        冬季,天寒地燥,人体阳气也相对收敛。此时,如果贪食过于辛热之品,或是长期处于干燥暖和的室内环境中,就非常容易导致人体的五脏六腑上火。但中医专家也同时强调,只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或是辨证选用中药,就可以防治或者改善上火的症状。实火为阳亢,虚火乃阴虚
        日常生活中,一旦过于疲劳、通宵熬夜,或是不慎贪食了过于辛辣的食物后,我们常常就会出现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如口干、口苦、口臭、起口疮、牙痛、多梦、胃酸、肚胀、便秘、手足心发烧等,儿童还会有流口水、扁桃体肿大、盗汗、尿床等。其实,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上火”。而在干燥寒冷的冬季里,上火更是频频可见,且上火情况也会相对更为严重,比如有些人会出现眼睛红肿涩痛,或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疼痛,甚至是舌尖糜烂疼痛等。
      那么,上火究竟是如何引起的呢?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副教授燕海霞告诉我们,现代医学认为,“上火”的原因是由于身体微循环不足,细胞所需的氧气和养料不能及时供给,同时代谢产物又不能及时清除,所引起的一系列功能障碍。
        而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的观点来看,火一般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所谓“实火”即是指:由于外界环境及饮食不当引起的阴阳平衡失调,最终导致“阳亢”,引起的一系列身体五脏六腑的功能障碍;而“虚火”即是指:人体本身属于阴虚体质、阴阳失衡,导致表面现象呈现“阳亢”,实际上是本身阴虚造成的相对“阳亢”,从而表现出的“虚热”症状。所以,在虚热的同时还会兼有气血虚弱的表现,如脸面发烫、口唇干燥、头痛失眠、多梦、便秘等。
        五脏上火如何应对?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可以上火。而且,五脏六腑的疾病可以相互传变,既可以由脏及脏、由脏及腑,也可以由腑及脏、由腑及腑,所以,五脏一旦一脏上火,也可能将火势蔓延至其他脏器,损害人体健康,故而泻火滋阴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1.脾(胃)上火
        如果你出现嘴角红、口舌生疮、口臭、便秘、更加偏爱冷饮等症状,说明你的脾胃可能上火了。在中医看来,一年四季中,人体最容易上火的脏腑就是脾胃,当然,这其实是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与隋绪有关。
        一般来说,贪食过于辛辣、温热的食物,脾胃不耐受,就会发为火气上炎。此外,情绪过于激动也会使脾胃上火。这主要是因为,在阴阳五行中,肝属木,脾胃属土,木克土,因此肝气常犯胃。所以,一旦情绪激动,或是长期抑郁,就会使得肝气横行或是肝郁气结,进而侵犯脾胃,损伤脾胃,严重者不仅会引起脾胃上火,还可能直接导致脾胃疾病的产生。
        临床表现:脾胃上火常分虚实两种。除了常见胃脘灼痛、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儿童见口腔溃疡,大便秘结等,虚火盛者多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盛者则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等。
      食疗处方: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净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石膏可以解肌清热,除烦止渴,用于治疗胃火引发的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等症状。而绿豆清凉解毒,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尤为适宜。此外,还可以试试藕汁蜜糖露。即将鲜藕榨汁150毫升,加蜂蜜30克,调匀内服,每天2次,连服数天,有润胃凉血降火之功效。
      预防建议:平时应少食辛辣、过热之品。多饮水,适当运动,少吃肥甘厚味,多食果蔬。很多人喜欢在冬天吃火锅,须知,火锅虽能暖通,但也容易上火。因此,专家建议如果喜食火锅者,最好选用石膏、水豆腐、马蹄等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食物做火锅底料,有助于降火。石膏物美价廉,它是一种矿物质,也是一味中药,尤适用于火气重、高烧患者。而且,火锅不要趁热吃,因为吃热烫食物,更容易上火。另外,辣椒、烧烤等驱寒食物也是直接导致胃上火的关键因素,因此不宜天天吃。
        2.肾阴亏虚
        如果你有早泄、痛经、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说明你的肾可能上火了。专家介绍说,五行理论中,冬季与肾相互配伍,所以冬季里肾脏上火者也更为多见。俗话说,“阴虚生内火,阳虚生外寒。”肾阴虚者即生肾火,又称“相火”“命门之火”,肾虚火旺者常常可见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腰膝酸软、全身乏力、盗汗、烦热等问题。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等症状。
        食疗处方:坊间自古就有吃猪腰败肾火的方子,即取猪腰2只,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盛出放盘,吃猪腰子喝汤。动物肾脏具有补肾益精作用,是中医学“以脏养脏”理论的具体体现。枸杞子、山萸肉也有补益肾阴的功效。肾阴足乃可压制肾虚火旺,调整肾脏的阴阳平衡。

