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美容塑身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容塑身 > 膳食美容 > 正文
  • 有助于祛斑美容的饮食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编辑部 作者:丁丁 时间:2014-09-22 20:07:55
  • 核心提示: 爱美是我们的天性,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被自己的斑点所困扰,他们认为斑点不仅给自己的外貌带来影响,甚至会给自己带来自卑心理,因而很多人会选择祛斑美容,由于医学技术存在一定的

     爱美是我们的天性,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被自己的斑点所困扰,他们认为斑点不仅给自己的外貌带来影响,甚至会给自己带来自卑心理,因而很多人会选择祛斑美容,由于医学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食物祛斑是最安全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祛斑美容的食物治疗方法。

     祛斑美容的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胡萝卜汁

      将新鲜胡萝卜研碎挤汁,取10-30毫升,每日早晚洗完脸后,以鲜汁拍脸,待干后用涂有植物油的手轻拍面部。此外,每日喝1杯胡萝卜汁也有祛斑作用。因为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滑润、强健皮肤的作用,并可防治皮肤粗糙及雀斑。

      西红柿汁

      每日喝1杯西红柿汁或经常吃西红柿,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被誉为“维生素C的仓库”。维生素C可抑制皮肤内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从而使皮肤白嫩,黑斑消退。

      柠檬冰糖汁

      将柠檬搅汁,加冰糖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100克柠檬汁中含维生素C可高达50毫克。此外还含有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以白嫩皮肤,防止皮肤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素斑,而且还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黄瓜粥

      取大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精盐2克,生姜10克。将黄瓜洗净,去皮去心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净,生姜洗净拍碎。锅内加水约1000毫升,置火上,下大米、生姜,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慢煮至米烂时下入黄瓜片,再煮至汤稠,入精盐调味即可。一日二次温服,可以润泽皮肤、祛斑、减肥。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黄瓜含有丰富的钾盐和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糖类、蛋白质以及芥、磷、铁等营养成分。经常食用黄瓜粥,能消除雀斑、增白皮肤。

      牛奶核桃糊

      原料:琥珀核桃仁300克,牛奶、豆浆、黑芝麻各200克。

      做法:将核桃仁、黑芝麻倒入食品搅拌机磨碎,然后将牛奶与豆浆混合慢慢倒入搅拌机,边倒边磨,将已浓稠的核桃糊倒进锅里煮沸,加白糖,如想丰富口味,还可以在煮沸时打入生鸡蛋边搅边煮成蛋奶核桃糊。

      用法:每日2次,早晚食用。

      枸杞+酒酿+鹌鹑蛋

      很多人喜欢吃酒酿鸡蛋,但这里推荐的枸杞酒酿蛋用的是鹌鹑蛋。这是因为鹌鹑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E等,与酒酿一起煮,它还会产生有利于女性皮肤的酶类与活性物质。每天一碗,让你的皮肤细嫩有光泽而且能达到祛斑的功效。

      枸杞子则是滋补肝肾的佳品,也是美容药膳中常用的原料之一,维生素A的含量也特别丰富。这些食物加在一起后,更能促进营养成分的吸收,女性食用后的脸色更加滋润动人而且还达到了祛斑的效果。

      煲枸杞酒酿蛋时,先将200克酒酿煮开,然后依次加入5克枸杞、适量冰糖和50克搅拌均匀的鹌鹑蛋蛋液,最后大火煮开即可。

      温馨提示:鹌鹑蛋的滋补作用要强于鸡蛋,但也可以使用鸡蛋。一定要记得把蛋黄吃了,其效用比蛋白更好,特别是其中的胆固醇对乳房发育也十分有利。产后新妈妈每天坚持食用,不但保证拥有优质的乳汁,皮肤也会越来越好。

      黄芪炖甲鱼

      原料:鲜活甲鱼一只(约500克),黄芪50克,宁夏枸杞30克。

      做法:将黄芪切片,取干净纱布包扎好,枸杞子洗净,甲鱼除去内脏切成块,一同放入沙锅,加水至完全浸没,上火炖煮,炖熟后扔掉黄芪药包,加葱、姜、精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具有滋阴清火、补血益肾的功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11018379号-2
    Copyright©1999-2019 TH55.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