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药膳食疗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药膳食疗 > 药膳史话 > 正文
  • 历史名人择药入食

  • 来源:东方药膳 作者:赵德贵 时间:2013-08-07 10:53:00
  • 核心提示: 食疗,以食物或食物佐以药物为原材料,以传统的烹饪方法制成的肴馔,不仅具有食物的营养价值,而且有防病治病的功能。从古至今备受各界人士的青睐,现撷取几则古人食疗趣事,以飨读者。
    孙思邈“还阳枣”救民
      食疗,以食物或食物佐以药物为原材料,以传统的烹饪方法制成的肴馔,不仅具有食物的营养价值,而且有防病治病的功能。从古至今备受各界人士的青睐,现撷取几则古人食疗趣事,以飨读者。
        孙思邈“还阳枣”救民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陕西盛传开方救民的趣事,其中“还阳枣”在旭县民间广为流传。相传陕西旭县有一农妇患腹疾,苦不堪言,虽经医治,也不见好转,日渐枯瘦,竟卧床不起,两耳失聪,两手不会动,眼看就要命丧黄泉了,在百般无奈之时,她的儿子打听到了孙思邈治病救人,药到病除的消息,便立即上路,日夜兼程,把药王请到家中为母亲诊治。经孙思邈的一番望闻问切,断定那妇人腹内有虫,便先开一剂药酒令妇人服下。随即那妇人便吐出虫子上千条,而后孙思邈以红枣去皮,核配药,又让妇人服下,不久她就康复了。此事很快传遍全县,皆感激药王。当时,村野土人不识其它药剂,只认得红枣,以为药王是用红枣把那妇人从阴曹地府里拉回阳间来的。故把红枣称作“还阳枣”。
      红枣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枣树的成熟果实,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载:红枣“安中养神,助十二经……百姓钟爱红枣,很多地方又称还阳枣”。而“还阳枣”趣事经民间演义,不断改进,又成了一款传统药膳。
        王怀隐与浮小麦
      宋代太平兴国年间,京城名医王怀隐,有一天雨后放晴便到后院查看晾晒的中药材,发现新购进一堆小麦,便问伙计:“这些又瘦又空的蛀小麦,何人送来”?伙计答:“是城南张大户送来的”。正在此时来了一位急症病人,那病人的丈夫对王怀隐恳求说:“王大夫,我娘子近来不知何故,常常发怒,哭笑无常,整日心神不宁,有时还会伤人毁物,真有点怕人,请大夫施恩,为她除病驱邪”。
      王怀隐切了切那妇人的脉搏,又问了几句病情,捋须笑道:“不必惊恐,此乃妇女脏躁症也”言毕,信手开了药方,上书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意用汉末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良方“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精神与心理方面的症状,那汉子持药扶病妇临行时,又补充了一句病情:“大夫,我差点忘了,她还常常夜间出汗,汗液常湿透衣衫呢”。王怀隐点头答道“嗯,知道了,先治好脏躁症再说吧”。
      五日过后,那妇人偕丈夫高兴地拜谢了王怀隐,感激地说:“先生救苦救难的大德,我们夫妇终生难忘。真是药到病除,不愧为杏林名医呀。”王怀隐关切地问:“今天再来治盗汗症”?那妇人笑道:“不必了,已一并痊愈了”。王怀隐暗自思忖,难道甘麦大枣汤也有止盗汗的作用?后来,他有意以此方又治了几个盗汗症病人,由于用的成熟饱满的小麦,结果均不见效,他大惑不解,于是查阅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想寻求答案。正当这时,店堂小伙与张大户的争吵声惊动了王怀隐,伙计手握一把张大户送来的小麦说:“这样的小麦我怎能收?你别以为做药就可以将就些,这瘪麦子你拿回去吧!”王怀隐听罢,忆起上次那妇人所用的小麦就是张大户送来的瘪麦子,于是急忙上前道:“张老兄,你这麦子是……”未等先生说完,张大户便红着脸诉出实情:“这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麦子,我舍不得丢弃,我估计治病用大概可以吧,因此送来了。”王怀隐听罢,从中似乎悟出了什么,便吩咐伙计:“暂且收下吧,另放一处,并注明‘浮小麦’三个字。”