        预防建议:要预防肾虚上火,吃一些补益肾阴的中成药其实是不错的选择。在中药方剂中,六味地黄丸和左归丸都是滋阴补肾的良药,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作为预防性服用,但如果出现肾阴虚的症状比较严重,就应及时到医院找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对症治疗。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吃一些补肾阴食物,比如在水里生长的动物以及黑色食物(如鸭肉、黑鱼、芝麻、黑米、木耳等)。
        3.肝火上炎
        如果你很容易发怒,甚至为了别人无心的一句玩笑话,就会气得直跺脚,偶尔还会出现头痛眩晕、口苦咽干、两胁胀痛等症状,可能就提示肝脏上火了。在五行之中,肝的性情最为急躁,所以人一着急、焦虑,肝气会随肝火上炎,从而出现易怒、脸红、两胁牵引疼痛等情况。
        临床表现:肝火旺者多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眼干、目赤肿痛、口臭口苦、两胁胀痛。
        食疗处方:取夏枯草12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的功效,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药,主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等症。或者也可以拿川贝母lO克捣碎成末,梨2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
        预防建议:养肝的关键在于制怒,同时要注意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因为身体劳累,就会使人情绪不稳定,非常易怒,所以在生活中,人们要注意平和心态,同时少食辛辣、勿过劳、禁烟酒等。平时还可以多拿菊花泡茶喝,如选上品菊花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有清肝明目、疏肝理气之功效。此外,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多吃水果蔬菜也有助于调节情绪,顺和肝气。
      4.肺燥有火
      气候干燥,加湿器也不管用了,每天总出现干咳、口干、想喝水等症状,那么就有可能是肺上火了。中医认为,肺属娇脏,喜润恶燥,且在五行中属金,火克金,故肺脏尤为怕火。当外感温热之邪或风寒犯肺时,均可化热,从而出现口干、咳嗽等肺热之症。此外,儿童肺热在这一季也较为多见,如易感冒、经常咳嗽等。专家特别提醒说,肺脏上火,需要立即降火,肺火引起的干咳等肺热之症也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很容易就会引发肺炎、肺结核等疾病,预后很差。 
        临床表现:咳嗽时发、咽喉干疼,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口干而渴喜冷饮等。
        食疗处方:川贝炖梨水是应对肺热的古代妙方。选梨数个,切块加水500毫升,和川贝共煮,煮开20分钟即可,加冰糖少许,饮汁食梨,有润肺止咳之功效。川贝母可清热润肺,用于肺热燥咳、于咳少痰等症状。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祛燥等作用,适用于发热和有内热的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咽干喉痛等症较为适宜。还可以在晚餐时,取猪肝1副,菊花30克(用纱布包扎),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
        预防建议:在多风干燥季节,要适当运动,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但要忌食橘子、榴莲等热性水果,同时也应避免寒邪入里化热袭肺。
        5.心火炽盛
        如果你出现舌尖红、失眠、多梦、多动心烦、急躁不安等症状,说明你的心可能上火了。中医脏象学说认为,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脏在五行中属火,掌管血脉运行。心火上炎则常表现为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红等。儿童心火亢盛还可表现多动、烦、急、不安等。
        临床表现:心火侵扰也可以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虚火者多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则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处方:赤小豆粥是泻心火、滋心阴的很好选择,取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将赤小豆煮开,再下粳米共煮为粥,每日2次,早晚服用,有降火之功效。另有两款汤品也很适合,一是可用莲子30克(不去莲心),栀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桅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其次,还有灯芯草柿饼汤,即取灯芯草6克、柿饼2个,加水300毫升共煮,将水煮剩至100毫升,加 白糖适量,温服,柿饼可吃,每日2次。此方有清降心火、清热利尿之功效。
      预防建议:防止心火亢盛首先是需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加减衣物要寒热适度,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物,多运动,多饮水,最好是温开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