      后来,王怀隐用浮小麦试治盗汗,虚汗症,果然治一个好一个,便逐渐认识到浮小麦的功效。太平兴国三年,他与同道好友王祜、郑奇、陈昭遇潜心研究张仲景的医著,合编成《太平圣惠方》一方,并将浮小麦的功效载人该书。从此“浮小麦”一药便流行于世,并为历代医家沿用至今。
      浮小麦性味甘,成、凉,人心、肺经,为温和的止汗药,善止一切虚汗,《本草纲目》言其“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本草逢原》言其“能敛盗汗”。
        苏辙疗疾用茯苓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年少时身体十分虚弱且疾病不断,不是恶心、呕吐、拉肚子,就是感冒、发烧、咳嗽。虽三天两头服药,却疗效甚微,在他三十刚刚出头时,旧疾未愈,又添新恙,只觉整天心慌、气短、头晕,到处求医诊治,身体依然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他心想,求人不如求己,于是找来医书,开始自学,他聪明过人,又勤学好问,便对《神农本草经》中数百种中草药的性味,功用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其中他发现茯苓这味药,药性十分平和,正如《神农本草经》所指出的那样:“久服可安魂养神,延年。”正好对自己的病症,于是,他坚持服用,果然不出一年,以前那些难缠的痼疾都神奇般地消失了,身体一天强于一天。他认为茯苓乃补肾脾之珍品,可“解急于俄顷,破奇邪于邂后”,遂创作《服茯苓赋并引》,称之为“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
      茯苓性平,味淡甘,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有较强抗癌作用。
        王勃与香豆豉
      相传,一名都督邀请文人学士去滕王阁赴宴,诗人王勃恰好路过洪州,也被邀请而来,席间阎都督展宣纸备笔墨,请文人学士为滕王阁作序,年少气盛的王勃欣然命笔,一气呵成,阎都督不由为其拍案称绝。翌日,他又为王勃专门设宴。阎都督贪杯又感外邪,只觉得身子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胸中烦闷,夜不成寐,急坏家人,幕僚四处求医问药,请了当代十多名医诊治,众医有争议,但都主张以麻黄为君药。原来,这个阎都督最忌麻黄,他说:“麻黄峻利,岂能乱用,何况某己年迈,汗出津少,再用发汗之药,岂不釜底添薪,不可,不可!”此时郎中一筹莫展,不用麻黄,症候难解,药效不佳如何是好呢?
      正在这时,王勃前来告辞,他听说此事后,竟想起了几天前自己在河旁遇见的情景:“你晒这大豆有何用场?”王勃见一位老翁正在翻晒大豆,便问。“做菜”老者头也不抬,王勃望着一大片豆子,抓了一把细细观看,奇怪地问:“这么多,如何做菜?”
      老人指了指茅屋前的两口大缸。王勃进前几步,见一口罐里浸泡着药汁。他在长安跟名医学过草药,能认出藿香、佩兰、苏叶、荷叶、辣蓼、青蒿等,老人见他识药,指着另一缸说:“这是麻黄浓煎取汁,两缸药汁相混,用以浸泡大豆,再煮熟,发酵,做成豆豉,便可以做小菜”。老人又说:“当地老农可爱吃了,放点葱头、辣椒、大蒜一炒,又辣又咸,香中带甜,下饭美极了”。王勃抓了几粒豆豉,放人口中咀嚼,一股清香直冲鼻窍,他赶紧取银两,买了一大包。
      今天,王勃见郎中们束手无策,心想:“都督久霸一方,无法勉强。然而,麻黄为方中要药,不用则无可治疗,古人用大黄豆代之称为过桥麻黄,我何不用豆豉呢?”于是,他把想法说了出来,别说众医汕笑,连阎都督都直摇头:“当地土民小菜、焉能为药。”“不妨一试,况且豆豉不过食物,无妨身体”。在王勃相劝之下,阎都督连服三天,果真见效,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人眠,几天后,病愈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